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四百五十九章 風云變色(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九章 風云變色(上)

第四百五十九章 風云變色(上)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7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那年那兔書名:

圣彼得堡方面軍七十余萬人的幾乎全部覆滅令俄國民眾脆弱的心理再遭重創,而讓他們終于忍無可忍的是,沙皇政府在大敗之后再次加稅,然后資本家們很自然地以此為由進一步壓低工人工資,很多工廠甚至低到了就連工人自己都很難維持生存的程度,更不要說是養活一家老小了......

但即使到了完全活不下去的時候,絕大部分沙俄民眾也沒有想到要推翻沙皇,和中國類似,沙俄民間同樣有類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傳統,就算政府推行了苛政,他們也會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沙皇陛下被小人蒙蔽。于是,在加邦牧師等社會活動家的組織下,絕望中的圣彼得堡工人一邊罷工要求資本家提高工資,一邊上街游行向沙皇請愿。但是,包括這次請愿的組織者在內,十幾萬參與者中沒有一人想到,那位自己心目中的“父親”竟然會拿子彈和馬刀來招待他們,雪中的冬宮廣場上尸橫遍野,死難人數多達數千......

不過曾經是沙俄貴族、深知沙皇三觀和作風的導師卻早就預料到了會有這一天,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兵屠殺圣彼得堡請愿民眾后,他在憤慨之余,心中更多的是振奮,因為俄國民眾的幻想被這樣血淋淋地撕碎之后,才能產生革命的覺悟。正如導師預料的那樣,就在沙皇派兵鎮壓游行請愿之后的第二天,圣彼得堡工人就在中央大街筑起街壘,從兵工廠、獵槍店乃至于一切可能有槍的地方搞到武器彈藥,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這一消息很快傳遍全國,各地工人紛紛罷工聲援,僅在當月就有四五十萬人參加。

意識到國內革命即將爆發后,導師立即向李暉告辭回國,雖然這樣做對他個人來說,遠沒有按李暉所說的那樣直接帶著改造完成的俄軍戰俘組成紅軍從中國占領區殺回去來得安全,但政治上卻要有利得多。如果照李暉所說的那樣做,俄國紅軍就算有千般理由,也難以洗脫“偽軍”的嫌疑,而換成是導師先回國發動革命,然后中國釋放的俄軍戰俘再發動起義響應,洗白就容易多了。

導師一個人回去肯定是不行的,雖然還有一些布爾什維克留在國內工作,但是這次回去是要鬧革命的,所以軍事干部必不可少,因此導師這次還帶了不少人回去,李暉相信有了這些人的組織和領導,這次俄國革命的規模和成效一定會遠遠超過歷史上的1905年革命。

不過,將來紅軍的主力肯定還是中國準備放回去的那些俄軍戰俘,一來他們的軍事素質和作戰經驗相對起義的工農優勢明顯,二來墨門已經同意將之前對俄戰爭中繳獲的武器彈藥盡量都轉交給他們,總量比目前沙俄軍隊的擁有量都多,而且背靠中國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得援助,三來布爾什維克對他們的改造時間更長,掌控力更強、組織度也更高。

但是能夠看清這一點的并不多,當初隨導師來華的布爾什維克當中,大部分都準備隨他回國,因為跟在老大身邊永遠是最容易出頭的。還有一點就是,接受敵國援助畢竟不太光彩,就連導師自己,心里都存了如果革命足夠順利就不動用這支奇兵(指的是直接讓其以紅軍的身份回俄參戰、而不是等到蘇俄政權建立起來之后再以華夏共和國釋放戰俘的方式回國。)的想法,因此留在中國看起來可以掌握軍權,但也有很大的可能在未來淪為一個只是跟中國交涉戰俘釋放問題的代表,從此遠離布爾什維克黨的權力中樞。

由于此時布爾什維克還不夠成熟,就連導師自己都對革命前景有些過于樂觀(歷史上都因此交了學費,更不要說這個時空得了中國幫助,布爾什維克的力量已經強了太多,盲目樂觀在所難免。),大部分布爾什維克都將這種可能性無限地放大了,最后留在中國主持改造戰俘工作的重任落到了此時還沒有進入布爾什維克主席團的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身上......

“鋼鐵同志在關鍵時刻再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啊!導師實在太樂觀了,真以為帶著幾千骨干回到俄國,就能革命成功?沙皇的統治還沒那么脆弱,何況就算能夠推翻沙皇的統治,還得應付接下來西方列強的聯合干涉呢,現在還沒經歷一戰的消耗,各國能夠投入進去干涉蘇俄革命的力量可比歷史上十月革命之后要大得多!”,李暉得知此事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過卻是高興多于惋惜。

雖然歷史上的形象粗暴強硬,但鋼鐵同志實際上是一個極為謹慎的現實主義者,處理對外關系時尤其如此,這一點非但不同于此時還未加入布爾什維克的托洛茨基,甚至也不同于導師大人,后兩者理想主義的傾向比他要重得多。

歷史上在鋼鐵同志執政時期,蘇聯從未挑釁過任何一個沒有必勝把握的列強(反過來說,就是蘇聯主動發起的戰爭全都打贏了,就連犯錯無數的蘇芬戰爭,最后也還是打贏了。),對美英德三國的種種妥協退讓就不說了,就連諾門坎戰役中痛扁了日本之后,蘇聯在談判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讓步,可見鋼鐵同志謹慎到了何種程度。考慮到未來肯定是中強蘇弱、而且蘇俄有求于中國的格局,現實而謹慎的“種田派”鋼鐵同志作為蘇俄領導人顯然要比“革命派”托洛茨基、甚至是導師大人更加符合華夏的國家利益。

事實上,導師在華期間不止一次地與李暉發生爭執,換成是鋼鐵同志的話,除了領土問題可能會更難談妥之外,其他方面應該更容易達成共識,畢竟跟現實主義者只要談利益就行了,而理想主義者就麻煩得多......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