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678章 王承恩的絕決和忠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8章 王承恩的絕決和忠誠!

第678章 王承恩的絕決和忠誠!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0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大明英國公府!

國公是大明最高世襲公爵,源起于明成祖朱棣靖難時的名將張玉。

現在傳到了第七代:張維賢,萬歷二十六年(1598)襲封。張維賢是明代靖難功臣張輔之后,張輔因功封英國公。

他掌中軍都督府,執掌京營。在明末險惡的政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并且,還與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皆有牽涉,因背景顯赫,執掌京營兵權。在明末混亂險惡的政治斗爭中皆得身保!

在原來沒有變動的歷史中,他在天啟帝駕崩后,奉皇后旨意進宮接受天啟帝遺詔,從而揭破魏忠賢欲秘不發喪的陰謀。保護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朝,為崇禎帝即位創造了條件!

如今,歷史的車輪再次向前,類似的經歷又要出現了。

只不過,現在的天啟皇帝(朱子龍)不是死了,而是暈睡一年多不醒。所以,情況從立新君,而變成了幫忙太子監國的情況下。選擇誰當攝政王一事上來!

今日。

張惟賢要王承恩,入府一會。

等到老王抵達英國公府,早已迎侯在正門前的張惟賢大笑著迎上來,親自接過馬韁向老王一鞠到底。

嚇得王承恩,趕緊跳下馬,單膝跪下還禮道:“張國公,你可真是折殺咱家了。你是什么人,咱家又是什么人,怎么敢領受你這么大的禮?”

誰知,張惟賢笑道:“王總管不必客氣,你現在可是萬歲面前的第一紅人。我們張家要想保住功名爵祿,可還要靠王總管在萬歲面前,替我們多多美言啊。”

一聽張惟賢提起皇帝(朱子龍),老王面露傷感,卻是不語。

然后,用糾結的目光看了眼張惟賢。

少時,才回答道:“張國公此言太過了,初代英國公可是靖難第一功臣。而,歷代英國公忠烈輩出,手里捧的是先皇恩賜的金飯碗,你老多慮了!”

老王此時的話里一語帶雙關,老狐貍張惟賢當然聽得出來,也是相互笑笑。

隨后二人入府!

等到大家各按主賓坐下,張惟賢趕走丫鬟仆人,王承恩看向了桌面,問道:“張國公,不是說我們兩人對酌幾杯嗎?怎么桌上放有三副碗筷,難道張國公還有一位客人?不知,是還沒來,還是?”

一聽王承恩這么一問,似乎早就想好回答的張惟賢笑道:“不錯,老夫還有一位客人,至于這位客人是誰。老夫斗膽請王總管猜上一猜,老夫邀請的另一位客人是誰?”

不得不說,王承恩確實也是個精明人。

少時,鎖了下眉頭,以指蘸酒,在桌子上寫了一個‘信’字。

寫老王寫下一個信字,張惟賢不置可否,凝視王承恩良久不語,半晌才平靜問道:“王總管也不算外人,那你可知道,我今天為什么要把你請來密談?”

王承恩重重的嘆息了一下,答道:“咱家斗膽揣測,可是信王也想爭一爭那,攝政王之位?”

張惟賢再度沉默,良久后,點頭。

見此情形,王承恩向張惟賢問道:“張國公,那么你今天請咱家來到這里,是打算把我也拉進這泥沼里來?為的就是,爭取內庭的支持?”

