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第一百八十九章真假玉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魏能臣 >>大魏能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真假玉璽!

第一百八十九章真假玉璽!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4日  作者:黑男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黑男爵 | 大魏能臣 

小說:

作者:黑男爵

類別:秦漢三國

鄴城,大將軍府中,幾名須皆白的老者,正圍著一枚‘傳國玉璽’反復的查看,又商量了一番后,最后做出一致論斷,這枚玉璽雖然仿制的惟妙惟肖,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可終究是差了幾分底蘊!

玉璽上的五條盤龍‘怒而不威’,正面上的八個撰文‘華而不貴’,最重要的還是玉璽本身的質地,欠缺了幾分滄桑感,上面火氣猶存,乃是最近幾年才雕刻出來的一件贗品罷了!

“什么,玉璽是假的?”

“大膽,竟然用一枚假玉璽蒙騙大將軍!”

“父親,請聽孩兒解釋呀,他是~~”

論斷一出,大堂里頓時亂成一團,有人大聲咆哮,有人落井下石,還有人在拼命的解釋……

“全都給我住口!”

大堂上,大將軍袁紹一臉的瘟怒,原以為天賜玉璽,助自己成就無雙霸業,沒想到鬧了大烏龍,是個假貨,他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只是礙于身份,沒有作出來罷了!

“請大將軍息怒!”

“請大將軍息怒!”

大堂里的人齊齊躬身行禮,生怕真把袁紹氣出個好歹來,而站在隊列最前面的,就是袁家的兩位公子~袁譚、袁尚!

“三弟,你弄來一枚假玉璽,也不好好辨別真偽,就貿然的進獻給父親,到底是何居心呀?……又或者,那枚真的被你給~~呵呵!”

袁譚就是落井下石的那個,他們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繼承人的位置,早已是明爭暗斗,你死我活了,如今有機會打壓下這個弟弟,他自然不會放過了!

“尚兒,此事你卻是過于孟浪了,當引以為戒!”

主位上,袁紹也不輕不重的批評了一句,如果是別人鬧出這種事,他早就下令斬了,可這是自己的小兒子,還是最寵愛的一個兒子,只好避重就輕,為他勉強搪塞一番,身為人父,真是不容易呀!

“這枚玉璽,~~他?~~我!~~”

袁尚一張俊秀的小臉憋的通紅,當初得到這枚玉璽時,他是滿心歡喜,本想將玉璽進獻給父親,立上一功,好趁機確定自己繼承人的位置,誰想到適得其反,竟然鬧了個大笑話,真是氣死人也!

“紫木,該死的,你給我出來!”

隨著斷喝,一個二十七八歲的青年人從大堂外緩步走了進來,白衣飄飄,玉樹臨風,臉上還帶著一絲邪邪的笑意,正是許久未見的紫木公子!

從廬江郡離開后,他帶著兩名仆人,一路上曉行夜宿,來到了鄴城,先是用那柄‘破軍刀’為覲見禮,結識了三公子袁尚,而后又獻上傳國玉璽,準備作為自己進身的臺階,可是沒有想到,出了意外!

剛才紫木公子就站在外邊,對大堂里生的事聽的一清二楚,得知那枚玉璽竟然是假的,他心中雖然吃驚,卻并不慌亂,此時走進來,還不忘給眾人躬身行禮!

“父親,玉璽就是此人送給孩兒的,沒想到竟然是一個江湖騙子,孩兒這就將他千刀萬剮,以正典型!”袁尚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紫木公子,又‘刷’的一聲從腰間拔出一柄鋒利無比的短刀,赫然正是那把‘破軍刀!’

“你是何人,竟敢大膽進獻假玉璽,莫非不知‘死’字怎么寫嗎?”不愧是親父子,看到兒子扔出一個‘替罪羊’,袁紹順勢就把所有罪名全推了過去,殺氣騰騰的看著紫木公子!

