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93章 兩個提議,震驚朝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93章 兩個提議,震驚朝野!

第93章 兩個提議,震驚朝野!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8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

咚,咚!

伴隨著鐘鼓齊鳴,清晨五多鐘的太陽升起,大明京城的官員都知道,估計有大事情要發生了。

這可是舉行大朝會才會起用的架勢,多少年沒用過了?

一時間,所有官員不敢慢之,全部都向著一個地方聚集,那就是紫禁城的皇極殿。

路上,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相同,也沒有人交頭接耳,目光平直,挺胸抬頭。只是眉頭都在緊鎖!

有些人到地方,向太監打聽一二,拿了些紅包出來。

結果給通知,太監們也沒幾個知道的,估計只有皇帝和幾個皇妃知道。

“時辰到,百官入朝!”太監大吼。

啪!啪!啪!邊上競然還有太監鳴笛響火炮,甚至于錦衣衛還把大象給拉了幾頭出來,這可是不得了的架勢。

很多人知道明朝的錦衣衛很拉風,有直接在皇帝的示意下拉人下牢的權利。

卻不知道,錦衣衛還有一個苦比差事,就是養大象吧?

嘻嘻!

錦衣衛的職責很多,“密探”不過是其中之一。除了巡捕之外,錦衣衛還要干很多五花八門的事,有哪些呢?試列舉一二。

首先是“直駕、侍衛”,就是,每當皇上上朝,或是朝廷要舉行各種典禮儀式活動的時候,錦衣衛都要準備好“鹵簿儀仗”,在旁侍衛。

這種場合非常多,什么獻俘儀式、郊祀、祭祀太廟、經筵(皇帝聽大臣講課)、科舉的殿試……統統都要錦衣衛負責儀仗工作,一年到頭忙的根本停不下來。

其次,錦衣衛還要在北京城“修理街道、疏通溝渠”,這可是個苦力活。相當于保潔員!

還有一項比較囧的任務,就是在京城搜捕私自凈身的人員。

因為明朝的太監待遇高,因此很多人擠破了頭,不惜自宮都想當太監。但問題是名額有限,那些已經凈身了又當不成太監的,就會擾亂京城的秩序。

所以,錦衣衛必須嚴加搜查,但凡捉住了,“枷號一個月、打一百,押回原籍”。

除此之外,另一個任務可能就要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了:養大象!

就好比,現在錦衣衛拉了幾頭大象進宮一樣。

這是因為,在明朝,大象可是各種典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動物。常常出現在一些朝廷的大型活動中,“以壯觀瞻”。

(幾百年前,可不像現代1世紀,只有邊境的一些地方有大象,但凡深山老林中都有大象。)

國家大祀時,最多要用到數百頭大象,那么錦衣衛平時飼養的大象數量,就可想而知了。這和山寨動物飼養員有啥區別?

另外,在各種電視劇里,錦衣衛不論何時何地,總是人人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衣著光鮮,整齊劃一,場面十分壯觀,但實際上,這套裝備,可不是人人都能穿的。

按照明朝規定,飛魚服只有皇帝特別賞賜的才能穿著。

錦衣衛自然也不可能人人有份,一般來,只有錦衣衛的“堂上官”才能穿。其他的錦衣衛,就算有儀仗任務,也只能穿“紅紵絲紗羅衣”、“青綠錦繡服”一類的衣服,不允許穿飛魚服。

所以,一些書里或電影里,演的所有錦衣衛平時都是穿飛魚服,那純粹是給你在開玩笑。

“皇上駕到!”

隨著百官入內,太監又吼了。

下一分鐘,在百官彎腰低頭中,朱子龍緩步的走進了皇極殿大殿,宮殿里面的頓時響起了禮樂聲。

然后就是百官們,老套的沖朱子龍三拜九叩,口中喊著:“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朱子龍輕輕的一揮手,話,他最喜歡這兩個字,感覺特有裝比范兒。

百官抬起頭來,當場就愣住了。

因為他么看到了朱子龍這個山寨天啟皇帝的服飾,今天沒有穿常服,而是穿上了冕服,頭上帶著平天冠,在腰間還握著一把寶劍,看起來英姿勃勃的。

皇帝的常服,就是類似休閑服一樣,但也是黃金龍紋的模樣。

而皇帝的冕服就不同了,有冕冠、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構成。是古代帝王舉行重大儀式所穿戴的禮服!(就跟現代人穿的特殊禮服和高級西裝,差不多的意思!)

平時皇帝是基本上不穿的,只在裝比和有大事的場合穿。

(注: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徹底廢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少數民族就是沒文化,真可怕。)

“眾位愛卿,今天的朝會有幾件大事情要定下來,所以有什么人有什么事情,在這之前可以先奏上來。免的擔誤了正事!”朱子龍輕語,但是聲音在宮殿的擴音下,仍然清楚十分。

半晌,大殿里依舊安靜,沒有一個人話。

這些大臣也不傻,皇帝擺出這么大的陣仗,明顯就是要處理大事的,自己的那些事還是寫個折子遞上去吧。誰也不想做出頭鳥,生怕被皇帝給煮了。

“既然眾位愛卿都沒什么事,那朕就了!”朱子龍掃視下方四通八達,威嚴的張嘴道:“朕有兩件事要拿出來商議一下,第一件是上天和祖宗示警,要立刻讓山西靈丘縣的百姓搬家遠去,避免大天災來臨。第二件事,則是,朕要遷都南京!”

百官們聽完皇帝的話,立時一陣目瞪口呆,甚至于瞳孔一陣放大。

遷都?

競然是遷都南京?

這怎么可能?這怎么允許?這怎么合理?這怎么!

“陛下,請三思啊。”禮部尚書和手下官員,第一個臉色蒼白汗如雨下的跪倒在地:“南京偏于江南一隅,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勢。輕易遷都恐傷國本呀!”

“是呀,皇上。祖制天子戍邊,怎可逆本而為?”幾十名言官也是如朱子龍料想的那樣,站出來話。

幾位東林黨大臣相互對視了一眼,也站出來跪下:“陛下,南京地處長江下游,在軍事防御上處于不利的地理位置。而且,太祖曾有言,北方為龍興之地。莫然遷都只怕會是,與國不利!”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反對。朱子龍不語,只是冷笑個不停!

誠然,他們的多少有些道理。

但明朝為什么會從南京遷都到現在的北京?又不是朱元璋的意思,而是他兒子自做主張而已。

朱無璋建都南京后,南方成了政治、經濟中心。朱棣鎮守北平多年,和他爹的勢力分而不同,側重北方。其主要原因,還是朱棣的個人感情因素為多。他曾長期生活在北平,對北平感情很深!

加上當年,在這里定都可以更加有效的抗擊蒙古人的南襲。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維護全國的統一,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遷過來的!

但,那都是老黃歷了。

現在的明朝皇帝換了一任又一任,局勢早就不同一二百年以前了。

就像015年的中國國情和經濟,你不能拿來和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時,來進行比較。

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時期!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