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歐洲798 粉墨登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遠征歐洲 >>遠征歐洲最新章節列表 >> 798 粉墨登場

798 粉墨登場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13日  作者:鲇魚頭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鲇魚頭 | 遠征歐洲 


有時候簡單粗暴就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

在自己的地盤上被人粗暴對待,英國人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于是很快官司就打到楊德山這里。

楊德山對此的回復很簡單,突尼斯境內的美孚油田遭到襲擊,有足夠的情報表明,拿貨匪徒逃竄到了瓦津,兄弟聯盟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于是楊德山命令坦克部隊以泰山壓頂之勢剿滅這伙匪徒。

至此,楊德山的理由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經不重要,關鍵是英國人沒辦法核查,如果英國人向法國人發出協查通報,那肯定會被扔進碎紙機里,法國人才不會理會這些小事。

重要的是兄弟聯盟為什么擁有坦克部隊,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坦克的作用在世界大戰中已經被證明無疑,戰后,全世界都在研究坦克這種新武器,老實說,是英國人創造了坦克這個概念,所以英國人一項認為他們對坦克的研究室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在瓦津,有英籍軍官親眼目睹了兄弟聯盟的坦克部隊,那似乎比起英國的裝甲部隊來并不遜色。

甚至如果排除英籍軍官的美化,兄弟聯盟的坦克應該是比英國人的坦克更加先進的。

這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只看外形就知道,兄弟聯盟裝備的是來自蘭芳的“追獵者”,這種型號的坦克并不是秘密,英國人當然也知道,但對于具體參數,英國人就不太清楚,就向英國人向蘭芳和法國隱瞞了他們研究坦克的進度一樣,蘭芳和法國也對英國設置了貿易禁運。

當然了,這個“禁運”僅限于軍事武器,英國人曾經想出個大價錢,購買一批坦克用來研究蘭芳的坦克進度,不過這個要求被蘭芳無情拒絕,而且拒絕的理由讓英國人的怒火無處發泄。

蘭芳聲稱,目前的坦克訂單已經排到1925年,如果英國人想要購買坦克,那請先交納一部分定金,然后再排隊。

五年!

鬼知道五年后坦克會發展成什么樣,到那時候沒準蘭芳已經推出了更新型號,再研究“追獵者”還有個屁用。

兄弟聯盟裝備的坦克,給了英國人一個契機,一個研究蘭芳坦克進度的契機。

知道兄弟聯盟裝備了追獵者之后,英國人馬上向楊德山提出要求,要求楊德山向英國人提供五輛坦克用于相關研究。

對于這個要求,楊德山并沒有拒絕,為了不吃虧,楊德山向英國人提出一個條件,要求得到十輛英軍部隊裝備的坦克,用來加強自己的力量。

對于這個要求,英國人同樣沒有拒絕。

但就在這一來一往,已經登陸利亞比的英軍部隊停止了調動,曾經已經開始的動員也恢復原狀,因為這短暫的合作,原本劍拔弩張的利亞比居然重新平靜下來,這也算是意外之喜。

當然了,這個喜悅程度,很明顯是兄弟聯盟這邊更多一些,隆美爾做事還是比較絕,抵達瓦津之后,隆美爾敏銳地發現,瓦津實在是個好地方。

作為一個地跨突尼斯和利亞比的邊境小城,瓦津地處交通要道,在整個突尼斯和利亞比邊境,瓦津是附近上百平方公里內唯一的綠洲,這給瓦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繁榮,而且瓦津周圍的沙漠并不是沙丘,而是類似戈壁灘一樣的環境,這種環境非常有利于裝甲部隊展開,不管是訓練還是作戰,這里都擁有最有利于坦克發揮的空間。

既然條件這么優秀,隆美爾馬上就想把臨時基地升級成為永久性基地。

想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瓦津鎮內的人口是個大問題。

瓦津這個小鎮雖然不大,但也擁有近萬人口,這些人的成分復雜,有突尼斯人和利亞比人,還有一部分阿爾及利亞人,其中有肯定有大量英國人及法國人的眼線,如果想要在這里建立一個永久性基地,首先要把這里的人弄走。

不管在任何時代,拆遷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如果瓦津的居民都是兄弟聯盟的擁躉,那么只需要一聲令下,這個問題就能得到圓滿解決,但問題就在于兄弟聯盟的勢力還沒有覆蓋到這里,這里的居民對于兄弟聯盟還有相當嚴重的抵觸心理,這時候要搞拆遷就絕對不容易。

隆美爾還是“狐”性十足,知道瓦津鎮上的居民不配合之后,隆美爾沒有廢話,直接從杰爾巴島弄來了一批高音喇叭,一天到晚不停地在小鎮外播放兄弟聯盟的軍規,同時又命令部隊分批次訓練,而且訓練項目中加入了實彈射擊。

