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歐洲919 體制問題(六千字大章,祝兄弟們新年快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遠征歐洲 >>遠征歐洲最新章節列表 >> 919 體制問題(六千字大章,祝兄弟們新年快樂)

919 體制問題(六千字大章,祝兄弟們新年快樂)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28日  作者:鲇魚頭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鲇魚頭 | 遠征歐洲 

填海造地,這個方式可謂是由來已久。

曾經荷蘭人是這方面的翹楚,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填海造地,甚至為了獲得土壤推平了全國所有的丘陵。

秦致遠以前看過一份數據,日本在二戰后也開始大肆填海造地,五十年間一共從大海中填出來二百平方公里土地,相當于兩個半香港島,這讓日本人為之自豪不已,曾被日本政府當做日本人創造性的代表廣為宣傳。

共和國崛起之后,日本人馬上就閉了嘴,共和國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填海造地,到二十一世紀初,平均每年就可以填出來二百三、四十平方公里。

進入新世紀,共和國加大了填海造地的力度,其中最主要的方向是在南海,對比網上流傳的各種衛星圖,真有日新月異的感覺。

黃富貴的算盤打的是好,但到了秦致遠這里,卻馬上就被駁回。

秦致遠很清楚填海造地的后果,荷蘭人曾經是填海造地的先驅,但荷蘭人也最先品嘗到填海造地的苦果,到了二十一世紀,荷蘭人不得不把當初辛辛苦苦填出來的陸地重新變成海洋,曾經的“人定勝天”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笑話。

處于現實角度考慮,蘭芳也沒必要進行填海造地。

蘭芳可不是荷蘭、日本那樣國土狹窄的國家,蘭芳疆域遼闊,又沒有類似共和國的防御壓力,所以蘭芳不需要填海造地,為了弄一個完備的前進基地對付英國人,就把月亮灣弄成一個鋼鐵堡壘,這絕對是得不償失。

這并不是說英國人不值得蘭芳重視,還是那個“主場”問題,亞洲是蘭芳的主場,在亞洲,蘭芳不需要畏懼任何人,哪怕是英國人也一樣。

黃富貴的要求雖然沒有得到滿足,不過黃富貴也不氣餒。

以前在民國的時候,因為種種客觀原因計劃無法實施的事多了,如果這點事就能讓黃富貴氣餒,那黃富貴早已經被氣得一命歸西。

黃富貴處理政務還是很不錯的,抵達月亮灣之后,黃富貴立即把所有的政務工作全部擔起來,讓竇勇毅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訓練組織中。效果還是很明顯,到四月底,竇勇毅手下的飛行員已經已經完全適應了“袋鼠”的性能,蘭芳的空降部隊終于具備了充分的戰斗力。

其實到了四月底的時候,竇勇毅手中的“袋鼠”已經進一步擴編達到了六十架,如果全部出動的話,能一次性把一個團的空降部隊連同他們的裝備扔到波斯灣,這將會在局部戰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月三號早上五點,按照秦浩歌的計劃,敘利亞軍隊越過敘伊邊境,向伊拉克境內的國民自衛隊發起攻擊。

參與攻擊的部隊包括蘭芳外籍軍團的兩個師,以及敘利亞人組成的三個步兵師。

其中蘭芳外籍軍團負責攻城拔寨,敘利亞部隊負責后勤保障,分工明確權責分明。

因為受到法國人的雇傭,蘭芳外籍軍團使用的是清一色的法軍裝備,而且還都是世界大戰時期的“陳舊”貨色,為了保證部隊戰斗力,秦浩歌還是申請調來了一批“斗牛士”裝甲車,這成了外籍軍團攻城拔寨的利器。

中東地區地形平坦,除了少數幾個綠洲,絕大部分地區不是沙漠就是戈壁,這非常有利于裝甲車發揮戰斗力。因為英國人的防備,伊拉克軍方并沒有多少重武器,即使是裝甲車的防御能力也能在伊拉克橫沖直撞,這讓蘭芳外籍軍團的戰斗力直接爆棚。

