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作者:鲇魚頭書名:
站在福煦的角度上,蘭芳的紙面力量確實敵不過日本。
日本有遠超蘭芳的艦隊,這一點足以抵消蘭芳的陸軍優勢,福煦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費迪南,關于這個問題,過幾天我會組織一次演習,你可以參加,但必須對演習內容保密,在蘭芳國防部同意的前提下,不允許向任何人或者勢力透露,甚至包括法國國防部在內,這一點,你能做到嗎?”秦致遠先把丑話說在前頭。
“關于哪方面的內容呢?”福煦不明就里。
“關于飛機和戰艦,我想,這個演習顛覆你的認識,同樣也會改變以后的戰爭形態,在蘭芳取得足夠優勢的前提下,我不希望擴散的太嚴重。”秦致遠不打算隱瞞太多。
“秦,蘭芳和法蘭西可是盟友……”福煦直言不諱的表達不滿。
福煦雖然目前在蘭芳軍中任職,但并未加入蘭芳國籍,福煦還是法國人,自然會為法國的利益抱不平。
“在適當的時候,我會提醒的,但不是現在……”秦致遠衡量得失,決定多說一些,免得福煦離心離德:“日本不需要我們費太多心思,我們未來的敵人更加強大,所以有所保留非常重要,并不是針對法國,而是針對那些未知因素。”
秦致遠在歐洲待過,對于歐洲各國之間的相互滲透印象深刻,如果現在就讓法國人明白戰列艦已經即將走到盡頭,那也等于是告訴英國人。
相對于日本人來說,英國才是更值得秦致遠重視的對手。
沒錯,雖然聽上去可能有點不自量力,但新生的蘭芳,就是把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作為自己的對手,最起碼也是潛在對手之一。
話說回來,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只要想有所作為,那么彼此間就都是競爭對手,誰都別想置身事外,包括偏安美洲“門羅主義”盛行的美國。
“秦,你現在的狀態不對,你的信心有點太足了,這并不是一件好事,身為國王,你應該考慮的更加周詳。”福煦還是不贊成,眼中憂慮的成分更濃。
好吧,福煦這是比較客氣的說法,福煦真正的意思是:小子,不要太狂,小心撞南墻!
“等你看完了演習吧,費迪南,我相信你會改變你的態度。”秦致遠的確是信心爆棚。
當然了,這種信心爆棚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戰爭走向有清晰的了解上,秦致遠知道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因此拒絕了一切彎路,最大程度上減少追上歐美所需要的時間。
在秦致遠的時間表里,根本就沒有日本人的位置,也就是說,日本人在秦致遠眼中算不上威脅。
既然算不上威脅,那么就應該對日本人發動凌厲的反擊,不給日本人多少喘息機會,于是就在當天中午,六艘蘭芳驅逐艦離開金蘭灣母港,駛向馬六甲海峽。
自從秦致遠組下金蘭灣之后,建設金蘭灣的腳步一直都沒有停止。
目前工人已經基本到位,建設工作正在日夜不停地施工,已經清理出一小塊區域,可供蘭芳的驅逐艦和戰列艦進駐。
于是金蘭灣就順利成章的成為蘭芳本土最大的軍港。
雖然蘭芳做好了扣押日方船只報復的準備,但結果還是出人意料。
整整三天,馬六甲海峽沒有出現日本人的船只,不管是貨輪還是郵輪都沒有,這種情況很不尋常,足以證明日本人扣押“閩南”號是蓄意為之。
同時在這三天當中,蘭芳和日本都已經嘴炮全開,展開全方位的撕逼大戰。
秦致遠對于另一個時空p的宣傳機器印象深刻,因此在立國之初就成了新聞辦。請秦致遠返回蘭芳之后,新聞辦升級為宣傳部,蘭斯就任宣傳部部長,菲利普擔任《每日新聞》總編。
蘭芳的嘴炮是以外交部為主,宣傳部為輔進行的。
在日本軍艦扣押“閩南”號的當天,已經返回蘭芳的外籍部長陸徵祥馬上就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駐椰城的各國記者及時通報了情況,然后正式就日方軍艦非法扣押“閩南”號向日方發出抗議。
不過這個抗議并不怎么順利,因為蘭芳和日本尚未正式建交,因此抗議書只能通過法國駐日大使轉交,這無形中降低了效率。
等到抗議書遞到日本外交部,已經是第二天早晨。
日方也馬上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這只是海軍的例行檢查,因為海軍部在當天收到有關情報,足以證明“閩南”號在日本海域實施了走私行為云云,但當被問及具體緣由時,日方以調查尚未結束為由拒絕透露更多消息。
