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122章 民以食為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章 民以食為天!

第122章 民以食為天!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9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

“重力燈”(gravitylight)。顧名思義,它靠重力發電。在燈身上掛著的一個重物下落時,它會拉動燈中心的一根繩子,從而啟動一臺內制發電機。

發電機把下落重物產生的能量轉化為燈的電力。這和手搖式發電裝置的原理一樣,只不過重力燈的運動方向更為垂直。

重物只需幾秒鐘就能放置好,隨著它緩緩下降,能夠產生足夠讓一盞燈亮1時到數時的電力。

只要每過一到幾時,你自己重置一次重物,就能擁有綠色、不用電池、源源不斷的光線。其他類似的裝置——比如電池充電器——也能用同樣的方式工作。(真實現代產品)!

“重力電燈”依靠重力產生電力,其亮度相當于一個1到0瓦的日光燈,使用壽命可以達到00年。當然,前提是你別人為的損壞它!

(是不是感覺如果大家都用了,電力局的人就會要跳腳了?)

你想多了,生活用電對國家來一直是不賺錢的。所以才會有提倡私人發電的文件出現,國家電力局只要能賺各工廠的電力費,就夠了!

目前重力燈和各種現代高級省電產品等,只在中國各大主要城市才有出售,而南京正好有這條件。

事實上,南京政府已經在考慮是不是,要給路燈全換成重力電燈了。

因為用上這種東西,一是省電(屁話,直接就是不要錢的電隨便用),二是損壞機率少,只要定時安排一些人按下按鈕,讓得物重置一下就行。甚至于可以讓環保工人兼職一下,加工資。兩全齊美!

三是,給人一種高大上的面子感覺。(面子工程,你懂的。)

朱子龍對這些玩意大感興趣,在給自己的一些員工辦了一些會員卡后,和健身房的老師取了經,要了聯系方式。就來到了市里!

很快,朱子龍就給自己采購了一批腳踏車發電機,以及重力電燈。

腳踏車選擇的是來自逼llionsinchange公司的manojbhargava,不僅能通過踏板產生自行車本身所需的電力,同時踩踏踏板一個時后能為一個家庭提供4時所需的電力,人們可以同時開燈、開風扇及對手機或平板進行充電。

為什么,比健身房老板的更強呢?原因就是在于,這是美國產品,而且價格成本高。高達萬元人民幣左右一臺!

重力電燈也是選擇的高級的,在明朝壞了可沒人會修,所以要就選好一的,朱子龍同志別的沒有,現在窮的就只有錢了。

臨走前,老板又給他提議,要不要來一套光伏發電設備?

朱子龍很有興趣的又停下了,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主要部件由電子元器件構成。

換句話來,就是通俗的太陽能發電器材。

不過因為這是第nnn代產品,用的是強化材料,應該不用擔心穿越后給震壞了。

本著試驗一下,加上感覺也許靠譜的想法,朱子龍又購了十幾套光伏太陽能強化器材。

裝車時,好玩式的朱子龍又購了其它東西。

然后,就直奔種子站。

在鄉下或縣城,大家如果要購種子的話,一般都是去農科院。

在南京也有這種類似的地方!

有人,北方不種水稻,南方不種麥。

如果你真這么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只要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條件滿足水稻的生長就可以了。我國東北地區的水稻還是我國品質最好的水稻呢!

南方同樣也有種麥的,不能一概而論,只少朱子龍的煙臺附近,他要是種水稻,絕對是可以的。

民以食為天!

在副食品匱乏的年月(明朝),人均消耗的糧食是大量的,那年月干體力活的人吃起飯來,用的都是今天我們家里湯碗大的盆子。

如果你能放開了,讓他們吃飯。沒有油水,沒有肉,只靠吃糧食,今天我們三口之家燒上半電飯鍋的飯,甚至可以吃到第二天。

但是,他們這些百姓一頓就能吃掉,還未必吃飽了。

明后期天災不停,所以糧食問題,對朱子龍來是重中之重。

他要帶回去的主打產品就是雜交水稻和土豆等高產作物!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被外國人譽為“東方魔稻”,1980年,以中國第一個農業技術專利轉讓給美國后,通過對比試驗表明,中國秈型雜交水稻平均畝產比該國水稻良種增產165.5~180.!

雜交水稻的出現根本解決了了中國人主食口糧的緊張,同樣的,也能解決明朝人的吃飯問題。哦,哪怕一省之地也行呀。因此,這是必須引進的技術!

當年美國用00萬美元的代價得到了雜交水稻專利的轉讓,00年也就幾十萬人民幣就能買到。

朱子龍一進南京農科所,明來意后,對方也不含糊。

早稻品種?要了!中稻品種?要了!晚稻品種?也要,耐旱的耐寒的統統要!

此時我國新研制的雜交稻,已經是第五期超級雜交稻了,畝產突破100公斤,放在明朝也許產量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這個要求,但是畝產千斤左右。朱子龍還是有信心的!

以朱子龍的了解,明代南北方畝產加權平均后的產量,是每明畝生產.1明石原糧。

明代的一畝相當于現在的0.916市畝,相除一下,得到明代的畝產量是平均每市畝生產原糧4.44市斤。

“洪武元年有司奏,定處州七縣田賦,畝稅一升。”

可以,明朝的百姓活的很艱難,很艱難,是時間讓科學第一生產力來拉他們一把。同時,給自己壯大勢力了!

拿出計算機,朱子龍算了下。

自己有明朝的田地萬畝多,每畝需要雜交水稻11.5公斤種子,雜交稻種平均價格為每公斤040元不等。

算上最好的那種,50元每公斤左右,一畝光種子加上一些其它成本,大概是一百元人民幣。

一畝百元,十畝千元,百畝萬元,千畝十萬,萬畝百萬,為了備用,以及怕穿越時損失一部分。多準備一些,購個五百萬元人民幣的種子回去,第一期應該夠了!

下一分鐘,對面的科長一聽朱子龍要的量這么大。

當場嚇了一跳,心想難道是國內哪一個省份的種糧大戶,要全面改種水稻嗎?

要這么多種子!水稻種子是有保質期的,今年不種,明年你當飯吃嗎?不過話回來,賣貨的還怕人家買得多不成,天底下沒這個理,只要你想要,管夠。

最后一番討價還價下來,種子公司以優惠八折的價格,將這大批水稻種子成交,另外,外加轉讓三個品種的高產麥良種培育技術。

皆大歡喜的雙方達成了全面合作!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