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替天行道的名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替天行道的名義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以替天行道的名義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佛家講因果報應,可是這世界上又何嘗有過報應?正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李暉在戰后祭奠鄭昭的儀式上慷慨陳詞,為中國出兵暹羅的行為辯護,“不過,從現在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將不再是一句空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老天不報,我們墨門來報!這就是替天行道!”

暹羅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雖然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差異不小,但卻同樣鼓吹因果報應。在這樣的背景下,曼谷王室與當年鄭昭如出一轍的悲慘下場很自然地被暹羅人認為是當年惡行的報應,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暹羅人的抵抗意識,再加上暹羅的民風本就不算強悍(看看歷史上那些如同兒戲一般的軍事政變就能明白),因此雖然零星的**襲擊一直持續到了1898年,但是千人以上規模的抵抗武裝在曼谷陷落后不到一個月就都不復存在了。不過那些零星的襲擊反倒給中國占領軍造成了比之前正規作戰更大的傷亡,讓李暉充分見識到了游擊戰的厲害。

“游擊戰因為都是小規模戰斗,我們火炮的優勢揮不出來,而且游擊隊作為主動攻擊的一方可以選擇最有利的地點和時間,可以極大地縮小雙方戰斗力上的差距,果然對弱國來說,游擊戰才是抵抗強敵入侵最有效的戰法。”,李暉給予了暹羅游擊隊不低的評價,卻并沒有真的將其威脅放在心上,因為暹羅畢竟不是中國那樣的人口大國,而現在的華夏又不像侵華的日本那樣兵力不足,十萬駐軍往人口不過7oo萬左右的暹羅一放,就算游擊隊再厲害,也別想能夠長期堅持下去。

何況李暉并不只是靠槍桿子強硬鎮壓,他還通過一貫的“鏟除上層、施恩下層。”的辦法迅收服了暹羅的民心。暹羅是東南亞農業潛力最大的國家,但是一方面開程度太低,另一方面已開的好地大都集中在貴族、寺廟和商人手里,廣大農民的生活十分貧困,墨門通過土地改革,沒收原本為上層占有的土地,將其中的一些分給暹羅的貧苦農民,迅贏得了他們的廣泛擁戴。上層就那么點人,只要沒法煽動下層百姓給其當炮灰,力量其實是十分有限的......

這里必須說明一下,除了被李暉認為“有罪”的爪哇人和馬來人,新占土地上生活的其他民族都被接納為華夏大家庭的成員,并沒有受到任何歧視和壓迫。李暉之所以這樣區別對待,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前科,另一方面也由于這些民族與華人在文化和血統上更為接近,同化難度要小得多,自然就沒必要再像之前那樣付出巨大代價強制遷走了,要知道遷走爪哇人和馬來人的花費,甚至比中英戰爭的軍費都高得多,如果不是政府這幾個月里又靠沒收攢了不少家底,還真未必就吃得消。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間里,有一件事在暹羅民眾中引了強烈反響,那就是身為華人的暹羅富陳氏家族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華人血統幸免于難,同樣被抄沒了家產,土地也被分配了下去,這頓時讓那些原本擔心中國占領暹羅后會將其視為二等公民的暹羅人安心不少,民族情緒也隨之大大淡化。

不過李暉如此決絕地對待那位南洋華人領袖其實另有原因,甲午戰爭爆后,由于中國海軍切斷了日本與朝鮮之間的航線,日本無法獲得朝鮮的糧食,于是轉而從南洋購糧救急,其中過八成都來自于暹羅,而作為暹羅、乃至南洋最大的米商,陳氏家族很自然地從中大獲其利,但這在李暉看來卻無疑是嚴重的叛國罪行。

張振勛不過是不作為而已,都被整得夠嗆,陳家居然資敵坑害母國,下場自然更慘,家主和那幾個主要的經辦人員都以叛國罪處死,判刑入獄的更有好幾十個,還有幾百人要接受短期勞改,至于陳家的財產,自然統統沒收,除了土地(還只是使用權)分給暹羅農民之外,其他的全都變成了國有資產......

沒錯,就連李暉私下也承認,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如果陳家沒那么多的財富,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不定就可以逃過懲罰,就算逃不掉也不至于驚動李暉這位國家元。但陳家本身已經是懷璧其罪,居然還自己作死給政府一個拿下的理由,李暉下黑手自然是半點心理障礙都沒有,雖然華夏共和國政府已經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之一,但中國人實在太多,一人均就沒多少了,何況這錢只有嫌少,哪兒有嫌多的?

暹羅是南洋大國,而且沒被西方殖民過,家底還算豐厚,不過在李暉眼里,暹羅最寶貴的財富,并非歷史上的積累,而是其南洋第一的可耕地資源......

如果只比耕地面積,荷屬東印度絕對是南洋第一,但這些島嶼上基本都是熱帶雨林氣候,雨水沖刷嚴重,除非像爪哇島上那樣有火山灰不斷補充土壤的肥力,否則很難保證持續穩定的高產,而且辟作農田之后,保持水土的能力較之原來的森林大幅下降,在暴雨的反復沖刷下,水土流失也會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馬來亞的情況也是如此,因此李暉更傾向于種植各種經濟林木,比如橡膠、油棕等等,而非是簡單粗暴地“以糧為綱”,這樣經濟效益更好,還有利于保持水土。

與之相比,暹羅的土地面積雖然小得多,但是除北部山區外都是廣闊的平原,而除了南部馬來半島上的那點土地之外,暹羅全境基本上都是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十分適合水稻的生長。

由于開不夠(勞動力不足是一方面,熱帶開荒的困難是另一方面。)的緣故,暹羅現在的耕地面積還不到1億畝,但其境內值得開的可耕地面積至少也有4億畝以上,而且這些土地都適宜或者可以不太困難地改造得適宜種植水稻,這價值就太大了!(未完待續。)8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