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論政一第一百二十七章論政一
看著眼前帶來倔強的表情,張野無奈的嘆了口氣,這家伙就像是一個玩壞了的孩子,孟獲就像是他敬愛的那個大哥。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孟獲早已拋棄了他,出來混如果太講義氣,肯定是要被坑死的,除非碰到張野這樣的人。
對于這種人,張野也有些無奈,除非讓他死心,或者讓他死,但是如果他死了,祝融恐怕會很傷心,這也是張野留著他的原因。
好在帶來這個家伙還是比較講信譽的,張野跟他打賭,只要他打不過張野,那么就在這個山洞中陪著祝融。
所以才沒有綁住他,也沒有對他進行任何的限制。
張野目前的實力跟孟獲在伯仲之間,帶來自然不是張野的對手,所以只能被囚禁在山洞之中。
張野已經決定等祝融醒來之后,把帶來交給祝融處理,想必祝融是可以處理的很好的。
從山洞中出來,張野又沒事干了,能夠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了,索性就帶著早上狩獵隊打的一些野味,然后走上山來。
走到籬笆院外,一陣悠揚的琴聲就傳了出來。
盡管張野沒有這方面的天分,但是他還是站在門前閉上眼睛,欣賞了起來。
琴聲悠揚而清脆,就像是水滴一般滴在張野的心靈,時而舒緩,時而急迫,不知不覺之間,張野的心神已經完全被吸引在其中了。
他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從前,就像之前他壓力大的時候,出去旅游,站在山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腦子里是防控的狀態,什么都不想。
蔡邕看了一會書,覺得累了,于是推開茅屋的門想要來院子里散散心,才走了兩步之后,蔡邕就看到了在門口駐留的張野。
此刻的張野閉著眼睛,整個人的呼吸都很平均,正是全身心最放松的時候,蔡邕露出一臉的訝色,想不到張野竟然能夠聽懂蔡文姬的琴聲。
知音難求,蔡邕自己身為一個頂尖的琴師,當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他沒有想到,蔡文姬的知音竟然是在這十萬大山之中,天地萬物存在就是有一定的道理,冥冥中自有天意,蔡邕算是相信了。
也許來到南蠻并不是什么壞事!蔡邕覺得他的心靈又有了一絲提升。
一曲終了,張野睜開雙眼,一雙慈眉善目的眼神映入眼簾。
“飛白先生!”張野見蔡邕竟然站在面前,而且已經打開了門,頗為有些不好意思。
出乎張野的意外,蔡邕這一次雖然不算熱情,但是言語間倒是和氣了不少。
蔡邕道:“既然來了,為何不進來?”
張野聽到話中的關心之意,心中大喜道:“方才走至門前,聽到琴聲之后,忽然感覺到心中有所想,于是就駐留在此地,生怕打擾了這優美的琴聲。”
蔡邕笑著說道:“進來!”
同時蔡邕轉身向內走去,張野連忙跟在身后。
步入內堂之后,蔡文姬也已經從內室出來了,可能是聽到了張野跟蔡邕的談話,知道是來客人了。
張野連忙把手中的兩只野雞交給蔡文姬,然后才坐在蔡邕的下首。
“這里也沒有茶葉,就不給帝尊沏茶了。”蔡邕道。
張野連聲不敢,同時說道:“不敢勞飛白先生,如先生不棄,就叫我小野!”
“如此甚好。”蔡邕當即就說道。
他跟蔡琰二人初到,并不知道為何這里的人都叫張野帝尊,礙于身份他也不可能去隨便拉住兩個蠻人來問。
帝尊這個稱呼讓蔡邕叫的頗為繞口,不過入鄉隨俗,他覺得這個可能是火神族這邊的風俗。
如今張野能夠主動提出讓他改口,他也覺得習慣一些。
“飛白先生,在此居住還習慣么?”張野開始無話找話。
這個時候蔡琰也從外面走了進來,坐在蔡邕的另一邊。
不知道為何,蔡琰方才聽到張野夸她,心中還是聽高興的。
“方才的琴聲可是小姐所作?”盡管知道這樣很冒昧,不過張野還是直接問道。
蔡琰沒想到剛來張野就直接這么問,不過她還是羞澀的點點頭。
張野這才說道:“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
說著張野對著蔡文姬施了一禮道:“今日吾聽到小姐的琴聲之后,頓時就覺得心中的悶氣一掃而空,真是大快人心...”
蔡琰聽到張野口中的詩句,當即就迷失在張野的才氣之中。
為何他如此的有才氣呢?隨意的說出兩句話來就讓人回味許久才能夠體會?
直到張野對蔡琰失禮,蔡琰才倉促的起身來回禮,甚至于連后面張野說的什么都沒有聽到。
蔡邕把這些都看在眼中,知音難求,他早就認定了張野能夠聽懂蔡琰心中的琴聲。
雖然被貶到南蠻心中難免會有些失落,但是蔡邕看的出來蔡琰很喜歡這里,這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蔡琰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彈彈琴,而且還有他陪在蔡琰的身邊。
蔡琰是很喜歡這里的,輕松、自在,不需要理會人世間的紛爭,她本就是這樣的奇女子,正是因為如此,蔡琰的琴聲中才附帶著這種情緒。
很明顯的張野是聽懂了這種情緒,要不然也不會駐足那么久,說明他也是全身心的投入這其中。
方才張野隨口就說出兩句漂亮的詩詞,蔡邕自然也覺得頗為驚艷,同時心中對張野的收徒之念更加的強烈了。
見自己的女兒有些失禮,蔡邕才說道:“小野此次前來,可是有事?”
張野本看著蔡琰出神,聽到蔡邕相問,張野這才想到自己來到這里的原因,組織了下語言,想著該怎么向蔡邕開口。
蔡邕見張野的臉色一正,似乎有什么要事要說,也在想著張野要說什么。
“飛白先生,對天下大事怎么看?”
蔡邕不知道張野葫蘆里的什么藥,隨口說道:“天下大事哪是我們這種一身輕松的人該談論的?”
眼中快速的掃過一絲落寞,蔡邕盡管隱藏的很好,但還是被張野給捕捉到了。
儒家的文化就是出仕,一個人如果愿意歸隱山林,那一定是道家的大成者。
儒家一定是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如果說蔡邕沒有這份心,打死張野都不信,只能說他現在心中有些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