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不簡單的。
正如第一師參謀部所料,五月四號下午五點,第七集團軍終于前進到第一師設置在費爾昂塔德努瓦的狙擊陣地。
已經憋了一肚子火的威廉皇儲沒有停下來休整,直接對發動了第一師和第32師的陣地展開火力打擊。
威廉皇儲也是個很獨斷的人。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很多高級指揮官都是獨斷專行的。
法國有尼維勒,他在前段時間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持對舍曼代達姆地區發起攻擊。
英國有遠征軍總司令黑格將軍,這“黑哥”更加獨斷專行,他連英國首相都不放在眼里,現在阿拉斯的戰役還沒有結束,黑格就提出要在本年內從伊普爾方向對普蘭德斯發動一次進攻,以奪取比利時的港口。這個計劃同樣招致很多人反對,包括新任的法軍總司令福煦和法軍總參謀長貝當都在提醒黑格,弗蘭德斯接下來就會進入雨季,在雨季如果發動進攻,那就是一場災難。
不過看上去,黑格不想聽從別人的意見。
美國的潘興將軍也是“神人”,這位將軍現在雖然率軍抵達巴黎,但無論是法國總統雷蒙和英國首相喬治如何懇求,潘興都沒有派出部隊參加戰爭的意思,哪怕是現在法軍看上去已經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潘興依然堅持要等獲得300萬兵力之后才會發起進攻,畢其功于一役。
呃,就在三天前,潘興要求把美國人的訓練營地設置在中央區的奧爾良。
奧爾良在什么地方呢?
在巴黎的西南部。
如果說費爾昂塔德努瓦相對于巴黎來說是前線,那么相對于奧爾良來說,巴黎才是前線!
潘興是在拿巴黎做肉盾!這個做法幾乎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利奧泰甚至再次把準備裝備給美國人的坦克份額分給了秦致遠。
利奧泰的理由很充足:反正德國人一時半會打不到奧爾良,坦克這種緊俏物資,還是先列裝更需要的部隊吧!
如果說到獨斷專行,不能不提到意大利總司令路易吉·卡爾多納。卡爾多納在五月份發起了第十次伊松佐戰役,這個家伙簡直不是人,他就是穿著制服的野獸。如果有部隊在戰斗中的表現不領卡爾多納滿意,卡爾多納就會在這支部隊中執行“十抽一”法則。
所謂的“十抽一”,就是每十個人中,他就要槍殺一個……
意大利軍隊在這個禽獸的統帥下,居然沒有爆發類似法國一樣的兵變,這可真是個奇跡!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一向被冠以“豬隊友”名號的意大利人其實還是不錯的,起碼在忍耐和紀律這兩方面做得不錯,比動不動就“拒絕執行命令”的法國人強多了。
威廉皇儲和尼維勒、黑格、潘興、卡爾多納差不多……
不對,不能加上卡爾多納,這家伙不是人。
好吧,威廉皇儲和尼維勒、黑格、潘興這些家伙都差不多,或許是因為身在高位發號施令已經習慣了,這些人不再重視別人的意見,極度的自負和傲慢,他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只要在加把力,對面的敵人就會崩潰。
秦致遠顯然并不這么認為,和那些“獨裁者”比起來,秦致遠是民主和自由的典范。
因此在設置陣地時,秦致遠不僅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聽取了參謀部中法方人員的意見。相對于初出茅廬的第一師,法國人對于火炮的了解就堪稱的大師級的。
因此第一師和第32師的防炮洞修得還是很不錯的。
威廉皇儲從蘭斯出兵的時候,攜帶了超過400門火炮,這些火炮的口徑從77毫米到150毫米不一而足,再大口徑的并不是沒有,但那些火炮移動不便,并不適合隨軍攜帶。
目前來說,自行火炮只有俄羅斯和法國才有。也可以說是只有法國才有,俄羅斯的那個,最多算是“自行高射炮”。由此可見,法國人的軍事實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還是可圈可點的,只可惜這也是他們最后的輝煌。
同樣的武器,交由不同的人使用,能爆發出不同的戰斗力。
就比如77毫米火炮,交給法國人使用,他們能給整出來“十發全部脫靶”,但是交給德國人使用,德國人打十發起碼能命中六發,剩下的那四發也不會偏多少。
于是在猛烈火炮的攻擊下,第一師和第32師前沿陣地上的所有工事和坑道幾乎全部被毀,劉子正麾下的戰士們辛苦一個星期的成果全部化作烏有。
也不能說全部,那些使用鋼結構作為支撐的碉堡基本上都安然無恙,畢竟對于這樣的碉堡來說,要使用大口徑火炮才有可能直接摧毀。
也僅僅只是“有可能”而已。
德國人的火力打擊持續了近半個小時,然后大約有一個團的德國人發動了一次試探性進攻。
戰爭打到現在,步兵發起攻擊時已經不再使用密集陣型,而是步炮協同下的散兵線戰術。德國人可是交叉火力的發明者,他們對于交叉火力的理解超越這個時代所有的部隊。
這個表述不準確,至少不包括秦致遠的第一師。
早在德國人開始炮擊之前,劉子正的部隊就躲進反斜面的防炮洞內。陣地上只留下一部分觀察哨。防炮洞設施完善,和那些鋼結構的碉堡一樣,除非是被大口徑炮彈直接命中,否則防炮洞可以為戰士們提供足夠的保護。
這種保護僅限于彈片殺傷,對于沖擊波和震動的傷害無能為力。好在第一師接受過相關訓練,士兵們半蹲在防炮洞內,或者是張著嘴,或者是捂上耳朵合上嘴,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被沖擊波和震動傷害。
呆在防炮洞里等待炮擊停止,這簡直是煎熬。嚴禁自由走動,嚴禁交頭接耳,嚴禁抽煙吃東西,甚至連上廁所都不準,就這么待在感覺上地動山搖的防炮洞里,等待德國人的炮擊停止。
還好,德國人的準備遠沒有英、法那么充分,德國人也沒有那么多的炮彈可供浪費,炮擊只持續了半個小時,然后就開始向后方延伸。
就在這時,尖利的哨子聲響起,提醒所有沒死的人,戰斗開始了!
(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4/34105/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