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二百九十六章 土改和治水(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土改和治水(上)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土改和治水(上)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5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解決掉最大的隱患之后,李暉終于可以松口氣了,而被這么打斷了一下也有好處,李暉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相親的印象是不錯,但結婚跟戀愛可不一樣,那是要一起過日子的,還是需要更多的了解才行。正好劉步蟾與嚴復都參加了會議,會后李暉就將兩人留下,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讓蘭馨先當您的秘書一段時間,以加深了解?”,劉步蟾知道李暉的提議合情合理,但還是微微皺起了眉頭。

李暉知道劉步蟾在擔心什么,馬上說明道,“最多半年之后,我就會給劉家一個明確的答復,蘭姐雖然大了一點,但這點時間還是等得起吧?”

“這......”,劉步蟾沒法拒絕,可是半年時間雖然不長,卻足以讓這次聯姻的目的告吹,要知道全國范圍的土地改革很快就將啟動,其中福建除了少數偏僻山區之外,土地分配都會在春播之前完成。

倒是嚴復更想得開一些,他拍了拍劉步蟾的肩膀,勸慰道,“子香,不要糾結了,東陽的為人我們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他現在娶了蘭馨,也不會因私廢公的。何況時代已經不同了,工業才是大利,何必死盯著土地不放?”

“這些我何嘗不知,只是族里的叔伯意見很大......”,劉步蟾雖然受過新式教育,但作為一個福建人,他的宗族觀念還是比較重的,面對族里的那些長輩,他難免如風箱里的老鼠一樣兩頭受氣。

由于李暉在旁,嚴復有些話說不出口,但他還是短短幾句就撥云見日,顯示出了自己非凡的見識,“地主中的長輩是長輩,貧農佃農中的長輩難道就不是長輩了?而要比地位的尊貴,那些土豪又如何能跟你劉子香相比?”

劉步蟾頓時眼前一亮,只要能夠動員起那些身為貧農佃農的長輩堅定地站到自己這邊,那些反對土改的地主士紳就沒法用輩分來壓他了,就算劉步蟾還是擺脫不了宗族觀念,畢竟地位擺在那里,更是現在族里最大的靠山,沒法仗著輩分倚老賣老的前提下,還有誰敢跟他頂牛?

這樣就只剩下劉蘭馨自己這一關了,老實說,相親的突然中斷是很令人惱火的,不過以李暉的身份,這樣的事情本來就很容易碰到,而劉蘭馨事后經過反復思索,也意識到自己的確是很難找到更合適的對象了,而李暉沒用權力強壓,而是征詢她自己的意見,也更增她的好感,因此只是象征性地矜持了一下之后,劉蘭馨就紅著臉答應了......

接下來有半年時間給兩人來加深了解,但李暉對此卻只能順便為之,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神,畢竟1896年的工作壓力較之奪取天下的前一年,甚至還要更大一些,因為一系列將會決定********的重要舉措都將在這一年里陸續得到推行。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土地改革了......

其實早在李暉起兵造反之前,他就已經讓飛虎軍在根據地進行了土改,后者能夠在三縣交界地帶站穩腳跟,與土改爭取到了農民的支持密不可分,但土改也產生了一些李暉沒有預料到的負面影響。比如土改過的地區招工明顯比沒土改過的地區困難得多,一旦分了田,就沒多少人愿意去當工人、特別是不夠安全的礦工了......

于是,當時李暉果斷暫時中止了分田,直到登萊地區的工人數量超過50萬后才重啟土改計劃,由于之前的經驗和教訓,地主的判定標準被提高到了一戶家庭占地超過2公頃(30市畝)的水平。

對于一個五口之家來說,只要采用政府大力推廣的新式農具(在山東有這么多耕地差不多能算是小地主了,肯定有自己的牛馬,也有足夠的財力購買農具。),這么多耕地完全可以種得了,而且畝產也可以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不會像粗放耕作那樣有明顯的下降,以十九世紀末的生產力水平,這差不多是兼顧土地出產效率與勞動生產率的最優選擇了。

地主標準抬高之后,就沒那么多土地可分了,但這卻正是李暉那樣做的第二個目的,分到的土地不夠多,再加上新政府的農業稅著實不低(一般是三成),除非之前一點土地都沒有,農民的生活并不會改善太多,那些自耕農(不包括小地主,因為他們省掉了雇工的費用,收入至少不會下降。)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這樣一來,農民才更可能放棄農田進城當工人、或者響應國家的號召移民邊疆。

農民不是傻子,這樣的土改顯然很難爭取到他們太大的支持,比前清是要好一些,但還不值得他們拼死保衛這個新政權。但這并沒有關系,李暉有幾十萬生化兵作為基本盤,對手也弱得多,軍事和組織上的壓力不大,這與后世某黨起家時的處境有很大區別,他搞土改主要是給農業集體化做鋪墊,而農業集體化,則是中國迅速完成基本農田水利建設的必然要求。

自秦漢以后,歷朝歷代政權組織力持續下降,雖然隨著良種、肥料、農具等農業科學的進步,中國的糧食畝產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雖然仍有緩慢的增長,但是秦漢時期發達的水利灌溉系統卻很快就只剩下都江堰這一個獨苗,而經過兩次蠻族入侵之后,清朝的農業生產更是徹底退回到了幾乎完全靠天吃飯的原始狀態,李暉想要將農田水利系統重新建設起來,以中國之大、和地形氣候的復雜,所需投入的人財物力是超乎想象的。

據專業人士估算,如果全靠政府投資,不算那些大型水利工程,光是建立基本的農田水利系統就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億華元的投資,就算新政權征稅效率遠超滿清,這也是絕對無法承受的重負。于是李暉只能學習后世的先進經驗,通過農業集體化來組織農民自己動手完成這一偉大的工程,這樣國家財政只需要出最多幾個億就行,而且只要三五年的時間就可初步建成,計劃經濟體制在這件事上充分顯示出了優越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