“不錯,老夫正是這個意思。”張惟賢直接點頭,倒也坦承。

王承恩繼續不語,目光中充滿了糾結。

這一世,如果不是朱子龍插手,王承恩可能還在信王朱由檢手上當差。上一世,在沒有變動的歷史上,王承恩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與崇禎皇帝朱由檢一起自縊于煤山(景山)。

他可以算是一個極其忠誠的人,而且曾經也是信王朱由檢的人,只是現在是朱子龍的人了。

一個是前主,一個是現主,他的心里自然糾結。

看老王似乎下不了決心,張惟賢平靜說道:“王總管,既然你對這些事都是心知肚明,那我們也不廢話了,攤開了說吧。你也是個聰明人,我要說什么,估計你早已經心知肚明了。”

“皇上一年不醒,太醫也多次檢查過了,隨時都可能駕崩。那怕不是定然之時,可是為了國本,也不能不早做打算,否則枉為大明臣屬。當年,先上皇讓皇上僅位時,曾多次上頒下密旨,讓我和成國公、太康伯輔佐信王繼位。只是后來,又臨時起了變化,于是密旨就此隱匿了。”

“當然了,密旨現在在什么地方,我還不能告訴你,如果你不信,我可以找機會向你出示那封密旨。”

“國公爺,你是想讓我和內庭,支持信王登基繼位?”王承恩大驚。

“不,不,不,你誤會了。”張惟賢擺手解釋道:“我們只是認為,讓皇后當那個攝政王來,信王更合適,也更符合群臣和國家的利益,僅此而已。”

一聽張惟賢這么一說,王承恩久久不語了。

一時間,府內花廳中鴉雀無聲,安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可以聽得見。氣氛很是詭異!

從文官和大明的現有情況來說,讓信王當攝政王確實是,看起來聽起來都比皇后來錄,更合適一些。

然而,王承恩糾結的是,信王就一定合適嗎?

皇后有可能亂政,信王就沒有這種可能?

好歹皇后和太子,還算是皇帝的一家人。信王只能算是半個一家人,畢竟帝王家親份本來就淡些。

攝政王可不是那么好當的,很容易蛻變為兄終弟及,將皇位留給自己的子孫,而不是還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繼承人。

所以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攝政王能夠善始善終的沒有幾個。

皇后再亂政,只要群臣不支持,她就不能改朝換代。以后當皇帝的,還會是太子,只是權利還歸的時間早晚罷了。

而換了外人,或信王朱由檢來當攝政王,好了說皆大歡喜。壞了說,一但出事,太子就可能不再是太子了!

思至此,突然間,王承恩心里有了決定,眼睛閃過一絲堅定。

于是,下一分鐘。

王承恩忽然一把掀翻酒桌,桌子上的茶碗酒壺劈里啪啦,摔得到處都是。

這一行為,自然是讓張惟賢大怒,正要喝問原因。王承恩卻先站了起來,指著張惟賢的鼻子怒氣沖沖的吼道:“張惟賢,你這個無君無父的亂臣賊子,虧你還有臉說什么自己是大明的臣子!忠誠之人,以忠孝為立身之本,你英國公一家七代忠烈,為什么就偏偏生出了你這個宵小鼠輩?”

“我什么時候是奸佞小人了?”張惟賢大怒反問道。

王承恩咆哮如雷的回答道:“你什么是奸佞小人?還好意思問我?我問你,現在天啟皇上仍然活在世上,還沒有駕崩過時,只是暈睡。你就急不可耐的倒向信王,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一心想把信王扶上攝政王的位子。你讓太子以后的安危處于何地?你不是奸佞小人是什么?不是亂臣賊子是什么?”

“你誤會了,我手上有太上先皇上的密旨。”張惟賢額頭上的汗水一下子滋了出來。

然而,老王的回答,仍然是咆哮如雷。

“太上先皇的密旨?呵呵,當年太上先皇給你們密旨的時候是什么情況?現在又是什么情況?若皇上真的一睡不起,太子又無能,十數年后為了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著想,你們奉旨行事,無可指責!然而,此時真相不明,你們反而利用那道密旨網羅結黨,意圖不軌!你自己摸著良心說說,你們不是亂臣賊子是什么?你對得起先祖一門七代的忠義之名嗎?”

“我王承恩盡管是一個內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然而,卻也一直以忠孝為已任之本心。今日之事,請恕我死不敢從命也。告辭!”

王承恩說罷,徑直向外就走,不與信王見面。留下張惟賢在原地呆若木雞,半晌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