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鲇魚頭本章:
目前的蘭芳,正處于一個社會轉型期。
隨著高層的基本穩定,一批既得利益階層已經出現,這些既得利益者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以黃博涵、黃錦盛為代表的本地人,一類是以秦致遠和秦致勝為代表的軍方,最后一類是來自民國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群體的側重點也都有所不同。
以黃博涵和黃錦盛為代表的本地人逐步放棄了種植園,開始向著輕工業方面轉型,日用品、服裝廠、面粉廠、各種罐頭廠如雨后春筍,正在逐漸豐富蘭芳的輕工業品種。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重工業,也同樣離不開輕工業。
蘭芳的重工業全部都是國家控制,這一點不容動搖,誰都插不進手。
輕工業則不一樣,為了讓黃博涵、黃錦盛他們的資金進入流通范疇,秦致遠對輕工業持開放態度,只要想做,任何人都能加入進來。
黃博涵確實有眼光,黃博涵和位于蓬萊島上的化學研究室正在開展合作項目,力求打破美國人對于塑料行業的壟斷,假以時日,昔日的“糖業大王”有可能會變成“塑料大王”。
蘭芳成立之后,就在蘭芳從民國加大移民力度的同時,很多來自民國的企業家也涌入蘭芳,在這些人中,有識之士自然也不少,他們在民國有著盤根錯節的關系,了解民國的需求,又因為黃博涵他們已經開始從種植園行業中退出,于是農業就成了來自民國的企業家們的香餑餑。
民國目前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武器,也不是錢,而是糧食。
雖然民國正在進行著遍及全國的戰爭,雖然蘭芳正在持續的從民國移民,但民國的人口相對于民國的土地產出來說還是太少,身在連某些部隊的軍糧都出現了問題。
在這種前提下,從蘭芳往民國倒騰糧食,就成了很多商人的不二選擇。
幾乎每天,都有裝滿大米的貨輪從巨港和椰城出發開往民國,等到回程的時候,上面的大米就會變成蘭芳亟需的人口。
相對于輕工業和農業,以秦致遠和秦致勝為首的軍方代表更注重基礎行業,比如航運業、鐵路、新生的航空業、以及涉及到境外產業的采礦業,軍方對這些行業更感興趣。
隨著瀛洲、高麗等地的回歸,運輸機雖然從技術上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但因為機場的建立,蘭芳已經有了一條從北疆區連接金州的空中航線,這極大地催生了航空業的發展,更提升了蘭芳對于擁有更大載重量、更大航程的運輸機的需求。
這個任務,還是要落在航空發動機研究所上,于是最近這段時間,秦致遠找隆承轅的次數就有點多。
“咱們目前的航空發動機,還是秉承雷諾工廠一貫的風冷式結構,研究所之前對雷諾工廠提供的發動機進行了一定的優化,不過各項功能指標并沒有根本性提升,想要得到根本性改進,要等到咱們自己設計的發動機投產之后才行。”隆承轅的匯報不涉及具體參數,說了秦致遠也聽不懂。
秦致遠能為隆承轅提供一些幫助,但僅限于飛機本身的氣動原理、發展趨勢等等,具體到實際技術上,秦致遠提供不了太多幫助,那還需要隆承轅帶著研究員們去摸索,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這些有關方向性上的指導已經足夠了,科研研究,最怕的不是某些技術難點,哪怕是再大的“攔路虎”隨著科技進步都能搬掉,科研工作最怕的是方向性錯誤,一旦出現方向性錯誤,很多時候根本就無法彌補。
就像是世界大戰開始前法國對于火炮使用的理解上,就是出現了方向性錯誤,如果不是法國底子足夠厚,恐怕法國在德國人的強大火力碾壓下早已經崩潰。
世界大戰后期盟軍開始反攻之后,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大口徑重炮的參與,盟軍才能一帆風順。
“咱們的發動機工廠什么時候能夠投產?”秦致遠只從總體上把握,具體的細節交給專家處理。
“今年是不行了,估計要到明年下半年,工廠的問題是小事,主要還是材料,新式發動機想要真正發揮全部設計功率,主要還是要看材料的改進程度,現有的材料強度不夠,如果應用到新式發動機上,估計能發揮三分之二的能力就算不錯了,而且壽命會大大縮短,估計還不到現有發動機的一半。”隆承轅言語間不無怨念。
