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路大軍(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路大軍(下)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三路大軍(下)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0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在以白俄羅斯、乃至于蘇俄首都莫斯科為目標的中線,矢志恢復昔年“平獨鎮露”榮光的波蘭人將目前已經編成的野戰部隊、共計三個集團軍統統派了出去,總兵力超過60萬人,是反蘇聯盟諸國當中出兵數量最多的。而且畢蘇斯基還在抓緊時間訓練新兵,打算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再編成三個集團軍,那就是120多萬人的總兵力了,以波蘭目前貧弱的國力,這么多的軍隊肯定是養不起的,但是有英法出錢,自然一切都不是問題,而且波蘭出力越多,英法兩國的援助就越積極。

或許是對波蘭軍隊的戰斗力還不夠放心,或許是因為中線本來就是進攻的重點,英法兩國的軍隊也都集中在了這個攻擊方向上,總兵力有大約30萬人,而且英法兩國已經開始動員殖民地的炮灰,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不加以利用的話,豈不是太蠢了?

而奧匈帝國和其他盟國的軍隊則負責最為次要的南線,但兵力卻一點不少。奧匈帝國因為位置的原因,占到多少俄國土地就能吞下多少,而且該國畢竟沒有德國那樣被英國嚴加防范,實在不行的話,退出跟德國的同盟改抱英國大腿就可以了,可能在這次戰爭中獲得的好處是除波蘭外所有參戰國中最大的,因此積極性非常高,如果不是英國有限制,該國的老皇帝搞不好已經進行總動員了。

而即使沒有進行總動員,作為歐洲的人口大國,奧匈帝國也還是輕輕松松地就派出了三個集團軍50余萬人,其中一個集團軍都是由奧地利人組成,戰斗力堪比德國陸軍。如果將其他盟國的部隊也算進去,南線盟軍的總兵力超過了60萬,甚至比北線都多。

三路大軍加起來,總兵力達到了190多萬,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批部隊,很顯然,沒有經歷過一次大戰的歐洲列強戰爭潛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從另一方面則可以看到,這個時空布爾什維克的革命勝利來得太快,在某種程度上也引起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更大的重視,短短幾個月就能完全控制俄國的實力、跟歷史上前后花了兩年多時間才將白軍基本消滅干凈相比,實在是強了太多太多,由不得西歐的資本家不害怕......

如此浩大的聲勢頓時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不過早有準備的導師并未畏懼,因為害怕也沒有用,自從決定投身革命開始,就早晚要面對這種局面。事實上,只要準備完畢,就算西方不打過來,蘇俄紅軍也會主動進攻波蘭乃至于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要知道歷史上蘇俄內戰才剛剛結束,導師就敢派兵進攻波蘭、給自己解放歐洲的理想探路,何況現在蘇俄的實力比歷史上那個時候強了不下十倍,他又有什么不敢干的呢?

在對二十八國一起宣戰的同時,蘇維埃政府還順便公然賴掉了革命之前沙俄政府和企業個人欠下的一切外債,消息傳出后,不少之前還有僥幸心理的西方投資者都在徹底的絕望中自殺身亡。

不過這件事其實早就已經是板上釘釘,因為外債金額實在太大,幾乎相當于蘇俄政府十年的財政收入,身背如此沉重的財政負擔,蘇俄工業根本就別想發展起來了,以布爾什維克必然遭到西方敵視的外部環境,又不可能像當年美國一樣不斷借新債還舊債,導師自然是寧可毀掉國際信用、乃至于與整個西方大打一場,這筆外債也絕不肯認下來。

但這樣的做法也讓蘇俄與西方、特別是最主要的三個債權國英法美之間徹底沒了轉圜的余地,就連之前只打算應付一下的美國新政府也在民意推動下決定再增派10萬陸軍前往歐洲助戰,而英法兩國如果將殖民地軍隊也算上,準備出動的陸軍總兵力更是多達六七十萬,不過因為德國的潛在威脅,這些部隊都得等德國先增加兵力投入之后才會派到波蘭。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波蘭和俄國境內那糟糕的基建,對于目前還很不完善的卡車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而鐵路密度又遠不能與西歐相比,即使配合著騾馬等其他運輸手段,恐怕也頂多就能支持200多萬大軍。

相對來說,北線的德軍因為靠近海岸的便利,后勤最不需要擔心,因此他們的推進也最堅決。通過研究三國大戰而提前完善成型的風暴突擊隊戰術在多國聯合艦隊的強大炮火支援下顯示出了可怕的威力,即使蘇俄紅軍已經在其前進的路上提前構筑起了眾多的野戰工事,也還是被其打得節節敗退,在內戰中所向披靡的蘇俄紅軍也終于親身體驗到了自己跟世界頂級陸軍之間的巨大差距。

甚至就連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元首李暉,也對蘇俄紅軍在北線的節節敗退多少有些意外,雖然戰前預測時他就認為蘇俄紅軍雖然比三國大戰中的沙俄軍隊強得多,但不要說跟歐洲第一的德國陸軍相比,就算是美國陸軍的戰斗力,他們也比不上,但是戰前雙方搗漿糊的那段時間已經足夠蘇俄紅軍在邊境線上構筑起完善的野戰工事群來了,攻守之勢的影響可是很大的,何況紅軍還有兵力優勢,怎么會頂不住呢?

“對了,北線是沿海地區,德軍有艦炮支援,紅軍還得防備西方陸戰隊在其背后登陸上岸,這仗的確難打。”,不過李暉也并沒有困惑太久,他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原因,只是就算是他,站在蘇俄的立場上也完全想不到解決的辦法,“除非放棄沿海地區,在內陸跟聯軍決戰,可是圣彼得堡對俄國來說太重要了,以老毛子的死腦筋,只怕很難下壯士斷腕的決心啊!呃,等等,蘇俄的情況跟咱們可不一樣,圣彼得堡一個城市就集中了大部分的重工業,這是絕不能丟的,否則之后只會更加難打,不能簡單地套用咱們的經驗......”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