“油,我需要更多的油!”外籍軍團第四十五團團長邱天佑在指揮車里團團轉,向著參謀長魯賓遜·賴特大發雷霆。

邱天佑指揮的是一個半機械化步兵團,團里裝備的車輛很多,連步兵都有汽車運送,這讓邱天佑的部隊具備強大戰斗力的同時,對后勤也是愈發依賴,這不,剛進入伊拉克境內一百五十公里,連伊拉克國民自衛隊第一師的影子都還沒看見,邱天佑的部隊就因為后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停下來。

“團長大人,別喊了,油罐車還在一百公里以外呢——”魯賓遜·賴特坐在桌子前無聊的掏耳朵,對邱天佑的怒吼已經能無視。

“這特么艾孜哈爾是屬豬的嗎?就算是爬,他也不能爬得這么慢啊!”邱天佑口不擇言,當然更可能是故意的。

波斯的“豬”絕對是一個很“神圣”的動物,罵一個波斯人是“豬”,等于是扒了華人的祖墳,邱天佑的嘴也算是缺德。

艾孜哈爾是敘利亞第三師師長,在秦浩歌的計劃中,艾孜哈爾的第三師負責邱天佑部隊的后勤工作。

早在出發之前,邱天佑對秦浩歌的這個安排就頗有微詞,擔心艾孜哈爾的部隊跟不上第四十五團的節奏,現在看來果然沒錯。

不過這也怪不得艾孜哈爾,目前全世界范圍內能跟上蘭芳軍隊節奏的部隊也不多,蘭芳軍隊內部演習時有時候還會出亂子,就不用提這些剛穿上軍裝沒多久的波斯人。

“你要是著急,可以把卡車里的汽油集中到裝甲車里去——”魯賓遜·賴特還是給出自己的建議。

“汽油——換換換,趕緊的!”邱天佑的眼神馬上就亮起來。

如果是坦克部隊,這個辦法沒什么卵用,因為蘭芳的坦克都是柴油發動機,灌進去汽油也沒用,但是裝甲車就沒問題,蘭芳的裝甲車也是汽油發動機,和卡車使用的汽油是通用的。

“我只是說說——”魯賓遜·賴特馬上就后悔,如果邱天佑真的率領裝甲車先走,那么魯賓遜·賴特就要留在原地等待后勤部隊,這可不是個好差事。

“就這么定了!”邱天佑大權獨攬。

很快,卡車油箱里殘存的油料都被集中到三十輛“斗牛士”里,邱天佑換乘了一輛裝甲車,率領所有的裝甲車仰長而去,只留下魯賓遜·賴特和步兵們大眼瞪小眼。

哦,還有炮兵,外籍軍團的火炮也是使用卡車拖拽,現在都被當成“累贅”拋棄。

被“拋棄”的魯賓遜·賴特也沒閑著,馬上向秦浩歌報告的部隊的情況。

現在這個情況很不正常,秦浩歌是按照史蒂文·斯特雷奇提供的地圖制定的作戰計劃,因為史蒂文·斯特雷奇已經死亡,英國人又有擴大戰爭的意圖,秦浩歌現在的目標不僅僅是伊拉克國民自衛隊第一師,而是伊拉克境內的所有部隊,秦浩歌要趕在安格斯·沃拉斯頓抵達伊拉克之前,徹底擊潰伊拉克所有的部隊,為以后的作戰盡可能創造有利條件。

史蒂文·斯特雷奇提供的情報確實是準確的,秦浩歌的部隊進入伊拉克之后,只有邱天佑的這一支部隊撲了個空,其他部隊都有斬獲,到目前為止,秦浩歌的部隊已經完成的大部分預定計劃,只有引發這一切的伊拉克國民自衛隊第一師逃脫了蘭芳軍隊的打擊。

很明顯,卡里姆在偷襲了史蒂文·斯特雷奇之后,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率領部隊進行了轉移,否則邱天佑也不可能進入伊拉克境內已經150公里還沒有找到人。

