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養媳的春天第一百八十章 路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梅青>> 童養媳的春天 >>童養媳的春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章 路遇

第一百八十章 路遇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8日  作者:梅青  分類: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梅青 | 童養媳的春天 

得知劉永安授太常博士,最高興的莫過于文氏了。

舉人需經殿試錄取后方稱進士,進士第一名為狀元,授修撰。王衛平和文氏一直沒進京,就是在等劉永安的任命下來。現在剛好可以結伴而行。

另外,和他們一起同行的還有劉永安的一個同窗,郭之興。

王菁之前雖然沒跟這個人說過話,但也有數面之緣。

發生地動那一年,王菁要消滅蒼蠅和蚊子,由于藥品不齊全想出了蒼蠅拍的主意,正是郭之興的爹娘幫著做出來的。

剛好那個時候鹿鳴書院也遭了破壞,沒有房舍借了同梓同院的房子,但卻沒有能力給學子們提供住宿的地方,那些書生們只好在附近的人家借宿。王菁和劉家為了感激郭家,特意請郭之興住在了劉家。

張氏那時候就覺得郭之興是個可造之材,抱著將自己娘家侄女嫁過去的主意,有心要給郭家做媒,但又怕張家嫌棄郭家條件太差曾一度猶豫,王菁甚至給郭子興的父母出過做豆腐釀的主意。可豆腐釀雖然好吃,但畢竟是小本經營,維持正常的開銷已經不易,哪還有余錢做聘禮。

當張氏給沈氏說了這件事,沈氏一口就回絕了,“家無片瓦,手無隔夜糧,嫁給這樣的人,別說咱們張家了,就是親戚們也覺得丟人呢。”

言外之意,將侄女嫁到這種地方,你這個做姑姑的難道就有面子了?

張丹碧最終由著張家做主,嫁到了陳家。陳家雖有良田、魚塘、鋪子,可是和張家畢竟門不當戶不對,會娶她也不過是看著張家有個做知府的姑爺。但自從張丹碧在王家送聘禮的時候口不擇言,劉永安已經令陳家將她接了回去。

自那之后,陳家對這位少奶奶就不如從前了,不僅陳姑爺開始早出晚歸,就是婆婆見了她,也冷若冰霜。而那些欺軟怕硬的仆婦見老夫人和大爺這般,哪還會將這位“大奶奶”放在眼里,張丹碧在陳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大舅母沈氏在王菁他們去霍山的時候,又來了一次劉家,吞吞吐吐地告訴張氏,“好妹子,你問問那郭家可還愿意娶丹姐兒,若是他愿意,我這就讓她和離。”

張氏怒極,當初她介紹劉永貴的兒子給她,她嫌人家沒本事,人家后來和秦氏的閨女成親,做了雜造局的主事。給她介紹郭家,正經的秀才老爺,她哭著鬧著將人嫁了陳家,現在郭秀才成了郭進士,她卻又找上來了!

“就算你們有臉嫁,我還沒臉去做這個大媒呢!”

沈氏灰溜溜地回去了,告訴老太太,“她姑現在是官太太了,看不起我這個窮娘家嫂子了。”

張老太太冷笑道:“是呢,你在這么做下去,只怕劉家的門你都進不了。”

婆婆很少有這么強硬的時候,沈氏噎了個半死,瞪著眼睛去了。

這件事就算劉成方跟前張氏也沒好意思提,娘家人這般她自己也覺得心灰了。

郭之興就更不知道沈氏鬧的這一出了,此時他們一行人已經到了相城,正坐在汴水前喝茶,聽墜子戲。

王菁每到一個地方,最感興趣的卻是美食,此刻杜鵑她們已經買了不少碭山酥梨到酒樓上來。

“這梨子大個兒的大約有這么大,奴婢讓老板稱了下,可不得了,一個梨重兩斤!咱們沒要那最大的,選的都是不大不外觀好看的。”杜鵑連說帶比劃。

紫鳶已經幫王菁削了一個。

“這么大,吃完等下就吃不下飯了。”王菁笑向文氏道,“要不我和姐姐分食一個。”

文氏笑著應好。

杜鵑忙道:“您不能跟舅奶奶分一個梨。”

一個人吃不完,兩個人吃豈不是剛好?

