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分贓”大會要到明年才會開幕,但秦致遠不能等到明年才有動作,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其實對于民國來說,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山東地區。
日本人在世界大戰期間擊敗了盤踞在山東的德國人,然后賴在山東不肯走,想造成既定事實,后者是想多少撈點好處,看看還能不能訛詐點什么東西,然后才會退走。
年中的時候,秦致遠曾經和克里蒙梭談起過這件事,克里蒙梭當然是站在秦致遠這一邊,要求日本人立即退出山東。
克里蒙梭看日本人不順眼,并不是因為日本人強占了山東,而是因為“英日同盟”。
“英日同盟”的成立,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當初英國人怕俄羅斯人的在華利益膨脹,危及到英國的利益,就和日本人簽訂了一份秘密協定,英國人承認日本人的在華利益和在朝鮮的地位,日本人也承認英國人的在華利益。條約規定,如果雙方有一方受到攻擊,另一方必須提供協助。
也正因為英日同盟的存在,在日俄戰爭中,法國不得不坐看他們的盟友俄羅斯人被日本人擊敗,而什么都做不了。
克里蒙梭因此對日本人沒有好感。
當然了,克里蒙梭對華人也沒什么好感,克里蒙梭會向著民國說話,純粹是出于秦致遠的原因。
千萬別提什么公平公正立場,那玩意兒在國際關系上真不值錢,21世紀20年代都沒有公平公正可言,就不用提20世紀20年代了。
日本這個國家雖然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有了一定地位,但對法國還是心有忌憚,在克里蒙梭敦促日本人退出山東之后,日本人一面找各種利益拖延,一面拜托他們的盟友英國人幫忙出頭。
年中的時候,世界大戰激戰正酣,外籍軍團的作用極大,英國人也不敢忽視,因此雖然收到了盟友的求救,英國人也是哼哼哈哈的找各種借口拖延,就是不幫日本人說話。
現在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于是這個問題再一次擺上臺面。
回到巴黎的秦致遠徹底沒了什么事,見天就跑到總理府去騷擾克里蒙梭,要求克里蒙梭給民國一個公道。
克里蒙梭被秦致遠糾纏的不勝其煩,答應秦致遠會在明年的巴黎和會上解決這件事,這才安撫了秦致遠。
其實秦致遠一點也不擔心日本人會拒不歸還山東,因為如果日本人真的那么做,秦致遠就有理由一直不在日本開設青霉素工廠。
1918年的夏天,“西班牙大流感”沉寂了兩個月之后,再次大規模爆發。
這一次的大流感來勢更加兇猛,而且是在20歲至35歲的年輕人中患病比例特別高,致死率也遠遠超過春季那次。
其實目前美國和英國的青霉素工廠已經投產,美國人和英國人每生產一個劑量的青霉素,秦致遠會收取十個美元作為專利費用,單單是這一項,每個月的收入就有上千萬美元。
不用懷疑,美國人和英國人的需求量真的有這么大。
美國人提出“門羅主義”之后,就把美洲當成了自家的后院,當老大總要有個當老大的樣子,因此美國人背后有整個美洲市場。
英國人的需求更多,英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當然也就有全世界最大的需求量。
科西嘉島仍在生產青霉素,不過所有的成品仍舊還是被法國政府收購。
秦致遠沒有因為“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而提高價格,還是維持原價。
那已經是個天價了。
在春季的大流感爆發之后,桑迪曾經提出要研究這場“西班牙大流感”的成因以及病理結構,秦致遠并沒有同意。
“西班牙大流感”,就好像是上帝給世人開的一個惡意玩笑,一共就爆發過三次,然后就無影無蹤,再也沒有爆發過。
一直到21世紀,時間整整過去一百年,關于“西班牙大流感”的成因仍然沒有定論,現在研究它,實在沒有任何意義,有這個時間,不如繼續用在改良水稻品種上。
日本人對于青霉素當然也有需求,而且因為日本國內的人口眾多,對于青霉素的需求還相當大,但日本人不甘心接受秦致遠的敲詐,因為如果在日本開設工廠,秦致遠要求日本人為每一個劑量支付20美元的專利費用。
這才是訛詐,要知道一支青霉素的成本甚至用不了五美分。
日本政府當然不想支付這筆錢,他們甚至想購買相關的專利,搞清楚青霉素的生產流程,然后再日本國內設廠生產。
這遭到了法國政府的嚴重警告,如果日本政府真的敢這么做,法國政府不惜一戰,也要********本國公民的利益。
克里蒙梭當然會為秦致遠出頭,因為秦致遠每收取十個美元,就會為法國政府增加兩個美元的稅收,保護秦致遠的利益,同時也就是保護法國政府自己的利益。
日本人無奈,一方面和科西嘉島進行艱苦的談判,一方面也尋求國際支持。
很遺憾,沒有人支持日本人。
美國人支持秦致遠的做法,因為在全世界,美國人征收的專利費用是最多的,如果日本人在秦致遠這里取得突破,那就代表著別的什么國家也能在美國那里取得突破。
相對于法國政府單純的維護秦致遠的利益,美國人維護的整個專利體系。
英國人雖然迫于“盟友”壓力表示支持日本人,但也對秦致遠的做法沒有任何表態。
英國目前還是全世界塊頭最大的那一個,但英國人也有苦衷,英國人更加熱衷于維護世界秩序。更何況通過世界大戰期間英日兩國在華利益的對比,英國人感覺他們現在已經落于下風,眼看日本就要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一家獨大,英國人也想做點什么。
至此,日本人才發現,他們在世界范圍已經孤立無援。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冷眼旁觀的秦致遠。
恨之入骨?