找不到就找不到吧,現在的卡里姆已經成為棋盤上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棋子,就憑他那萬把人也翻不了盤,秦浩歌在得到魯賓遜的匯報后,命令第四十五團繼續向伊拉克縱深推進。

考慮到伊拉克的國情,這個國家也是地廣人稀,境內多是沙漠和戈壁,卡里姆就算是躲也躲不了多久,一萬多人總是需要人吃馬耗,想要在沙漠里獲得補給可不容易。

卡里姆襲擊史蒂文·斯特雷奇這件事,蘭芳既然已經知道,那么英國人肯定也已經知道,卡里姆現在既然已經和英國人翻臉,失去了英國人的補給,那么卡里姆遲早會選擇和蘭芳合作,否則卡里姆的這支部隊將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就在秦浩歌的部隊在伊拉克高歌猛進的時候,英國人也是動作頻頻。

史蒂文·斯特雷奇遇襲之后的第二天,英國首相安德魯·伯納爾·勞就向蘭芳駐英大使蘭德爾·貝基表示英國即將增兵。這個增兵可不是說增就增,民主國家嘛,不管什么事都要考慮大多數意見,就算是安德魯·伯納爾·勞想要增兵,也先要獲得議會批準才行。

救兵如救火啊!

兵貴神速啊!

安德魯·伯納爾·勞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過英國目前的政治結構就是這樣,哪怕是安德魯·伯納爾·勞也要耐著性子向國會提交建議,然后由國會決定是否要向伊拉克方向增兵。

英國國會的反應不出秦致遠意料,安德魯·伯納爾·勞的建議在國會沒有得到批準,原因很簡單,世界大戰英國為了中東已經付出了12.5萬人的生命,但英國得到的是什么?

一無所有,除了那些沙子還是沙子,就算是拿去做建筑材料都不合格。

所以國會的建議是要抗議法國人,要求法國人保持克制,不能將敘伊戰爭擴大化。

英國國會的建議甚至和蘭芳都沒什么關系,因為蘭芳軍隊是接受雇用的一方,只是個工具而已。

這也算是體制問題。

相對于各種“扯后腿”的英國政府,蘭芳政府的效率就高得多。

秦致遠一聲令下,蘭芳這部龐大的機器頓時加速運轉起來,蘭芳本土的軍隊開始集結,各種軍事物資也開始在月亮灣和耶路撒冷囤積,只需要等待蘭芳政府和法國政府完成談判,蘭芳軍方就能全情投入。

沒錯,蘭芳政府正在和法國政府談判。

當初決定要雇傭蘭芳軍隊的時候,法國人只準備的半年期限,現在眼看半年期限已經到期,敘伊戰爭卻有擴大化的趨勢,不管是法國還是蘭芳都不可能抽身而去,于是延長合同成了唯一選擇。

說心里話,法國人不想讓蘭芳軍隊撤出敘利亞,那樣敘利亞人頂不住伊拉克人的反撲,法國人在敘利亞還會一敗涂地。

但同時法國政府確實是沒錢了,哪怕是兩個師的雇傭費用,巴黎都不打算繼續出,法國人打的是空手套白狼的主意。

陸徵祥也不是吃素的,陸徵祥可是外交官出身,外交官的吃相其實是很難看的,自己的國家如果是弱勢,那就各種卑躬屈膝,自己的國家如果強勢,那么就是各種蠻橫無理。

面對法國政府,蘭芳政府現在的確是強勢,再加上有沒有了“盟友”關系的束縛,陸徵祥“吃拿卡要”起來,那副嘴臉也是活脫脫的惡霸。

其實法國現在也沒有什么東西是能讓蘭芳惦記的,蘭芳最想要的法屬印度支那,不過法國人肯定不會給,陸徵祥也不會自討沒趣,所以談判的又回到半年前,蘭芳要求在敘利亞的利益得到保證。

