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皇帝分身第51章 荒地萬畝,水利不足,唯我取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有皇帝分身 >>我有皇帝分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章 荒地萬畝,水利不足,唯我取之!

第51章 荒地萬畝,水利不足,唯我取之!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8日  作者:四海真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四海真龍 | 我有皇帝分身 
作者:四海真龍

團練是指中國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在鄉間的民兵,亦稱鄉兵。現在的意思就是官兵一起練的意思!

孫鼎臣據《周禮》:“今之團練鄉兵,其遺意也”,“無比閭族黨則伍兩卒旅為烏合之兵;無保甲則鄉兵為烏合之民”。

源于周朝時的保甲制,使民“相保相受”。至五代后晉,發展出民壯、弓手、團練等各類鄉兵!

唐代設有團練使一職,類似民間的自衛隊隊長,以管理團練事務。

明朝時改以按察使、兵備道分統團練守備等諸務,猶其到了明后期管理多由地方自主,皇帝自己都焦頭爛額,那里還會管這般許多。

只要下面的大體還在聽自己的,稅收也能收上來,不造反并且一半聽話,多半不怎么管了。

鴉片戰爭時,林則徐在廣東三江各鄉鎮組織鄉勇及民團抵抗英國海軍,用的就是這種兵!

1854年初,歷史上有名的曾國藩就是以團練為基礎,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編成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共一萬七千人,人稱湘勇或湘軍,兵隨將轉,兵為將有,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看看,特殊時期,老曾這家伙以此為基礎,自己發展出了幾萬大軍,只認他不認皇帝。牛比吧?)

馬小三等人的提醒,就是讓朱子龍也突然想到了曾國藩,現在他也想當個明朝時期的曾國藩。

所以呀,千萬別不把民兵不當兵,不拿村長不當干部。

嗯,就這么辦!

很快,本來就和附近幾個高官,以及鎮守太監們關系很好的朱子龍,把這想法傳到他們那里。一紙自下搞辦,人數五百到千人的團練指標就到手了。

(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軟,事情就是這么的簡單。)

再則,朱子龍大小也是個九品官了,這有好處又是一個團體的人了,自然是官官相護。再說了,這團練花費很大,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朱子龍想搞就搞吧,只要他養的起就行!

海邊最近幾年時不時也有海盜光顧,山里還有山賊,就全靠各地千戶所的空餉兵力,那能守的住?

在外人眼中,這是朱子龍家大業大,莊子又靠近海邊不遠,心里不踏實。所以想多搞點人防護著。也算情理之中,沒啥奇怪的!

搞團練花錢很大嗎?

嗯,也許對別人來說是吧。但對朱子龍來說并不是個事兒,再則,轉過頭來。

他就問馬小三他們:“你們靈山衛所內的軍戶屯田數量,你們達標了多少?可有殘余?”

馬小三等人苦笑道:“海邊一帶荒地甚多,除非招募軍民一體開墾,新立一堡。老爺若想控制,可用私人名下之地,這樣不但軍戶們新開墾之地歸你,還可以收租子!”

朱子龍一聽,心下大喜,這樣將來自己行事就方便多了。

反正這莊子附近還有一千多畝地可用呢,一直沒有空打理。

很快,第二天。

朱子龍就叫馬小三等人去叫軍戶所里的多余人口,以及部分周邊村不多的流民們,但有愿意的就可以來朱家的田里找食。

前三年免租子,第四年起也只收三成租,以后最多四層,永不加租。

海邊能耕種的田地本就不多,朱子龍在當地又大有人氣,加上馬小三等人這么一宣傳,當下就有不少軍戶的家屬,以及流民動心了。

朱子龍又帶人在自己的田里轉了一圈,發現距離自己莊子里的田不遠,可供開墾的荒地達數千畝之多。

這些土地土質都算不錯,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這些原本算是優良的田地都荒蕪了。

大明北地就是如此,干旱少雨,農事全賴灌溉,有水之處為沃壤,無水之處便為荒漠,對灌溉系統的依賴性極大。

可以看出,這些荒地一些原本渠池的痕跡還隱約可見。不過這些河渠多年沒有疏浚,水流不到,己經多是淤淺廢棄了。

在21世紀的現代,中國鄉下的人打一口僅夠自己一家人喝的地下水井,都得幾百元一米的成本。有的地方地理不太好,可能打上二十多米也有可能。這可不算是一筆小錢!

放在古代時期,技術不過關,打水井的成本就更高了,何況還是要能給田地灌水的大水井,那絕對不是明朝的底層老百姓,能支付起的一筆錢地!

所以,古代的田地,一是因為近河才算良田,二是沒有肥料,三是種子不行,自然是產出不高。

朱子龍摸著下巴心想,如果能將這些河渠重新疏濬修理,完全可以讓這一帶成為良田土地。

而且因為是他命人開荒的,給田地灌水的大水井和溝渠也是他花錢打的,加上他的關系網,很容易就可以把這幾千畝新地劃歸他的私人產物。

細細一算,絕對是化算的買賣!

大明后期眼下各地水利失修嚴重,是整個大明普通存在的情況。朝廷窮的定當響,沒有這個財力顧及水利的維修,有限的一些經費又被官員們貪污私肥,只能依靠地方自理了。

“千里桑干,唯富涿鹿,這是多好的地呀,只要水利到位。”朱子龍越發感覺這事做的。有些地甚至于可以種植水稻!

其實若嚴格按大明法律來看,大明對于各地軍民開墾荒地向有優惠。開墾土地盡歸地方不說,三年成熟后,每頃土地止征少許的稅銀。倒也和朱子龍之前提出的三年免收租子,不謀而和。

只是其它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庫空虛,需要征收大批的稅糧。官紳豪強就將自己應納稅糧轉派到平民身上!

結果就是,三年荒地時間免稅時間還沒到呢。

地方官和地主便迫不及待地交人來催派,造成墾農入不敷出。

若是作死不停的繼續追逼錢糧,就不得不迫使墾農逃亡,又造成田地荒蕪,這樣惡性循環,各地災荒越來越嚴重,也造成百姓不愿意開墾荒地。

當然,任何朝代的末期總是不缺乏土地的。

災荒戰亂過后,有些地方整村整城的荒廢,甚至千里無人煙。大明后期這會兒,各地其實荒蕪的土地不少,但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百姓生活耕種也是白撘!

戰爭荒亂比貧窮更可怕!

不過只是應付數千,甚至于萬畝田地的投入的話。

對現在窮的只有錢了的朱子龍同志來說,這都不是個事兒。

此時此刻,朱子龍站在小山頭上,邊上站了倆只坑爹老虎。心頭豪情充溢胸腹,自己這大明實控之新天下,就從這眼前的數千近萬畝荒地開始吧!

手機閱讀本站:

本書地址:


上一章  |  我有皇帝分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