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國殖民地軍隊的戰斗力相比,俄國附庸希瓦汗國的軍隊實在差得太遠,白朗甚至懷疑他們就連昔日清軍之中稍強一點的部隊都打不贏,不怪阿古柏入侵新疆沒能成功。而且不僅僅是質量不行,數量上也被沙俄嚴格限制,即使在俄軍節節敗退的現在也才特別允許擴大到3萬人,根本沒什么鳥用,白朗這邊才傷亡了一百多人,就拿下了希瓦汗國的首都希瓦。而且必須說明的是,這一百多人當中只有一人是第七旅的(而且只是輕傷),其他全是仆從軍。
由于這段時間連續征戰的磨礪,以及連戰連勝后大幅增強的信心,數量增加到五萬余人的仆從軍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若非為了預防萬一,也不想讓仆從軍過分膨脹,其實第七旅的兵一個不上也沒關系,一樣可以贏得這場戰爭。
雖然中央并沒有在這次戰爭中吞并中亞的計劃,白朗也沒有留下希瓦的那個所謂大汗,因為他是俄國人所立,就算暫時臣服,說不定見俄軍勢大就又叛回去了,自己廢掉他之后重立一個,肯定要忠誠得多,因為一旦俄國人殺回來,這位由中國軍隊所立的希瓦大汗必然會死得很慘很慘
不止是原來的大汗,希瓦汗國北部(南部被沙漠隔開了,所以白朗打下來的其實只是半個希瓦汗國。)凡是與俄國關系較為親近的部族和個人統統遭到了清洗,死于屠刀之下的足有數萬人之多,若非阿姆河是一條徑流量接近黃河的大河,只怕河水都會被完全染紅。而這些“親俄人士”的財產和土地則被白朗根據之前的表現分給了自己的仆從軍將士,由此獲得了他們更加堅定的支持。
此外,白朗還要求希瓦汗國的所有部族都必須出人出馬,否則統統視為親俄分子,在其恩威并施之下,白朗的仆從軍迅速增加到了8萬人以上,而且其中那些湊數的老弱婦孺都見不到了,這8萬多騎兵都是青壯!
之所以人數猛增這么多,除了在中亞西北部大敗俄軍后、咸海周邊的很多部族都趕來投奔之外,阿姆河流域的人口遠多于哈薩克草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也正因為這樣,8萬仆從軍中哈薩克族的比重迅速銳減到了只剩四成,而之前僅占不到半成的烏茲別克族則暴增到了一半以上。不過由于哈薩克族騎兵的戰斗力更強,同時歸附更早、更受白朗信任,在仆從軍中的地位要高于希瓦本地人,在白朗高明的手腕控制下,仍能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當然,這也多虧了白朗那出類拔萃的外語能力,如果不懂這些中亞語言,聽說都需要別人來翻譯的話,恐怕難免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想要將平衡玩得這樣恰到好處,難度就太大了。話說白朗的語言天賦那絕對不是蓋的,現今已經是精通7門方言6門外語,而且這還是沒有特別花太多功夫專門學習的前提下做到的,不過他在陸大就讀時外語成績也就中上,因為白朗只是聽說能力超強,要他寫出來,難度就有些大了
在白朗手中,仆從軍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虛張聲勢、掩護主力部隊的轉移,二是追殺敵軍潰兵和抓俘虜,三則是看管俘虜。其中第三點看起來并不重要,但實際上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不是有了仆從軍幫忙看俘虜,騎兵第七旅就只能像之前那樣只留中高級軍官,其他的戰俘統統剁掉大拇指后釋放,雖然這比殺俘要溫和一點,但還是難免會增強敵人的抵抗意志,有了大量仆從軍之后可以接受投降了,俄軍的斗志就會大為削弱。
事實上,若非之前遠征軍剁大拇指的做法留下的惡劣影響需要時間才能消除,騎兵第七旅現在的俘虜總數肯定不止3萬人,超過4萬都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自身的傷亡和彈藥消耗也能減少很多。而且戰俘還是很有用的,在地廣人稀的中亞,缺乏勞動力是很常見的情況,尤其白朗還征召了那么多的青壯,勞動力就更缺了,正好用俄軍戰俘來填補缺口。
而昔日不可一世的俄軍官兵居然被逼著給當地居民干活,這無疑對希瓦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撼,當年幾千俄軍就征服了希瓦,現在這支數量不過幾千的中國騎兵更加夸張,竟然抓了幾萬沙俄戰俘,那豈不是說,現在的中國比沙俄還要強大得多?草原民族一貫敬畏強者,從這個側面認識到中國的空前強大之后,希瓦人對于白朗的要求就更加順服了。
不過,白朗在“解放”了希瓦北部之后,并沒有乘勝揮師進攻布哈拉汗國,因為布哈拉汗國的兩個核心城市——國都布哈拉與中亞的頭號歷史名城撒馬爾罕都在中亞鐵路線上,沙俄中亞方面軍司令部及其主力也距離不遠,白朗估計有三個軍的兵力,就算仆從軍已經擴大了許多,他仍然沒有把握戰而勝之,除非對方自己主動上門,跟他打一場野戰。
沒辦法,阿姆河流域是在沙漠之中,能夠作為戰場的也就那么一條沖積平原的狹長走廊,白朗縱有白起的本事,也沒辦法在這樣狹窄的地形中主動創造出運動殲敵的機會,尤其現在已經到了夏季,沙漠行軍的危險更是倍增。即使白朗膽子一向不小,也不敢這樣玩火,作為一個已經相當優秀的將領,他心里明白著呢,冒有著七分勝算的險叫做出奇制勝,而如果是只有一分勝算的險,那叫做自尋死路
但是就連白朗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白朗不敢率軍南下進攻,沙俄中亞方面軍司令部同樣不敢揮軍順流而下發動進攻,對方在一天之內全殲一個軍、擊潰一個軍的表現太駭人了,僅靠三個軍的兵力自保尚可,主動進攻的話,那就是找死了。而如果從西邊調兵的話,又怕敵人再來一次聲東擊西,到時候中亞鐵路被敵人切斷,補給斷供的中亞方面軍30余萬就只能等死了。想來想去,無計可施的中亞方面軍司令部只能就地征兵來補充兵力,結果一下子就捅出了大婁子)。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