換句話說,蘭芳要求和法國瓜分敘利亞。

聽上去有點無恥,蘭芳是被雇傭的“佃戶”,現在卻在謀求“地主家”的田產,陸徵祥的這副嘴臉不要太難看。

不過仔細想想卻比較符合實際,法國現在根本無力保護敘利亞,如果沒有蘭芳軍隊加入,法國人現在說不定已經被趕出中東,既然現在法國人沒了錢,那么就要從其他方面給予蘭芳補償。

蘭芳戰士的生命也是寶貴的,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蘭芳戰士也不會為了不相干的人去拼命,哪怕是外籍軍團也一樣,他們都是蘭芳軍部的財產。

到了這個程度,法國人才知道后悔,真是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如果不是美國人從中作梗,那么蘭芳現在做事也不會做得這么絕。

歸根到底之所以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還是法國人太短視,或者說這就是民主政治的頑疾。

面對蘭芳這頭獅子張開的大嘴,法國人只能無奈屈服。

法國人不是沒想過**解決問題,不過法國議會的決議和英國人一樣,為了中東地區的那點利益浪費法國戰士的寶貴生命不值得,哪怕是敘利亞已經發現了油田也一樣。

況且,蘭芳政府給了法國政府一個承諾,蘭芳政府可以保證法國政府享有油田的收益。

這就很誘人了,也就是說,蘭芳和法國瓜分的只是敘利亞,而不是敘利亞的油田,這讓法國議會實在是喜出望外。

說實話,秦致遠還真看不上敘利亞的那點石油,秦致遠已經有了新巴庫,蘭芳本土也有油田正在開采,現在對汽油的需求也不向二十一世紀那么迫切,在弄來了尼古拉·特斯拉之后,秦致遠已經準備利用尼古拉·特斯拉在電力這方面的天才大力開發電動汽車,這些因素都促使蘭芳政府不把焦點放在敘利亞北部的油田上,這恰恰是法國人最在乎的。

解決了油田問題,蘭芳和法國之間的談判就進展很快,五月初,就在秦浩歌派軍隊打進伊拉克的時候,蘭芳政府和法國政府達成協議:敘利亞北部的阿勒頗、拉卡、哈馬、代爾祖爾、哈塞克等省屬于法國,南部的大馬士革、蘇威達、德拉以及黎巴嫩屬于蘭芳。

到了這個程度,蘭芳政府終于有理由向中東大規模派出部隊,以便保護蘭芳的利益。

在確定協議的當天,蘭芳政府立即宣布,以大馬士革為中心,成立蘭芳政府直屬的西部省,下轄蘭芳在中東獲得的所有地盤。

在秦致遠的計劃中,首批前往西部省的部隊共有四個師,這四個師中的兩個來自陳康健的第一集團軍,另外兩個師是由高麗人組成的第十六師和第十七師,陳康健擔任總指揮,繼為蘭芳打下北疆區之后,陳康健再次開始了為蘭芳開疆擴土的征程。

對于這個任命,陳康健喜不自勝,陳康健不愿意擔任什么總督,軍隊才是最能發揮陳康健能力的地方。

同樣是對于這個任命,好幾位將軍頗有怨言。

目前蘭芳在外征戰的將軍只有張添壽和秦浩歌,張添壽是在耶路撒冷,秦浩歌在敘利亞,現在陳康健也要去西部省,葛立夫、向安康、徐盛他們就翹首以待,就連秦致勝都心癢難耐。

對于將軍們的求戰之心,秦致遠表示理解,但蘭芳不可能把所有的將軍全部派出去,秦致勝要鎮守泗水軍部、徐盛駐扎望海州,防備的是菲律賓方向的美國人,向安康駐在暹羅,要應對馬來半島和緬甸兩個方向上英國人的壓力,葛立夫的司令部在瀛洲,從瀛洲一直往北直到寧北港都是海軍陸戰隊的防御范圍,這些都是戰略要地,實在是離不開人。