看上去,蘭芳對于日方的無禮行徑除了開戰之外別無他途,而開戰,顯然是最終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實施。
就在日本人自以為得計的時候,蘭芳已經對日方發動了全方位的新聞戰。
除了日方媒體之外,各國媒體都對這件事表示了極大關注,他們用帶有導向性的文字看似公正的站在“中立”立場上報道這件事,有些媒體還有意無意的附上蘭芳和日本雙方的海軍實力對比,這更給人一個感覺,日本人正在仗勢欺人。
其中《泰晤士報》的措辭最嚴厲,《泰晤士報》在頭版頭條以《誰是那些小矮子的幫兇?》為標題,對現任政府開啟了群嘲模式,冷嘲熱諷的把現任政府罵了個狗血淋頭,文中直言不諱地說,如果現政府再不解除和日本人的“盟友關系”,那么偉大的大英帝國就將成為日本人的幫兇,在這場鬧劇中將淪為不光彩的一方。
此時歐洲剛結束還不到一年,歐洲很多民眾對于華人組成的外籍軍團印象頗佳,而對于丑聞頻出的日本軍人本來就沒什么好感,再加上前一陣子“起底日本”的大曝光,現在的輿論更是一邊倒的偏向蘭芳,把日本置于卑鄙無恥的反派一方。
英國政府這一年來也為日本人傷透了腦筋,勞合·喬治曾試圖維持和日本人的關系,但現在看來,大勢已經不可逆轉,于是英國議會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終止英日同盟”的議案,正式宣布英日之間的同盟關系作古。
當然了,“同盟關系”雖然作古,并不代表英國人就會和日本人為敵,實際上就在英國人宣布和日本人終止“同盟關系”的當天,英國議會宣布將為日本提供一筆大約5000萬英鎊的貸款,供日本從英國采購物資。
這對于蘭芳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幸好蘭芳和日本尚未開戰,否則英國人這種行為對于蘭芳來說就等同于是資敵,這會導致蘭芳和英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出現裂痕。
英國人果斷終止“英日同盟關系”,恐怕連日本人都沒有想到,誰說打嘴炮沒用來著,沒用只是因為認同程度不夠,當一個受到西方社會廣泛認可的國家打嘴炮,那作用還是相當大的。
蘭芳在打嘴炮的同時,也在委托法國和美國、以及英國進行調解,不管接下來會不會開戰,先把人弄出來再說。
同時針對日本國內的輿論戰也在進行,這個就不是以“閩南”號為主了,而是以“日本已經被全世界拋棄”為中心,開始對日本政府進行攻擊。
這對日本來說,又是一個重磅炸彈。
其實類似日本這樣的小國,他們的國民是敏感而又自卑的。
如果是日本和民國正處于戰爭邊緣,當日本的國力占優時,自然會信心爆棚,他們會竭盡所能的各種秀優越,各種地圖炮,各種沒底線,用來表示他們的樂觀。
但當日本人面對西方國家時,這個國家的人同時也是極度自卑的,他們會自卑到提不起任何對抗的情緒,會全心全意給人當孫子,證明自己有當孫子的能力。
于是當日本被全世界拋棄的消息開始在日本傳播時,恰逢英國宣布和日本終止“同盟關系”,于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成了留言傳播者,這個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擴散到整個日本。
所謂三人成虎,當所有的日本人都在談論這個消息時,“流言”已經不僅僅是流言了。
尤其令很多日本人不能接受的是,蘭芳不過是一個新生的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就為了這么一個國家,西方國家居然集體拋棄了日本,這簡直不可思議。
要知道,經過甲午清日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一系列勝利,很多日本人認為,他們已經脫離了亞洲國家的層次,開始加入西方列強的行列,而現在僅僅是為了個蘭芳,就被西方列強集體拋棄,這讓日本人感到他們剛剛樹立起不久的自尊心格外受損。
于是當日本人有氣沒處撒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成了出氣筒。
出現這個局面,政府絕對要付大部分責任,首相怎么著也要辭職的吧?內閣怎么著也要重組的吧?難道海軍部沒有人應該出來說明一下當初為什么扣押“閩南”號嗎?
九月中,內外交困的日本政府宣布釋放已經被扣押了十天的“閩南”號船員。
而就在日本人政府宣布釋放“閩南”號船員的時候,蘭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相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