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二百五十九章 斷人財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斷人財路

第二百五十九章 斷人財路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9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_



類別:科幻游戲

作者:那年那兔書名:

“這怎么可能?”,張振勛下意識地驚呼道。

“怎么不可能?只要下面這次決戰打贏了,英國海軍就只剩下保衛本土的能力了,海外殖民地還不是砧板上的肉?你說其他列強?呵呵,我們現在有十二艘萬噸級的主力艦,就算忽略能夠一挑三的性能優勢,光是數量就超過了英國以外其他列強的總和,即使他們真能聯合起來,也沒有什么好怕的。”,李暉見狀冷哼一聲道,將張振勛驚得目瞪口呆,但他卻沒有告訴對方這種近乎無敵的強大只能維持三五年......

嚇住張振勛之后,李暉讓他先就最保守的情況談一談,“不過我想英國政府應該沒那么蠢,所以你就按照我們獲得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的預案來說一下吧?”

“整個荷屬東印度?”,張振勛先是一驚,但馬上就明白過來,荷蘭的國力都未必有英國的十分之一,中國連英國都能打敗,荷蘭自然更不在話下。而且與財大氣粗付得起賠款的英國不同,荷蘭人無論如何都交不出足夠的“贖金”,那么中國占下荷蘭在亞洲的殖民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想到整個荷屬東印度都由自己控制的美好前景,張振勛不自覺地咽了一下口水,卻猛然發現李暉的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頓時一驚,生出了一個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猜測,“李先生,您不會是想要直接統治南洋吧?像大陸上一樣?”

“是的,而且跟大陸上正在做的一樣,政權會下到基層,城鎮有街道辦、農村有村公所,作為最基礎的政府機構,有什么不可以嗎?”,李暉臉帶笑意地反問道,心中卻隱隱有些擔心。

由于張裕葡萄酒帶來的那點好感,李暉決定還是再爭取一下,直接表明了自己旗幟鮮明的態度,免得張振勛以為還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一錯再錯,“不要說什么南洋有南洋的情況不能這樣做。所謂南洋的具體情況無非是距離遙遠、土著眾多,這兩點對我們大同黨來說都不是什么難題。距離遙遠的影響主要是運輸和通訊這兩方面,先說運輸,南洋雖然距離上的確很遠,但因為都是沿海,可以利用廉價的海運,因此這方面反而比內地的很多地區更有優勢;至于土著,只要人走地留,以華人移民代替他們,就不再是問題了......”

如果是其他人這么說,張振勛肯定會以為他是瘋子或者白癡,但李暉現在手握天下第一的武力,還真未必就做不成。張振勛也因此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他很清楚,李暉的這個想法看上去很美,但對像他這樣的南洋華商來說卻無異于天降橫禍,那是要斷掉他們的財路啊!

荷屬東印度和馬來亞的華人雖然屢遭屠殺,但是南洋華商的財富也主要來自于那些土著,為什么在荷屬東印度只占總人口百分之幾的華人能夠掌握一大半的財富,不就是因為這里的土著腦子笨、錢好賺嗎?要是李暉真有辦法將南洋土著都換成精明狡猾的華人,一方面錢難賺了利潤銳減,另一方面還會有來自大陸的商家與他們競爭,那日子可就是水深火熱了啊!

事涉自己、家族乃至于整個南洋華商群體的根本利益,由不得張振勛不爭,就算真實想法不能表露,也可以夸大這件事的難度嘛!

誰知李暉聽了兩句就冷笑道,“當年北美的印第安人更多,現在還剩多少?”

“這萬萬不可,濫殺有傷天和!”,張振勛大驚道,隨即又意識到這樣的說法很難說服一個殺伐果斷的“開國皇帝”,接著補充了一個看上去更加有利的理由,“如果大開殺戒,當地華人難免受到殃及......”

“放心,我們大同黨還沒有那么冷血,除非他們逃匿、甚至反抗,我們才迫不得已采用雷霆手段。”,李暉先是解釋了幾句,然后突然話鋒一轉道,“不過執行這項任務的是日本軍隊,說不定真會出現誤會,要不這樣?讓爪哇島上的華人華僑都遷到巴達維亞和泗水算了,這樣也方便我們放開手腳......”

張振勛頓時大驚道,“這可不行啊!人都走了的話,產業沒人照看,肯定會出事的!”

“沒關系,符合要求的話,事后政府會給予補償的。”,李暉笑著安慰道,但卻沒告訴對方,根據大同黨的政策,土地都要國有化后重新分配,當鋪、米店、錢莊均不允許開設,都不符合要求,這四項去掉之后,南洋華商的財富至少縮水掉八成以上......

不過張振勛就算不知道這些,也聽得出李暉不懷好意,心中不禁悲憤難平,滿清還在的時候,張振勛恨它腐朽無能、保護不了他們這些海外之民,現在總算有了一個有能力保護他們的強力政府,對他們這些南洋華商卻比西方殖民當局還狠。

但張振勛不知道的是,李暉會改變最初天真的想法,正是因為他們這些海外華商一次次地讓其失望。李暉現在終于明白,像陳嘉庚那樣不惜為國破家的堅定愛國者在海外華商之中只是少數,包括張振勛在內的絕大多數人始終都是利益至上。

就拿張振勛來說,他雖然被后世認為是愛國商人,但仔細分析之后就會發現問題。

張振勛在事業的最巔峰時期(1870年前后)及其以前對國內沒有半點投資,直到海外事業走下坡路才回國投資,選中的卻是對國家和人民毫無益處的葡萄酒廠(要考慮到當時中國的處境),就算當時重工業不準私人投資,也該優先投資像紡織面粉這樣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以張振勛的見識,不可能想不到這些,他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覺得葡萄酒的利潤更大罷了。

說白了,張振勛回國投資其實只是海外產業被西方殖民政府剪羊毛限制了發展之后回國投資開辟新的獲利渠道、同時分攤風險的舉動,這是很有見識的做法,但要將其稱為是實業救國,那就未免名不符實了。

好吧,其實晚年的張振勛還是興辦了一點真正利國利民的事業,但現在的他肯定還沒這個意識,而他今天的態度和反應也說明了這一點,比起華人的出身,他更多地還是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商人。(未完待續。)

注:如你看到本章節內容是防盜錯誤內容、本書斷更等問題請登錄后→→

其他書友在看: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