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670章 洛陽城和福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0章 洛陽城和福王!

第670章 洛陽城和福王!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08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歷史軍事第670章洛陽城和福王!

第670章洛陽城和福王!

所謂的義士自然是指,找到城里的內應打開城門。

而圍點打援,顧名思意,就在路上消滅敵人的支援軍隊。

開封和洛陽之間路難行,馬難走,大炮更難推著走,一但明軍的后勤線拉的太長,那怕是朱家軍也吃不消的。

到時候,到處是游擊戰人員,一但人的意志力崩潰,就士氣全無。

現在歸附李自成和高迎祥的落魄文人慢慢多起來,所以牛金星很看重這個首席的位置。僅然在正規的大明那邊,他失去了出人投地的機會,自然就想在這邊發展一下。

想當年,朱元璋還只是個要飯的和尚,不一樣可以成立帝業,所以對于賊軍,有的人也是抱有另類想法的。

又是一輪番的討論過后,高迎祥道:“不到最后,攻城是最壞打算,卻不得不做好準備。洛陽和開封二城之一,必定要攻下其中一個,那里是皇帝的親藩之地。真的打下來,不但可以繳獲大批的金錢財物,增強我義軍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可吸引天下英雄歸附。”

堂內各將立刻都是起身,異口同聲道:“闖王高明。”

不得不說,賊將中也是有能人的,在原來沒就的歷史上。確實是如此!

當賊軍連克洛陽、襄陽之后,實力的對比,代表雙方的力量對比與作戰主動權轉移到農民軍手上。也使天下更多人看出大明內中的虛弱不堪。此后降賊者、投靠之人不絕。就是明證!

開封至洛陽四五百多里,這數百里路途,兩側山地起伏,大有伏擊之所。賊軍若真的圍點打援,圍魏救趙對明軍來說,絕對是災難!

很快,商量好計劃的眾賊將就開始吃飯了。

多是一些粗食窩窩頭之類,李自成和高迎祥卻吃得很香甜。他們平日較為刻苦簡樸,不好酒色,一飲一食,皆與普通士卒無一。

與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眾賊將理服于他二人的原因之一!

能同甘共苦!

朱家軍那邊,他們也終于是進了洛陽城。

洛水寬廣,往日需要渡船,不過現在正值天災期間,有的地方水并不深,可以直接過去。

河南府知府亢孟檜,總兵王紹禹,游擊劉見義與羅泰己經在南關外迎接等待。看樣子禮貌上是周全了,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人無語。

要朱家軍先在東門外駐扎,待挑選個吉日,再進入,真是坑。

都什么時候了,還講封建迷信活動?

陳永福似乎是沾上朱家軍了,想榮辱與共,競然一起在外駐營。

直到第二天,他們才陸續進城。

入口處鼓樂齊鳴,鞭炮炸響,岸上等待的兵備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檜,還有河南總兵王紹禹,游擊劉見義等人,穿著禮服歡迎。

一番寒暄后,大軍進城。

洛陽主城內,都是居民繁盛之處,店鋪林立,似乎從表面來看,受到內亂天災的影響不大。

路旁滿是圍觀的人群,不斷還有民眾聞風趕來,都想看看這只汝州大捷后的聯合部隊英姿。李紫籠,劉一灰,江海,陳永福等人在馬上不斷拱手,回應著。引來一片的嘖嘖稱奇之聲!

其實洛陽城大小與汝州差不多,不過城池更高更厚,一色青磚包砌的城墻,墻高怕有四丈多。

一共有馬面三十九座,馬面上均有了望敵情的敵樓。城池四角還有角臺與角樓,視野廣闊,四座城門又筑有甕城,使得洛陽城堅固無比。如果守軍稍稍用心些,城池是很難給攻破的。

后世沒變的歷史上,有一次李自成攻打洛陽,因城池堅固,也是血戰多日不下,一度還準備放棄。。要不是守軍嘩變,李自成怕是打一年也攻不下,這洛陽城。

洛陽之城守,可見有多強悍。

就在李紫籠等人拱手回應時,后面的河南總兵官王紹禹等人,卻是眼中全是妒忌的眼神。

明末文人多飯桶和黨爭,武人也好不到哪去,喜歡內斗,似乎還成了傳統,像陳永福這種巴結朱家軍的人,反倒是少了。其它明將,多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之輩!

文人當國,國家不幸,武人當國,國家同樣不幸。所以才會有,怎么樣都是百姓倒霉的說法!

只有文武平衡,百姓開智,法律當國,才是王道。

等到洛陽官府內,這里的宴會已經開始了,從上菜的花樣,以及陪客來看,還真會讓人錯以為天下太平著呢。酒宴很豐盛,還有樂姬助興,文官詩詞大唱,真是路有凍死骨,朱明酒肉讓人寒!

午宴過后,朱家將與陳永福等告辭出來,才行到出口,就有人來傳,說福王有請,順路還把一干武將一塊請了。

好吧,中飯連吃兩次。

很快一行人來到東關,東關大石橋又名黃公廣濟橋,橫跨猩河,長百米的五孔石橋,傳為嘉靖年司禮監太監黃錦出資修建,是東進洛陽城的重要通道。

東關大石橋往北過去不遠,就到了迎恩寺。

迎恩寺,俗稱東大寺,位于今洛陽市老城東關爽明街北端、夾馬營路東。

始建于明熹宗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該寺是明福王朱常洵為其生母鄭貴妃“抒因心之忠孝”而建的,“心之善可因也;心可因,故恩可迎也”,遂取名“迎恩”。

清末迎恩寺逐漸荒廢,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僅存幾座孤殿、碑刻、古柏等。不幸的是,僅存的幾座殿宇,也在日寇侵華戰爭時期被日軍飛機夷為平地。解放前夕,國民黨駐軍在此修筑工事,使迎恩寺殘存遺跡再一次遭到毀滅性破壞。

原來的歷史上,當李自成攻克洛陽后。福王曾從福王府逃到迎恩寺藏匿,可惜后來被農民軍搜出,處死在周公廟前。

這一帶名勝廟宇眾多,隆整朱櫻、銅恥暮雨、勒馬聽風、三賢祠、賈誼詞、洛神廟、等等等等。

再向前走,遠遠的就是福王府了。

當李紫籠,江海,劉一灰,等等眾人看到福王府時,不由感慨一聲,心想好個富麗堂皇所在地。

這高高的宮墻,連綿巍峨的琉璃瓦片,華美庭院,墻垣高厚,那些高大的石獅盡顯威武。

簡直不比皇宮弱幾份啊!

福王府是一個城中城,內有大批文武官員,兵丁人役。而京師的紫禁城其實也是如此!

大明的藩王都有一整套專門機構,外官有長史二員,又有八所。內官有東西承奉司,還有眾多散官。親王可有民校三百六十名,郡王可有民校二十四名。

王爺們名下的文武官員皆有俸給,各色人役俱有工食。

福王府有四門,正門稱為正華門,此時在寬闊的正華門廣場上。河南府官員軍將,王府百官,早由兵備王胤昌和一個穿著龍紋華服的大胖子統領著,在此歡迎眾人。

難不成是福王親臨?這對一般的大明文武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