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章節列表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贊賞!
中國重挽馬耐嚴寒酷暑,對干燥和濕潤環境也都有較強適應性,更重要的是耐粗飼料、食量也小、還不容易生病,飼養成本比夏爾馬低得多,堪稱是完美的重挽馬。
不過,除了對速度要求較高的騎兵炮,李暉并不準備用挽馬來拉,因為他有更好的選擇——騾子,呃,準確地說,應該是公驢跟母馬所生的“馬騾”......
由于“雜種優勢”,馬騾往往可以比(母本所屬品種的)公馬更加強壯有力(在驢父不太拖后腿的前提下),同時卻又具備其難以企及的出色耐力、抗逆性和抗病力,而其耐粗飼料與食量小的優點更讓任何體格相當的馬種都相形見絀。
不過,近現代軍隊一般只將騾子用作馱畜,很少讓它們代替挽馬拉炮,就連國內戰爭期間曾經大量使用騾子拉炮的解放軍,隨著建國后軍隊的正規化建設,騾子也逐漸退居二線,被挽馬取代了位置,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騾子沒法像挽馬那樣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培育馬種和大量繁殖,難以滿足軍隊的需要;其次,騾子脾氣不好(東方的馬種大多性烈如火,對比之下騾子顯得較為溫馴,但跟溫馴的西方挽馬相比,騾子就不算聽話了。)、而且沒馬聰明,要馴化到能夠放心軍用的程度,遠比挽馬更加困難,戰時補充不易。
不過,系統生產的騾子卻都是完全馴化好了的,而且只要有足夠的貴金屬就能夠大量獲得,兩個問題都不存在了,李暉會選擇用騾子代替挽馬,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且系統配種可以選擇世界上最好的馬種作為母本、最好的驢種作為父本,而且父母還都是同種之中的極品,分別為身高(頭高)接近2.5米、體格超越絕大部分馬種的法國巨型長毛公驢和體重超過1.2噸的英國巨型夏爾母馬,兩者所生的騾子自然也非凡種,背高超過2米、體重超過1.6噸,力氣更是比體重1.8噸的巨型夏爾公馬都大。
再加上騾子遠勝挽馬的出色耐力,使其可以輕松單拉超過1200公斤的載荷,如果使用膠**車走柏油路的話,15噸的載荷也難不住它。
而在騾子擅長的馱載能力上,這種超級馬騾更是讓所有的馱馬都望塵莫及,它可以輕松地托起千斤重負日行百里,哪怕是在不那么好走的山路上(但不能是羊腸小道),幾乎抵得上五匹大型馱馬的工作能力......
這種超級馬騾是如此駭人,初一亮相甚至讓不少還很有迷信的士兵當成神明(妖怪)來拜,讓李暉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而就算是在錯誤觀念得到糾正以后,士兵們還是習慣性地稱呼這種騾子為“神騾”,這一名稱迅速傳開,以至于李暉給它們所起的那個名稱反而變得無人知曉了......
按照軍用標準,神騾單拉能力可達1200公斤,四匹就有3700公斤,只用來拉七五小姐實在有些浪費,再加上步兵部隊對速度的要求沒騎兵那么高,因此李暉便又在七五小姐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優化,將口徑放大到105mm、并采用較為昂貴的艦炮用鋼使得炮管可以進一步加長,最終研制出了一款重達3.45噸的105mm加農炮,它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8000米,目前的世界上別說是陸軍火炮、就連艦炮也沒幾款能夠與之相比。
不過,目前來說七五小姐的射程和威力已經夠用,而超遠的射程則需要在“間接火力支援”這項關鍵科技研究完成后才能凸顯優勢,李暉搞它出來,目的其實是為了攻城。
75mm口徑畢竟太小,只能對付一般的土木工事,別說鋼筋混凝土的永固工事,就連較為堅固的城墻也很難敲得開,那個時候105mm加農炮大口徑和高初速的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了......
話說,因為對古城墻的防御力不夠了解,又考慮到日后跟列強交戰的需要,李暉甚至還搞出了重達6.9噸的120mm加農炮,炮口初速達到了783米/秒,就算那些城墻再怎么結實,也絕對頂不住它的直瞄炮擊......
受限于科技樹的研發進度,目前李暉優化陸軍野戰炮時只能選擇人力裝填方式,導致大口徑火炮射速極慢,因此李暉只將野戰炮的口徑放大到了120mm、重點則轉為加長身管、提高初速,打算通過用加農炮直瞄發射穿甲爆破彈來定點清除敵人的堅固據點,而非采用大口徑榴彈炮在較遠距離發射爆破彈的方式來摧毀敵軍工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思路還能大大加快新培養的炮兵上手的速度,畢竟火炮直瞄炮擊對炮兵文化程度的要求是最低的,不需要那么高的數學水平......
雖然這些火炮都沒生產出來,但有系統在,想要的時候立刻就能冒出一大堆,可以說李暉在硬件上已經完全做好了扯旗造反的準備。
之所以李暉遲遲沒有發動,一方面是為了盡可能地準備充分,另一方面則是不想讓日本人鉆了空子。至少,得要等到日本海軍主力被滅、鬼子沒法走海路直接進攻中國東部沿海的精華地帶之后才能動手......
“大東溝”,幾乎在整個九月里,李暉都在心中反復念叨著這三個字,他既希望這一戰早點爆發,以便自己早點放下包袱當反賊,又希望這一戰晚一點打響,因為海上決戰打贏之前,日本陸軍是不敢全力發起進攻的。
若是能夠將朝鮮戰事拖到冬天,日本人想要打到遼東,就至少得等到來年5月以后了,冬季的嚴寒和春季的泥濘一定會讓日軍在陸地上的推進步履蹣跚......
不過老天似乎并不在乎李暉的糾結,這場甲午戰爭中海上的主力決戰最終還是如期爆發了,地點和時間都與歷史上沒什么分別。
這并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平壤陷落之前,來自中國的援軍必然會在那兒上岸,而日本海軍如果想跟北洋水師決戰,也必然是在那一帶海域最有撞到北洋艦隊的希望。
不過,李暉的穿越還是造成了超出預料的蝴蝶效應,甚至讓他自己都開始有點不安起來......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沖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