杜鵑見一群人全看著自己,只得期期艾艾的解釋道:“分梨諧音分離,兩個人吃一個梨子,就會分開。”

文氏打趣道:“晚上各住各屋,可不就分開了?”

一席話說得眾人全松了口氣。

等吃完梨子,王菁開始研究起菜譜來。對吃一向很有研究的她,對著手中的菜譜上的幾個特色菜卻如墜入了云霧當中。

文氏看她這般,笑道:“難道沒一樣你看得中的?”

王菁笑著把菜單遞了過去。

文氏道:“好多菜名聞所未聞。”說完又向眾人道,“不如把這些沒見過的全要來嘗嘗看。”說著將瓤菜、拔絲山藥、奶汁肥王魚、草溝燒餅、鹽豆、王二嫂子茶、啥湯、地鍋雞、蛙魚、肉盒、油酥饃、香炸琵琶蝦、魚咬羊全點了。

等菜上來,跑堂的每端一盤菜,總會先報上菜名。

第一道菜就是瓤菜。

跑堂的將菜一放,就開始講這道菜的來歷了。

“親戚好友同席,不免會尊老愛幼,你讓我,我讓你,讓來讓去餓得前心貼后背,偏老人家胃口不想吃了,而晚輩還餓著。咱這道顫巍巍、黃橙橙、香噴噴的瓤菜,就是讓您可以不用謙讓長輩,隨吃隨動筷子。”

由于是出門在外,為圖方便王菁和文氏也穿了男裝,大家也就沒有分男女,只坐了一桌。

雖然說是“讓菜”,劉永安還是先禮讓了王衛平和郭子興。

王菁見他們推來讓去,毫不客氣的先動了筷子,“都不是外人,大家自己隨意。”

等她品完菜,向那跑堂道:“五花肉剁碎,摻了泡過水的粉條,拌了淀粉、胡椒、辣椒、香蔥蒸好放涼再炒的。”

跑堂的聽得直豎姆指,“這位大爺,您說的太正確了。”

第二道是拔絲山藥。

這道是華夏甜菜的基本手藝,她根本沒評論。

至于鹽豆,則是黃豆泡過之后煮熟,焐上幾天,摻上各種佐料腌制再曬干,王家也做過,估計是因為這道菜名字和他們叫的不一樣,所以不認得了。但是這家酒樓里做的口味適中,咸辣爽口,很開胃就是了。

奶汁肥王魚里面其實并沒有奶,是將淮王魚熬成了乳白色,不過很是鮮嫩爽滑。

魚咬羊卻是把羊肉放進了魚肚子里封口烹制而成,肉盒則是有餡的煎餅

等到湯面端上來,王菁總結出宿州菜的特點:喜歡放辣椒、芫荽。

過了淮河,主食也開始以面為主,據說此地的大米只用來做貢品。

不過宿州菜很符合王菁的口味,再看看其他人,也吃得非常盡興。

哪想他們才吃到三分之一,有人笑道:“沒想到這兒碰上各位,大家可是要去京城?”

不用抬頭,光聽聲音王菁就知道那人是于正昌。

不知為何,她直覺的不喜歡這個人。

但他既然這般問話,又是姻親,王衛平出于禮節仍招呼他道:“于兄吃了沒?要不要一塊?”

于正昌也沒有謙讓,徑直讓跑堂的加了把椅子。

:寫完喬心妍的結局,這兩天我深覺她對不起喬探花冒死救她的本意,早上的時候特意將那段推倒重寫了,大家有空可以回頭看看,在177章。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童養媳的春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