陳康健不理會其他人的羨慕嫉妒恨,得到命令的當天,陳康健就命令部隊登船。

其實就在陳康健前往西部省的時候,秦浩歌的部隊已經打到巴格達。

巴格達,伊拉克首都,公元前十八世紀就有了有關巴格達的記錄,巴格達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天賜”,是波斯歷史文化名城。

在打到巴格達之前,秦浩歌的部隊連續擊潰伊拉克國民自衛隊的數道防線,在抵達巴格達之后,秦浩歌的部隊也終于無力前進,后勤實在是跟不上。

秦浩歌是按照敘利亞境內的情況來推斷伊拉克的情況,這最終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相對于缺乏水資源的敘利亞,伊拉克境內的水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巴格達這座城市本身就是橫跨底格里斯河兩岸,距離幼發拉底河僅僅只有三十多公里,就在巴格達附近,有著塞爾薩爾湖、哈巴尼亞湖、來哈利耶湖等等數個大小不等的湖泊,從摩蘇爾到巴格達一線水資源豐富,這一地區的農業也相對發達,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綠洲。

這也使得秦浩歌率軍進入伊拉克之后,從摩蘇爾開始就不斷的需要分兵駐守,兵力被不斷分散,最終當部隊前鋒抵達巴格達的時候,秦浩歌發現他的部隊已經無力進攻。

其實到目前為止,秦浩歌當初制定的戰略目標已經基本達到,伊拉克國民自衛隊除了卡里姆的第一師還沒有被發現,其他部隊基本上都已經被擊潰,或者是被殲滅,整個伊拉克境內,只有在阿瑪拉附近休整的第十一師還算是保持著完整建制,而這個第十一師,師長就是楊德山。

秦浩歌包圍巴格達之后,楊德山的部隊也不好再作壁上觀,目前楊德山已經率軍從穆薩納前出到阿瑪拉,準備“迎擊”秦浩歌的部隊。

說是“迎擊”,實際上楊德山的部隊根本就沒有準備作戰的意思,所有的重武器甚至都被楊德山留在穆薩納,根本就沒有攜帶,這是已經做好了隨時逃跑的準備。

只可惜面對欲拒還迎的楊德山,秦浩歌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哪怕是現在還能抽調出一個團的部隊,秦浩歌也會跟著楊德山揮軍攻入沙特。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已經基本上陷入相持狀態,秦浩歌想進攻但兵力不足,現在只能等待陳康健從蘭芳本土帶來的增援;伊拉克人想防守但人心思動,現在也同樣需要等安格斯·沃拉斯頓抵達中東主持大局。

五月上旬,在發起進攻一個星期后,秦浩歌終于見到了楊德山。

楊德山是跟隨秦牧來見秦浩歌的,為了掩人耳目,楊德山還化了個妝,硬生生的從兄弟聯盟的“先知”變成了外籍軍團的司機。

見到秦浩歌之后,楊德山情緒激動:“武隆侯,好久不見——”

武隆侯,這是秦浩歌的爵位封號,秦浩歌在蘭芳封爵時也是位列侯爵之列。

“哈哈,德山,你這個子爵估計也要升一升了。”秦浩歌也有點小激動。

楊德山在蘭芳開國后的第一次封爵中根本就沒有排上號,后來因為在北非的功勞,楊德山被封為“子爵”。但現在看來,一個“子爵”很明顯已經不足以嘉獎楊德山的功勞。

“嘿嘿,托侯爺的福。”楊德山提起這個事也是很得意。

在兄弟聯盟當“先知”確實是很過癮,但這終究是無根之萍,沒有蘭芳的支援,楊德山這個“先知”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楊德山很迫切。

“侯爺,打吧,現在伊拉克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安格斯那個老家伙現在還在科威特,根本就不敢來,只要侯爺下定決心,沙特唾手可得。”楊德山還是激進。

“不著急,再等等,英國人不是把武定公攔在亞丁灣了嗎,等著瞧吧,英國人肯定要倒霉,至于沙特,不著急不著急,你等著看什么叫神兵天降。”秦浩歌有底氣。


上一章  |  遠征歐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