歷史軍事第1150章君權,神權!
第1150章君權,神權!
尼羅河的水面上,已經泛起了一層血色的紅暈,到處飄浮著腦漿,殘臂斷肢,以及哭喊呻吟的傷者。更新最快
河岸上,幸存者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不但不反抗,(其實也反抗不了,沒有對空武器),反而,發了瘋似地亂嚷亂叫,更多的人則是向空中的飛艇跪下磕頭,祈求神靈原諒……
只是,從他們站在朱子龍的對立面,那一刻起,原諒這個詞,就沒在朱子龍的心里出現過了。
對白人來說,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人。
對朱子龍來說,死掉的敵人,才是好人。
這是同一個意思!
“……唉,這槍管都過熱了,算了,沒法連續射擊了,只能斷斷續續地掃射,感覺挺不爽的吶!這次就便宜你們了……”
明明殺人無數,算是超級大魔王的朱子龍,卻用圣人式的語氣,在飛機上做著總結。
節操一如從前的,還是為負數,而且負的越來越離譜了。
似乎只有女人的大奶,以及屁股,還有xxoo。再加上一些民族情節和國家思想,才可以喚醒他為數不多,隱匿起來的節操值向上波動一下!
平時的時候,他的節操都是一路向下,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那種。
很顯然,哪怕是再怎么意志堅韌的戰士,也無法在這種只能挨打,而不能還擊的絕境之中堅持太久。
看了眼,下面幾乎全線崩潰的曼谷拉四世的軍隊。
朱子龍知道,差不多可以收隊了。
此次作戰,超級大成功!
雖然埃及早在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弓箭手了。但箭頭什么的,對飛機有個屁的威脅可言。
如果是歐洲那邊的火器槍,還有各種小型炮,抬高一點,亂向天空中開火的話。在低空飛行的朱子龍,可能還會要擔心一下,會不會讓人瞎貓打中。
但是,面對曼谷拉四世的軍隊的話,那就完全沒這方面的擔心了。
當然,如果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用強駑的話,也許也能反擊一二!
然而,顯然這一次朱子龍是突然襲擊,根本沒給他們準備的時間。而且,強駑什么的,第一時間朱子龍就下令破壞掉,向那邊先開火的。
于是,為數不多的曼谷拉四世軍中的強駑,還沒能發揮什么作用,就此退出了戰爭的舞臺。
至于標槍和投石索,命中率太低了。
而且,打中飛機也不現實,跟手榴彈扔出來炸飛機一樣可笑!
最終,當朱子龍哼著歌曲,走人之后。
曼谷拉四世的軍隊駐地,已是一片狼藉,到處是燃燒的船只、帳篷和草垛子。
無數血淋淋的殘肢斷臂,似乎在控訴朱子龍的罪行,是多么的反人(類)!
如果,這年月輪回還保持正常的話。
當朱子龍掛掉后,下地府時,也許指不定會讓地藏王定個,下十八層地獄的處罰。但是,很可惜,眾神不歸,生死不明。
天道有損,地府不存。
亞根就是輪回不正常了,別說朱子龍距離壽終正寢還早的很。就算真掛掉了,也沒人有資格審判他呀!
數天后,曼谷拉四世下落不明。
他的軍隊突然慘遭神合打擊,崩潰全散的消息傳出。
整個埃及和周邊的國家,全都一陣嘩然。
至此,埃及內戰,也基本上告一段落。就算還有敵人,也只能是來自外部的,而不是內部。
于是,本著打鐵要趁熱的想法。
半個月后,埃及女法老在朱子龍的支持下,開始以雇傭軍為主的行進方式,日本炮灰士兵軍團為第二支持跟進,從亞山大港溯流而上,進抵孟菲斯城。
一路上,一切有組織的抵抗皆已不復存在。
沿途各地的貴族官員皆是戰戰兢兢、望風而降,就跟當年李自成攻大明首都一樣。基本上,各個城池,都是自己打開出來投降的!
這些個中立派,終于是扔掉了最后的僥幸,開始選擇站隊。
向女王的軍隊獻上食物、美酒和牛羊,以此表示效忠歸順之意。
而埃及女王,也在朱子龍的提議下,并沒有將他們秋后算賬。但是每個人都必須交出,巨額的罰罪銀子和糧草。以充實國庫!
如此大勢所行之下,一時間,就連原本和埃及女法老,鬧意見的埃及祭司集團,也認命了。
不久,諸多埃及勢力,還更加無節操的將曼谷拉四世的各個隱匿起來舊部,和支持者。五花大綁的送到了埃及女王和朱子龍的面前!
對于這些人,埃及女王克里奧佩特拉,就不會客氣了。
斬草除根就是個三歲小孩子都懂,君不見類似中國史上的皇位爭奪戰。失敗的一方,那怕是勝利者的親戚,不管是他本人,還是家屬。
都會讓新皇帝,殺的干干凈凈,而且死法極其慘絕人寰嗎?
同理,對于支持曼谷拉四世的人,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埃及女法老的哥哥和一些軍官們。
已經不念半點親情的埃及女王,也算是吃一智,長一智了。而且也終于認清了現實!
毫不猶豫地判處他們死刑,并且連尸體都釘在十字架上,活活的讓風沙吹成干尸。
僅然君權已經得到穩固,那么接下來朱子龍和埃及女法老,要面對的敵人,或者說如何好好相處的勢力。就只有代表埃及神權的,祭司集團了。
埃及神話中的神靈數量巨大,足有兩千之多。基本上每個城市、每個鎮子都有自己的保護神。
而且,這些信仰之神傳承了數千年,比起中國那邊還要更上一層樓,并且沒有斷代。
因為神的地位超然,所以不管哪個國家。都會為神(神廟)留出大片肥沃的土地,由專人從事農牧業生產、發展為大規模的神廟經濟。
歐洲各國也是一樣,基本上中國以前也是如此,后期除外!
如此一來,自然產生了大量的神職人員,比如說歐洲的教會,埃及的祭司集團。
為了更好地體現“君權神授”,古代中東的君主經常會迎娶女祭司為嬪妃,而王后、王太后和女王也常常會給自己,掛上一個高級女祭司的頭銜。
埃及女王在詔書上下旨意時,經常會加一句“我以女神的名義”,就如同中國皇帝圣旨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樣。
中國的代皇帝,盡管還有些不同,但也是主張“君權神授”,不會隨便動神職人員的。
眼下,埃及祭司集團勢力,被情勢所迫,表面上不得不收起那些不切實際的妄想,屈服于新法老的管理之下。
但是,口服心不服是肯定的,所以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