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四百九十三章 中國也伸手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中國也伸手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中國也伸手了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5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不過讓穆斯塔法·凱末爾沒有想到的是,那些德*官還真是起到了不小的幫助,因為其中有一位名叫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的中年人,他有著豐富的殖民戰爭經驗和卓越的領導力,僅僅向凱末爾要了一個師的二線部隊就成功地肅清了敘利亞的叛軍,使得穆斯塔法·凱末爾親自率領的主力部隊可以從容地與英法軍隊周旋,最終成功地擊敗他們收復了敘利亞,給土耳其的復興開了個好頭。

而在鎮壓本土叛亂的作戰中,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同樣給予了穆斯塔法·凱末爾很大的幫助,但是后者的“大土耳其”夢想仍然沒有能夠實現,因為當土耳其軍隊開始向波斯灣沿岸進發后,一個比英法更加可怕的強國也介入了這場中東的變亂......

不知不覺間,距離當初馬家軍被“放逐”到科威特,已經過去了將近一代人的時間,不僅昔日的家主馬海晏早已病死,就連他的長子馬麒,如今也已不在,馬家的大權移交到了馬麒的弟弟馬麟手中,不過即使過了三代,馬家仍然對一切來自故國的命令不敢有違,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沒有強大的華夏共和國作為后盾,他們就算向科威特的宗主國奧斯曼帝國與實際控制這里的大英帝國上交再多的賦稅,也不可能守住大布爾干油田這個世界范圍內都屈指可數的聚寶盆帶來的巨大利益(該油田的收益是“五馬分肥”的模式,華夏石油公司拿60、馬家、奧斯曼帝國、英國和當地政府各拿10,但因為是按收入而非利潤分成,所以拿到的其實相當多。)。

中東地區雖然遍地都是油田,但其中的大部分埋藏深度都超過2000米,以歷史上一戰結束前的科技水平,就算能夠勘探出來,也很難開采利用,而淺層油田當中唯一的世界級大油田就是位于科威特沿海的大布爾干油田,這一油田不但埋藏深度只有1000米(最深的地方有1200多米)上下,而且地層滲透率很高,基本上鉆井打下去就是高產自噴井,單井年產20萬噸以上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跟由于地層滲透率極低、導致單井年產量普遍都只有幾百噸的延長油田相比,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即使后來發現的松遼大油田(注1)也無法與之相比。

因此,即使開采技術不過是歷史上1918年之前的水平,這個大油田的年產量也輕而易舉地就超過了3000萬噸,那簡直跟自來水差不多的極低價格直接將西方大部分的油田都給擠垮了,原本石油產量世界第一的美國受到的沖擊尤大。但即使如此,由于開采成本更低,該油田每年的利潤也非常可觀,而站在中國的立場上,其實就算華夏石油公司完全沒有利潤也沒關系,光是如此海量的廉價原油,對于石油儲量有限的中國來說,就已經是絕大的利益了。

而李暉下達給馬家的任務,就是讓他們以私人武裝的方式保障油田的安全,他相信無論是英國政府還是奧斯曼帝國政府都不敢冒著跟中國開戰的危險對油田伸手,但那些沒文化的當地部族就不好說了,而如果中國政府派正規軍過來的話,又必然會引發英土兩國、以及科威特當地政府的不安,將自己不想留在國內的馬家軍打發到這兒來,正好可以廢物利用一下......

客觀地說,馬家這些年來任務完成得還真不錯,雖然這支私人武裝的戰斗力遠不能與威震世界的華夏國防軍相比,但是對付起沙漠里的那些當地部落武裝來,那還是非常地輕松愉快。尤其最近兩代家主馬麒與馬麟還都在中國陸軍大學深造過,包括馬家不少旁支子弟也都在李暉默許下進士官學校培訓過,馬家軍的軍官素質已經比大部分西方殖民地軍隊都高了,而軍官的素質是決定一支部隊戰斗力最主要的因素。

而馬家軍這十幾年里提升的也不僅僅是軍隊的素質,部隊的數量上其實也有極大的增長,這些年里中國不斷將國內的回民遷移到這里,給華夏石油公司、華夏港務公司等國企巨頭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同時,也給馬家軍儲備好了遠超其本身的潛在兵員。

到了1912年的時候,光是在科威特定居的回民就有30多萬人,如果再加上在波斯灣沿岸其他地區如迪拜港定居的人口,總數足有五六十萬。而如果將國內遷來的其他信教民族(包括占領中亞后遷來的)也算進來,數量更是達到了兩三百萬,這么多的外來人口大大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構成,再加上他們所信奉的“老教”與中東流行的幾個教派差異頗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當地人的敵視,雙方爆發的流血沖突不計其數。

這種極不安全的生活很自然地讓他們將專門負責對付當地部族武裝的馬家軍視為了主心骨,馬家只要登高一呼,就能應者如潮。而且這些移民當中也同樣推行了抄襲國內的民兵制度,成年青壯多少都接受過一點軍事訓練,再加上來到中東后做工的多、務農的少,紀律性也有提升,而且工人動員起來遠比農民方便,理論上馬家軍實際上已經有了十幾萬在中東算得上是優秀的后備兵員!

注1:就是大慶油田,不過這里要順便說明一下,大慶油田其實是幾個油田的統稱,當年鐵人王進喜他們打出來的那一塊埋藏深度至少也有1300多米,最深處達到2500米,以書里當時中國的技術條件沒法充分利用,目前的松遼油田其實是后來找到的那一塊,主要油層埋藏深度只有9001200米,開采難度要小得多,這一塊油田也是大慶諸油田中儲量最大的,因此網上說抗戰時期鬼子因為技術條件不達標沒能找到大慶油田其實不準確,實際上是鬼子舍不得砸錢鋪開勘探(也可以理解為沒有理論支持下的信心不足),打幾眼井就算勘探了,要知道西方石油公司、包括后世中國都是每片可能的含油構造都動輒是幾十口打起......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