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當利益上升到國家利益的時候,是沒有什么理智和情感好講的。
21世紀俄羅斯的國土夠大了吧,可只要有機會,俄羅斯人寧愿硬扛北約的制裁也要把克里米亞弄到手,就是為了這個原因。
在俄羅斯動手之前,或許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俄羅斯的笑話,等著看俄羅斯人屈服。
但當俄羅斯人動手之后,很多人才驚愕的發現:哦,原來還可以這樣!
秦致遠現在也是打的這個主意,秦致遠并沒有現在就想澳大利亞,法屬印度支那提出領土要求,但在秦致遠的計劃中,這些地方肯定是要先占下來的。
秦致遠向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就等于是“溫水煮青蛙”,或許一年兩年澳大利亞人不會發現有什么變化,不會重視這個問題,等到澳大利亞人發現身邊的華人越來越多,到時候再想限制就晚了。
想想看吧,如果現在的澳大利亞500萬人口中有100萬華人,那么華人毫無疑問的會在澳大利亞國會中占據一定席位,那就等于是華人已經擁有了話語權,再想用類似美國人的《排華法案》之類的法律形式加以限制已經不可能,國會都不可能通過。
蘭芳也不會答應。
而如果華人的人口占據300萬,那么澳大利亞國會就會被華人控制,這就是民選政府的現實。
所以別感覺吞并澳大利亞不可能,現實永遠比小說更荒誕。
所以在了解到秦致遠的真是想法之后,黃博涵馬上就變得充滿攻擊性:“必須加大從民國移民的力度,在短時間內,咱們的人口最少要達到2000萬……不,3000萬,如果咱們有3000萬人口,考慮到人口的自然增長因素,那么到20年后,或者是30年后,在澳大利亞的華人就會占據絕對多數,到時候……哼哼。”
開疆拓土,流芳千古,這是每一個政客的終極追究,特別是對于黃博涵這樣的人來說。
黃博涵不缺錢,不缺地位,黃博涵幾乎什么都不缺。
但如果一想到以后在蘭芳廣袤的國土上,流通的將是印刷有自己頭像的鈔票,黃博涵就熱血沸騰。
這種久違的感覺,就好像是30年前黃博涵接替他父親經營建源公司時的那種感覺,就好像是20年前黃博涵第一次被荷蘭殖民政府任命為“瑪腰”的那種感覺,就好像是10年前黃博涵第一次登上世界富豪排行榜的那種感覺……
黃博涵很清楚,那是創業的沖動。
而這種能令黃博涵熱血沸騰的沖動,已經很久不曾在黃博涵身上出現過。
“成立仆從軍,必須成立仆從軍,明天我就電報給武元庭,讓他先給我召兩萬人過來,咱先把西伯利亞的駐軍換回來。”秦致勝也有想法。
武元庭他們從歐洲回到安南之后,將近五個師的兵力被壓縮成一個師,據說每天喝得醉生夢死。武元庭和蘭芳這邊的聯系從來沒有斷過,武元庭曾經意思帶著部隊來蘭芳,但被秦致遠安撫,暫時留在安南。
“不換西伯利亞的,西伯利亞哪里的駐軍不能動,等外籍軍團從俄羅斯撤出之后,把外籍軍團直接部署在西伯利亞,然后再把西伯利亞的駐軍換回來。蘭芳的部隊優先補充本土的駐屯軍,從步兵師開始,基層連隊除了連排長和軍士長等骨干力量之外,其余人要逐步全部換成安南人或者是蘭芳本地的原住民,炮兵部隊和海軍部隊也一樣,非技術力量都可以換成安南人,只有空軍不行,空軍必須全部由華人組成。”秦致遠懂得主次分明。
未來戰爭,科技所占的分量將越來越重,以前那種隨便抓群壯丁一人發一根長矛的形式已經行不通,秦致遠必須保證所有的技術兵種都由華人負責,這樣才能在以后需要的時候隨時擴軍。
“那么以后這段時間,我們的目標就是澳大利亞了?”黃博涵還沒有真正搞清楚。
“不,咱們的短期目標是日本,長期目標才是澳大利亞。日本人距離咱們太近,而且和咱們華人之間的仇恨已經無法化解,現在的日本還羽翼未豐,對付起來還不算費勁,但如果再給日本人十幾年時間,到時候收拾起來恐怕就要費上一番功夫。”秦致遠還是念念不忘日本人。
甲午一戰之后,清帝國大敗虧輸,日本人獲得了大量的戰爭紅利,兩億兩的賠款先不必說,被割讓的瀛洲更是華人心中永遠的痛。
秦致遠來自21世紀,自然對瀛洲的那些日本人的后裔搞出來的種種鬧劇心知肚明,再加上瀛洲的地理位置,正好在蘭芳和西伯利亞之間,如果讓日本人繼續控制瀛洲以及瀛洲海峽,那真的是讓秦致遠寢食難安。