“那就去弄材料啊,你哥最近在干嘛呢?”秦致遠對隆承軒的工作表示不滿。
“一直呆在實驗室,每天都在試驗,他已經夠忙了,可沒有偷懶啊,我可以證明。”一筆寫不出兩個“隆”么。
“昨天晚上材料實驗室發生了一次事故,一名研究員才配制材料時操作不慎造成爆炸,該研究員當場死亡,一名高級研究員耳膜受損,估計以后會失聰。”米夏在旁邊佐證。
隆氏兄弟和米夏的關系非常好,因為米歇爾和桑迪的關系,米夏看待隆氏兄弟就向自己的弟弟一樣,同樣的,隆氏兄弟對待米夏就像是自己的姐姐。
嗯嗯,話說因為米夏的原因,隆氏兄弟對秦致遠都不怎么恭敬,并不是因為持寵生嬌,而是因為米夏的堅持和秦致遠迫不得已的怠慢。
“怎么回事?”秦致遠頓時緊張。
蘭芳的實驗室,因為秦致遠的重視,以及從德國搜羅的各種人才,技術能力在全世界都可以稱得上是首屈一指。
秦致遠明白科技的作用,對于研究人員非常重視,即使是最低一級的研究員,在蘭芳也能領到相當于是校級軍官才能領到的薪水,享受校級軍官才能擁有的各種福利待遇。
為了提高科研的重要性,以及保障研究人員的福利待遇,蘭芳成立了科技部,和教育部、國防部、工業部、農業部、外交部一起,成為蘭芳目前的六大主要部門。
“連續工作時間太長,疲勞過度。”米夏言簡意賅。
“讓首相去處理,另外告訴郭盛隆,要嚴格執行工作制度,不準私自更改。另外馬上啟動問責機制,不管牽涉到誰,必須追究責任。”既然事故已經發生,秦致遠要做的就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要啟動問責機制,湯姆肯定難辭其咎。”米夏直接點名。
“湯姆”是隆承軒的英文名,既然是隆承軒的研究所出現問題,那么湯姆肯定脫不掉干系。
蘭芳從立國之初就確立了問責機制,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出了問題,就一定要有人為之負責,如果找不到責任人,那就要由部門主管領導負責。
這個負責并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要真正付出代價的,想要寫個檢查記個大過就蒙混過關想都別想。
“如果湯姆有責任,那么就讓湯姆負起責任。”秦致遠話說得有點嚴重。
隆承軒嚴格說起來算是技術人員,就算是有責任,也沒有太大責任,研究所和其他行業不一樣,為了避免外行領導內行,為了使科研更加純粹,不摻雜其他利益糾葛,研究所的所長一般都是由學科帶頭人兼任,比如說隆承轅和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隆承轅本身即是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的第一研究員,同時還是航空發動機研究所的所長。
在蘭芳的問責機制中,如果研究所在研究過程中發生事故,那么研究所所長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免責權利,畢竟科研工作和別的工作不一樣,很多事故的爆發原因并不是機制問題,而是未知的某些反應。
“如果要追責,我也有責任的,這段時間我催的有點緊,所以湯姆才著急上火。不過我催是有理由的,如果新的航空發動機投產,咱們的運輸機就能一次性運送三十個人,或者是接近一噸物資,在滿載的情況下,飛機的航程將會超過2000公里,這相對于咱們現在的運輸機是一個極大地提升,相當于是各項數據都提升了四分之一。”隆承轅尤其是在承認錯誤,不如說是表功。
“哼……那這么說起來,是不是我也有責任?要不是我催得緊,也不會發生這種事。”秦致遠沒好氣。
“差不多就是這樣……”隆承轅一點也不避諱。
“好了,關于這件事,等調查結果出來了再追究責任也不遲,現在的任務是處理后事,首相大人昨晚已經去了研究所,陛下,您要去嗎?”米夏拿著小本本,準備記錄秦致遠的行程。
“去!”秦致遠肯定。
門口突然傳來敲門聲,緊接著吉拉爾丁和海曼推門而入。
“父親,我的身高已經超過一米六了,我能參加工作了嗎?”已經過了變聲期的海曼一臉期盼。
“爸爸,我也要工作,我要像米夏一樣擔任你的秘書。”12歲的吉拉爾身高差不多一米五,在這個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大個子”。
都已經這么大了嗎?
秦致遠感覺有點恍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