在居民區旁玩實彈,隆美爾也是真夠不要臉。

不過效果還是好,沒過一個星期,有將近一半的居民終于同意搬離瓦津。對于這些人,隆美爾并沒有虧待他們,每個家庭一千法郎,足夠他們在利亞比或者是突尼斯的任何地方重新安一個家。

剩下還不愿意走的瓦津居民,除了一部分是真的故土難離之外,剩下的就是別有目的。

某天晚上,一支馬匪突襲了瓦津這座小城,數十棟房屋被燒毀,有一部分居民的財物被搶走,所幸的是,這些馬匪還算是比較克制,他們沒有傷人,不過馬匪們留下話,過幾天他們還會再來。

比較詭異的是,雖然馬匪鬧出來的動靜比較大,鎮子旁邊的軍營卻沒有絲毫反應,兄弟聯盟的士兵們甚至就站在哨位上,看著那些馬匪縱馬飛奔,連舉槍瞄準的動作都沒有。

到了這個程度,所有人都知道這幫馬匪的來歷,居民們很清楚,等下一次馬匪過來,他們一定不會這么和善,而那些士兵絕對還會袖手旁觀。

于是短短兩天內,剩下的瓦津居民全部搬離瓦津,整個瓦津成了一座空城。

到第三天的時候,來的不是馬匪,而是第二批坦克部隊。

田一郎的效率還算不錯,第二批坦克剛剛運抵瓦津,田一郎馬上就開始組織訓練,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送到瓦津,加強隆美爾手中的力量。當這批坦克運抵之后,隆美爾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派出五輛坦克去對以前的居民區進行破拆,把那些房子全部推平,然后隆美爾要在這里建立一個設施齊全的軍事基地。

坦克拆房子真的很簡單,不需要繩子,也不需要炸藥,坦克只要加足了馬力,對準房子撞過去就行,瓦津這里的房子都不是磚木建構,更不是鋼筋混凝土,大部分土坯房,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加固地基時使用了石頭,這些石頭也都被收集起來,準備當做以后建立軍事基地的材料。

拿坦克去推房子,如果蘭芳軍方后勤部的人在場,一定會罵隆美爾是敗家子,不過他們注定沒有機會,這幾輛坦克完成了破拆任務之后,馬上被送往的黎波里,跟英國人進行已經商定好了的交換。

能混出頭的家伙,真的沒什么老實人,楊德山跟英國人開始談判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偷梁換柱的打算,英國人肯定不會得到“追獵者”,能有幾輛雷諾FT17,這已經是楊德山最大的讓步。

英國人當然也不是好騙的,所以在交換的時候,楊德山和英方代表亨利·薩克斯頓都有點傻眼,楊德山拿出來的是雷諾FT17,亨利·薩克斯頓拿出來的是“大游民”。

“大游民”是英國的第一代坦克,服役的年代比雷諾FT17還要早,這十輛坦克都已經是老古董,應該陳列在博物館中的那種,真虧的英國人有臉拿來充數。

好吧,再不要臉這方面,英國人和蘭芳人差不多。

既然是彼此彼此半斤八兩,楊德山和亨利·薩克斯頓也不好當面翻臉,還是按照事先的約定,完成了這筆交易。

不過這筆交易的結果很令人悲傷,那五輛FT17被直接開到訓練場上,充當英軍坦克手的靶子。而英國人拿出來的“大游民”,能夠開到瓦津的只有四輛,剩下的六輛都在半路拋了錨,而且還是無法修復的那種。

交易做到這個份上,可想而知楊德山和亨利·薩克斯頓的內心是多么崩潰,估計問候一下對方的祖先以及家庭女性成員是少不了的。

四月初,蓋爾揚油田終于開始批量生產石油,一期工程一共十一個井架全部完工,每天的原油產量超過十五萬桶,因為油質較好,已經推向市場就受到各大石油公司的熱情追捧。

英國人倒是沒有出售石油的想法,他們首先要滿足本國的需求,然后才會考慮對外出售。

既然是內部消化,左手轉右手,價格也就上不去,這引起了蓋爾揚石油開發公司股東們的不滿,其中就包括楊德山。

楊德山擁有蓋爾揚石油開發公司大約十分之一的股份,這是個相當大的比例,在私人所占股份中,楊德山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眼看原油價格上不去,楊德山真是心急如焚。

這種事吧,急是沒有用的,主要是協調關系,只要股東們能形成共識,價格不是問題。

于是在四月中的某一天,曾經肆虐美孚油田和瓦津的馬匪再次粉墨登場。

(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4/34105/index.html


上一章  |  遠征歐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