“對付日本人不會太費勁吧,馬六甲海峽每天都有無數的日本籍輪船經過,這里是日本人的生命線,只要咱們切斷馬六甲海峽,日本人不攻自破。”秦致勝能看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馬六甲確實重要,但對于日本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和美國人的聯系,日本人的生絲產量現在全世界第一,可以說整個日本的近代化都是建立在生絲的基礎上,生絲也是日本出口的主要產品,他們的進口物資絕大部分都是用生絲換回來的。所以要想斷日本人的根子,馬六甲海峽只是一方面,斷了日本人生絲的銷路才是給日本人的致命一擊。”秦致遠心狠手辣。
“生絲……這方面咱們的辦法倒是不多,以前的生絲好像民國的產量最多,但這些年民國戰亂不斷,生絲的產量也逐年減少,而在咱們蘭芳,則沒有種桑養蠶的習慣,要斷日本人的銷路不容易。”黃博涵對于經濟上的事情還是清楚的。
這個也是沒辦法。
其實幾千年來,華人的生絲產量一直在全世界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但在日本進行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的生絲產量穩步提高,短短幾十年間出口量就占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三。
“這個沒關系,我已經命令科西嘉的研究所正在研究生絲的替代物,一旦研究成功,日本人的生絲銷路必定大跌,到時候就憑日本人那點沒有原材料的重工業,我倒想看看他們怎么建成他們的八六艦隊。”秦致遠殺氣騰騰。
八六艦隊,這是日本在去年提出的造艦計劃,意思是要建成八艘戰列艦和六艘裝甲巡洋艦,組成強大的海軍和敵人決戰于海上。
八六艦隊是在八四艦隊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如果沒有意外,明年日本人會把這個計劃擴充成為“八八艦隊”,也就是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每八年更新一次。
當然了,因為蘭芳的介入,日本人很可能進一步擴充他們的計劃,畢竟蘭芳和法國剛剛決定要合作生產“軍團級”戰列艦,蘭芳提出來的計劃是建造四艘,這肯定會刺激到日本人。
“也不能說日本人的重工業沒有原材料,日俄戰爭之后,日本人攫取了俄羅斯人在民國東北的特權,哪里有足夠的原材料供日本人發展他們的重工業。”黃博涵的話里有對不爭氣的民國的抱怨。
“發展重工業不是有了鋼和煤就夠了的,還需要其他東西,比如橡膠、石油等等,這些東西東北可沒有。”秦致遠還有句話沒說:就算是有,小鬼子也找不到!
“呵呵,說起來,以前日本人也從咱們這里進口物資,但自從咱們蘭芳成立之后,咱們基本沒有和日本人做過生意,結果到現在連公使級外交關系也沒有建立。”黃博涵感嘆。
“如果有需要的話,當然也可以做,但絕對不能出口沒有加工過的原材料,諸如橡膠、鋁土、油料,日本人如果想買就賣,但必須是賣成品。”秦致遠沒打算和日本人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秦致遠不會拒絕和日本人做交易,只是不可能讓日本人占便宜也就是了。
在這種事上,耍性子沒有任何好處,日本人就算從蘭芳買不到原料,也能從別的國家購買。但如果蘭芳和日本建立長期的貿易關系,一旦到戰時,秦致遠就能撕毀合同,到時候就讓日本人滿世界去找原料去吧。
這也只能想想,日本人也不是傻子,無論是那種原料都不可能完全依賴某一個國家,特別是蘭芳這樣的潛在敵人。
好吧,國際關系就是這樣,一群心懷鬼胎的家伙面和心不合的互相算計,就看誰比較精明。
“那么,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移民……能不能從民國找個勢力,咱們也合作一下,咱們可以支持他們軍火,然后他們幫咱們移民,這樣的話,速度就會快得多。”黃博涵腦洞大開。
“也不是不行,你給找找看,如果有合適的就接觸下,早點平息了民國的戰火也好,那樣對咱們也有幫助。”秦致遠也有這個打算。
其實對于秦致遠來說,他現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北大圖書館……
當然了,去北大圖書館并不是為了抱大腿,只是為了一嘗夙愿。
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現在的秦致遠才是值得去抱的大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