這不足以形容日本人對秦致遠的恨意。
但同時也不足以形容秦致遠對日本人的恨意。
到11月底,“西班牙大流感”的疫情達到高潮,日本國內每天有近萬人死于“西班牙大流感”,而且還多是年輕人,這讓日本的恐懼達到極點。
12月初,一直在謀求和科西嘉達成協議的牧野伸顯伯爵不再拖延,以日本退出山東、放棄在山東地區所有權益為條件,換取科西嘉當地政府同意在日本設廠生產青霉素。
巴黎和會還沒有開始,秦致遠已經幫助民國達成了一項重要收獲。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日本人退出山東要在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之后。
這還不是秦致遠最大的收獲,當停戰協定簽訂之后,一支屬于蘭芳大公國的代表團繞道瑞士前往德國,他們是要督促威廉皇儲履行承諾。
秦致遠雖然是蘭芳大公國的國王,但蘭芳大公國并沒有和德國宣戰,他們可以自由前往德國,進行他們想做的任何貿易。
11月12號,就在《停戰協議》生效的第二天,這個代表團抵達魯爾工業區的艾森,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評估克虜伯公司的工廠。
威廉皇儲的堂弟接待了他們。
為了迎接藍方代表團的到來,德方戒嚴了火車站,把馬車一直開到站臺上。
因為丟掉羅馬尼亞,德國已經沒有了石油來源,德國人的所有機器都無法開動,就連拉車的馬匹也變得稀少,很多馬都被當作食物吃掉。
“張,歡迎你的到來。”克里斯托弗表情苦澀。
“殿下,很高興見到您。”張天運彬彬有禮。
這個所謂的“蘭芳代表團”,其實是由秦致遠從雷諾工廠和科西嘉抽調的工程師們組成的,他們不負責談判,只負責評估機器狀態,而相關的談判工作,秦致遠也威廉已經完成。
“走吧,讓我們快點結束今天的工作。”身為皇族,克里斯托弗的內心充滿屈辱和難過。
但那又怎么樣呢?
身為皇族,克里斯托弗在和平時期享受過因為身份帶來的所有榮耀和利益,那么當災難到來的時候,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既然“無條件投降”是德國皇室做出的決定,那么皇室就必須要承擔這一切帶來的屈辱。
克里斯托弗對此有清醒認識,如果說感到難以忍受,那么現在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威廉皇儲的感受會比克里斯托弗刻骨銘心一百倍。
這么想著,克里斯托弗勉強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張天運他們。
但很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想。
在克虜伯工廠門口,資格最老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希·克虜伯孤身一人站在門口,豎起手中的拐杖,攔在車隊面前。
弗雷德里希·克虜伯身后,是上萬名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管是白發蒼蒼的,還是稚氣未脫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克虜伯人。
包括弗雷德里希在內,他其實根本不姓克虜伯,但從11歲進入工廠,弗雷德里希在克虜伯工廠里呆了70年,所以他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克虜伯,以示對克虜伯公司的忠誠。
“年輕人,這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只要克虜伯人還有一個人活著,你們就無法得逞。”白發蒼蒼的弗雷德里希簡直連拐杖都要拿不穩,但他還是用拐杖顫顫巍巍的指著奉命開道的德軍上尉,寸步不讓。
“先生,這無法逆轉。”上尉面無表情,他已經被戰爭折磨的麻木了。
“不,我們還能堅持,不應該就這么放棄,我們工廠里還有十萬工人,機器完好無損,我們還能工作……”弗雷德里希老淚縱橫。
弗雷德里希何嘗不知道工廠被拆解已經不可逆轉,但不管是感情上還是精神上,弗雷德里希都要進行最后的抗爭,哪怕無濟于事。
“對,如果你們不想作戰,那就讓我們去!”一名身穿工裝的工人越眾而出。
“你們不能這么做,這會毀了克虜伯,這會毀了德意志……”有女人在哭喊。
馬車內的張天運和軒轅兩兄弟面面相覷,他們有種預感,也許這一次德國之行不會順利。
(未完待續。)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