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坐斷東南第六百三十二章、戰略選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三國之坐斷東南 >>三國之坐斷東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二章、戰略選擇

第六百三十二章、戰略選擇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14日  作者:邊隅人  分類: 游戲 | 虛擬網游 | 邊隅人 | 三國之坐斷東南 


無論歷史對孫吳政權怎么評價,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在先天上,孫吳政權就有不足。

首先是人口不足,相對于中原來說,江東的人口太過稀少,這就導致后備力量不足。三國是戰亂時期,對人口尤其是青壯的消耗非常大,孫吳政權建立以前,只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對這里進行了初步的開發,一向被人視作披發左衽的蠻荒之地,在很多年以后,這里也是貶謫官員的流放之所,自發性移民幾不可見,而長江也還不是后世所謂的母親河。但是想要維持政權,就必須有充足的軍隊,人口不足,青壯稀少,就只能犧牲民生來維持強大的軍事實力。

大量青壯被抽調,就造成了另一種缺陷糧食不足。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代,勞作最主要的還是靠人工,尤其是青壯。而青壯被征募前去作戰,就造成勞動力不足,導致耕作數量減少、質量降低,從而影響糧食產量。糧食產量減少,但賦稅卻不會減少,這就造成農民生存不下去的惡果。自陳勝吳廣之后,活不下去的農民就有了另外的一種選擇,那就是造反,這種結果就導致政權內部的不穩定,孫吳政權的內部,造反尤其多,而為了鎮壓叛亂,又要再次擴大軍隊數量,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還有就是,孫吳政權是孫策以屠殺的形式強行建立的,原本內部就不穩定,后來為了維持穩定,孫策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協。但畢竟已經結下仇怨,即便江東士族為了家族的繁衍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也不能消弭內部存在隱患,就連孫策之死,也和內部不穩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當曹操南征的時候,江東幾乎出現了一邊倒的投降之聲。

從孫策開始,江東就出現了問題,孫吳政權的兵制,是父死子承,兄終弟及,每個將領的部曲都是自己的私兵,這肯定是不利于中央集權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士族的實力逐漸增強,后來的江南門閥勢力,就是在六朝時期形成的,而孫吳政權正是起始。

坐擁江南,江東的水軍天下最強,尤其是赤壁之戰后。但三國時代,水軍注定了只能用來防御,向外擴張還是要依靠陸軍。但江南陸軍的戰力,很明顯不及北方,此外,東吳境內還有無處不再的山越,也牽制了孫吳政權大量的兵力。

種種原因,導致孫吳政權相對于北方的曹魏政權,只能處于弱勢。而三國之中的蜀國,相比之下,更是不如,所以最先滅亡。

劉風和自己的部下所商議的,卻是歷史上東吳政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西進還是北上?

這是路線問題,也是利益之爭。

從漢末動亂諸侯割據開始,有志之士就致力于國家統一,比如曹操,南征北戰數十年,就是為了消滅地方諸侯。作為江東的奠基者,孫策自然也有這樣的野心,他的進攻性非常強。官渡之戰時,就有心趁著曹操后方無人,北擊許都,迎回漢帝,讓曹操對其十分忌憚。但可惜關鍵時候,孫策被刺客殺死。

孫策身死,繼承者孫權年輕,威望不足,立時江東就陷入動蕩之中,廬江太守沒多久就叛亂,北伐之事不了了之。至此以后,東吳政權雖也有北上之舉,但目標卻已經變化,不再是為了統一全國,而是擴張勢力,割據江東。

淮泗集團,在歷史上的東吳政權內部占據重要的地位,二張、步騭、魯肅、呂范、蔣欽、周泰等一大批重臣,都是江北人士,因戰亂或其他原因避居江東,然后出仕,最大的夢想就是打下徐州以及淮南,風光返回自己的老家。

但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孫策還在時,曾派孫權統兵攻打徐州,在廣陵遇見了陳登,碰了個頭破血流;孫權時有數次北上,最重要的一次,是合肥大戰時,被張遼七千破十萬,葬送了太史慈,在逍遙津成就了張遼“江東止哭”的威名。

同意西進的人,目的也各不相同。

孫策時代的志向,是集荊、揚之力北伐,但到了孫權時期,華夏的格局已經變了,曹操據有北方大勢,無可撼動,從魯肅的進言中就可明了,這個時期的孫吳集團,是要西征劉表,占據荊州,進而繼續進攻益州,極盡長江天險,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個時候,孫吳政權還有孫策、周瑜曾經的志向。所以魯肅雖然屬于淮泗集團,但卻是贊成西征的。

但當曹操統一北方,碾壓而來時,孫吳集團就有人慌了,自己的力量無法獨立對抗曹操,所以選擇聯合劉備。最終荊州南部三郡被劉備占據,南郡又被劉備“借”去,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初步成功,魯肅的戰略半途夭折。

再之后,隨著劉備入主益州,西征荊、益劃江而治已經成為不可能,三國鼎立的趨勢越發明顯,這個時候,曹操勢大,孫劉必須聯合起來才能對抗曹操。在北上進攻被曹魏終止之后,立功心切的將士就又打起了荊州的主意,借口劉備據不還荊州一事,慫恿孫權西征。這個時候,西征的目的就已經變了,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孫權也因為利益,放棄了大局,同意了這一軍事計劃。然后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孫劉聯盟瞬間瓦解,直到數年之后才又恢復。

建安三年,在閑暇之余,劉風就和荀攸、白建、周瑜等人一起,商議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對北上和西進之舉進行詳細的分析。

北上有北上的好處,畢竟袁術就是活靶子,只要不去帝號,根本就不用其他的理由。相比起來,西方的劉表就強的多,畢竟劉表周圍沒有其他敵人。益州忙著自己打自己,張濟在南陽一心守城,若是西征,劉表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江東。

但北上也有個壞處,袁術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若是沒有其他諸侯的配合,若是袁術犯二,不顧一切和江東來個生死大戰,對剛剛恢復的江東來說,有很大的麻煩。

這讓劉風一直搖擺不定。

建安四年春,已經修整了一年的江東,再次行動起來,而首當其沖的,則是沿江、大海以及內陸大澤。

埋頭訓練一年的周瑜,決定試試初步成軍的水軍鋒芒。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三國之坐斷東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