“在下公孫紫木,乃是‘仲氏天子’身邊的護寶官,廬江兵敗之后,主上病死荒野,在下從亂軍之中僥幸得脫,這才懷揣玉璽,千里迢迢跑到鄴城,進獻給大將軍的!”

紫木公子絕對不會說這枚玉璽是自己弄死了袁術,從遺體上搜出來的,二袁畢竟是親兄弟,內部之間打死打生都可以,如果知道是外人下的毒手,袁紹心中雖然歡喜,卻肯定會砍了他的腦袋以祭奠亡弟,這就是門閥們的習慣,既當****,也立牌坊!

“護寶官……,從廬江來的?”

眾人又是一驚,所謂的‘護寶官’,又叫‘符寶郎’,是朝廷里專門負責給皇帝看管玉璽的官員,袁術在淮南稱帝,有這么一個官員并不稀奇,而且‘傳國玉璽’也確實在袁術手中,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可這位紫木公子怎么送來個假玉璽呢?

能站到這座大堂里的,沒有笨人,大家略一思考,立刻就腦補出了答案,袁術把‘傳國玉璽’看的比自己性命還重,肯定要隨身攜帶才會放心,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他又讓人雕刻了一枚假玉璽,讓‘護寶官’捧著,以轉移人們的視線,結果這位‘護寶官;就從廬江一路捧著假玉璽來到了鄴城,說起來,他也是個倒霉鬼呀!

事情的脈絡雖然理清楚了,可這枚玉璽畢竟是假的,弄出如此大的烏龍事件,這個責任得有人背不是,一事不煩二主,干脆,還是這個倒霉鬼吧!

想到這里,眾人全都殺氣騰騰的看著紫木公子,主位上的袁紹也把大手抬了起來,只要一揮下去,立刻人頭落地,一了百了!

“諸位,在下不過是個小小的護寶官,人微言輕,見識有限,但有一個道理還是明白的,大將軍若想稱霸天下,一統九州,需要一枚玉璽作為號召,而這里恰好就有一枚,剩下的,就不必小人多言了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紫木公子幾句話出口,大堂上的眾人立刻眼前一亮,“對呀,大將軍袁紹需要一枚玉璽,這里又正好有一枚,這就足夠了,至于它是真、是假嗎……,呵呵,只要袁紹說是真的,河北一眾文武說是真的,那么普天之下,誰又敢說這枚玉璽是假的呢?”

天下間的事本就如此,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只要說的人多了,假的也能變成真的,難道還能有人拿著真玉璽前來鄴城辨別不成,那樣更好,真的假的,就全留下了!

另外嗎,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就是秦始皇傳下來那枚玉璽,也未見得就是真的,這里面可是有一段典故的!

昔日,楚人卞和在荊山之下,見有鳳凰落于石上,隧獻石于楚文王,解之,的美玉一枚,命名為‘和氏璧!’

后來這塊美玉幾度易手,輾轉于各國諸侯之間,還生過‘完璧歸趙’的故事,最后秦始皇一統六國,得到了這塊美玉,令良工琢磨為璽,丞相李斯親自撰文其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秦二十八年,始皇帝巡視洞庭湖,風浪大作,大舟將覆,急投玉璽于湖,風浪乃止,也就是說,那枚傳國玉璽已經扔進洞庭湖里了!

等到了秦三十六年,秦始皇巡視華陰時,有人手捧玉璽,站于道中,曰:‘持此還祖龍’,而后消失不見,于是傳國玉璽才回到秦始皇手里!

問題就出現了,已經扔進洞庭湖的玉璽,怎么又被送了回來,神仙之類的東西,虛無縹緲,不可信也,否則也不會等了八年之久,才把玉璽還回來,難道說神仙也要把玩一陣子,才戀戀不舍的還給秦始皇嗎?

透過重重的歷史迷霧,再拋開神仙之類的偽命題,最后我們可以還原出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洞庭湖時,因為風浪太大,玉璽不小心掉進了水里,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是無法打撈的。


上一章  |  大魏能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