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不知所蹤。
這一句話,乃是當初太祖師著作道經之時,勘破天機,故而記載其。
如今廣元古業天尊,一語道破,各方人物,豁然開朗。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缺了這一線生機。”
廣元古業天尊沉聲喝道:“缺了一道,這天地便是殘缺的,你即便以身成道,化身為天地大道之一,然而,你所見的,也依然是殘缺的。”
這一聲傳開,各方寂靜。
各方仙家,盡數沉寂下來,對于自身所學之道,亦是產生了迷茫。
這天地是殘缺的,這大道是殘缺的,他們已然得道成仙,那么他們所得的道,是否也是殘缺的?
白鶴童子神色依然,顯然早知此事。
呂陽仙尊,道元仙尊,東方的齊神策,南方的浣花仙子,下方的玄松子,各有錯愕,各有驚異。
清原竟是這等來歷?
正因為清原也是大道,故而諸圣無法看清此道?
大道五十,清原為一線生機。
而缺了清原成道,那么這天地便是固定的。
未來是注定的。
一切都是定數!
凡事沒有任何縫隙!
凡事沒有一線生機!
而有了清原成為一線生機,未來……便是千變萬化?
眾仙心,思緒紛呈。
然而在這時,便聽太祖師平淡道:“天衍四九,只因天地本應如此,那所謂遁去其一,本是多余的……天地本是完整的,只因多了他一個,便多了無窮變數。”
在這時,只見那宛如日月般的雙眸,陡然凝起無窮色彩,流轉萬千,看不真切。
廣元古業天尊退了一步,喝道:“怎么?逆了你的道,故而要抹殺此道?”
“原以為是什么緣故,未想只是一個多余的變數……既然是多余的,與如今天地全無影響。”太祖師神色淡漠,未曾更改,只是說道:“如此,誅之又有何妨?”
言語落下,便聽一聲輕響。
清原陡然悶哼了一聲。
他身周鏡光潰散,古鏡陡然顫動,驀然迸出裂縫來。
這先天至寶,竟也為之破損。
道祖出手,神鬼莫測。
道祖不可知,不可測,出手亦是如此。
先前一指點出,也不過是引出天尊而已。
適才抵御一指的白鶴童子,瞳孔一縮,淡漠的臉,露出了罕見的凝重之色。
呂陽心一凜,震駭到了極點,縱然是真仙巔峰的人物,但他捫心自問,倘如適才這一式乃是向著自身出手,斷然是難以幸免的。
而清原,即便是有著先于天地而生的寶物,都在一瞬之間,迸裂開來。
“太,你未免過于肆無忌憚了!”
廣元古業天尊一身氣息,陡然放出,宛如汪洋大海,浩瀚無窮,洶涌澎湃,顯得滔滔不盡。
白鶴神色冷漠,只是掠過一抹詫異。
清原自從得知自身來歷,便有著難言的神色,此刻見得廣元古業天尊,忽地有了一種極為驚異的念頭。
呂陽仙尊忽地驚道:“練氣士?”
道門前身,乃煉氣之士,無境界之分,無高低之論,唯有積累深厚與否。
練氣士沒有境界之分,只是身如無盡空谷,修行則如點滴水流,一點一滴,填入空谷,沒有限制,沒有頂峰……只有一點一滴,積蓄成汪洋大海。
隨著年月,隨著時日,日漸深厚。
誰也未曾想到,昔日天生為神的廣元古業天尊,轉修道門,成真仙之后,竟也棄了真仙之位,成為煉氣之士。
“以當世而論,未來注定我便是真仙,無成道之緣。”
廣元古業天尊沉聲道:“我扶起清原,便是要在走到了盡頭的頂峰之,尋出一線成道機緣……但在此之前,我早已預料今日,故而煉氣積累。”
“練氣士不論境界,無關修為,只有積累深厚。”
“論起積累,論起年月,誰能我更為長久?”
“古往今來,獨我積累最高……”
他揚起手來,道:“今日倒想看看,無數年來積累的法力,能否把這天譴之責,阻攔一時片刻!”
封神臺。
帝君負手而立,目光沉重。
九黎問道:“道祖出手,即是天譴,天尊即便能抵天譴一時片刻,又有何用?”
帝君淡淡道:“一時片刻,足以讓紫霄門下,落定封神之事,開始封立神位……而最重要的是,一時片刻,足以讓他把這千年萬年以來的積累,都盡數抬起來了。”
九黎錯愕道:“抬起來?”
帝君偏了偏頭,說道:“清原本身是天,若是天要成道,缺的是什么?”
九黎怔了一下,道:“天地,天地……缺的是地?”
帝君沉聲道:“正是。”
空有天,沒有地,一切都不圓滿。
正是因此,清原在得了地龍入身之后,方能開始修行。
正是因為天地相合,五行兼并,故而清原修行以來,突飛猛進,于數十年間,成真仙,幾乎是古往今來,修行進境最快的人物……如此進境,教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人間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一百零八座仙山。”
帝君吐出口氣,道:“廣元古業天尊布下的,何止是黎山的一頭地龍?”
人間陡然震動。
各方之,掀起無數變化。
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
一百零八座仙山。
其多數已被各方道派宗族,或是仙家人物所占據,然而也有一些,或是暫時無主,或是未曾現世,又或是另外有著許多原因……這諸般地界,幾乎都曾被廣元古業天尊,種下了種子。
歷經多年,種子或有夭折,或有被人摘取,或有火候不足,但真正有所成的,亦是不少,共計……九十九!
“九十九龍山!”
廣元古業天尊寒聲道:“火候各有高低,均衡下來,當有九十九頭地龍之底蘊,這本是我成道之法,今日意欲賜你成道。”
言語沉重,天尊卻未曾回首,只是看向太道祖,而口喝道:“清原,你可敢收?”
清原平淡道:“接下這九十九龍山,又有何妨?”
他能看得出來,這種種布置,廣元古業天尊,也不知費了多少心血。
此乃天尊成道布置。
然而如今拱手相讓,卻又為何?
清原道行至此,已能看出事情真相。
當年他不知自身來歷,那時承載一頭地龍,尚且要尋古鏡這先天至寶,避免自身難以承受……如今,九十九龍山齊至,縱然是天尊,又怎能承載得住?
此法能否成道,尚未可知,可一旦不成,必死無疑。
活得越長,便越是惜命。
廣元古業天尊無意冒險,也無須冒險。
故而,才有清原現世,亂了一切定數。
而以往天尊布置的這種種造化,也都將落在清原身。
但九十九龍山齊來,哪怕出身如天的清原,能否承載得住,誰也不知。
“來罷!”
本書來自/html/book/34/34650/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