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第四百四十四章.武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舊書大亨 >>舊書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四章.武俠

第四百四十四章.武俠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24日  作者:鑌鐵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鑌鐵 | 舊書大亨 
樂文



類別:科幻游戲

作者:鑌鐵書名:

就在林逸仔細看這本新文學珍本《嘗試集》的時候,那位一直都在關注他的書店老板說道:“怎么樣,朋友。你已經看很久了,覺得這本書如何?”眼神里充滿了期待和期盼。

林逸點點頭道:“很不錯。”

“是嗎,那么要不要我幫你打包起來?”書店老板很高興的樣子。

林逸就說:“好是好,不過……太貴了。”

“不貴了,這么好的書……聽說在你們那邊賣的很好。在臺灣就不行了,現在臺灣人都不讀書,和以前不一樣。”書店老板語氣中有一絲苦澀。“另外我這店鋪的房租快要交了,可我手頭實在有些緊張……你別看我為人似乎很圓滑,很世故,其實現在做這一行不容易哈!”一聲嘆息。

林逸明白他這話的意思。

時代不同了。

以前大陸文化限制厲害,再加上十年浩劫,人們也沒書可讀;相反,寶島臺灣這邊反而學術風潮極盛,人們求知欲很強,那時候的臺灣舊書店如雨后春筍。直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臺灣文化更是一直向大陸這邊輸出,影響大陸,比如說古龍,瓊瑤的小說,三毛的游記,以及臺灣的影視文化等等。那個時候,凡是臺灣過來的,就一定是最流行也最新潮的。

可是現在,臺灣經濟低迷,年輕人更是安于享樂,“小確幸主義”使得臺灣這一代像籠中的鳥兒,看不到外面的天空,甚至不知道大陸那邊的發展是怎樣的,以至于鬧出“茶葉蛋”的笑話。

正因為如此,臺灣的文化界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斷層和衰敗。相比之下,正在蓬勃發展的大陸,人們吃飽穿暖了,開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至于對文化書籍的要求越來越多,這才出現了新文學熱,藏書熱,也使得舊書市場越來越紅火。兩者對比之下,使得這位臺灣書店老板不得不感嘆,臺灣和大陸的差距。

讀懂了這位書店老板內心的凄涼,林逸也不好意思再多說什么,就道:“那好,就把這本書打包吧。”

老板立馬高興起來,大陸人真的是有錢,也有品味。這本書放在書店都快三年了,本地人卻鮮有問津。

旁邊,幾名蹭書看的臺灣青年也很詫異,沒想到了林逸會買下高達5萬臺幣的舊書,對于他們來說,現在就業困難,到處都要用錢,以前他們十分看不起大陸人,認為大陸人矮矬窮,可是現在,看著林逸他們只覺得自己像是那些不開化的土著,人家才是新世界來的文明人。

總之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人。

似乎很是喜歡像林逸這樣又有錢,又有品味的大陸客人,書店老板變得更加熱情起來,一邊幫林逸打包,一邊說道:“那邊還有一些民國書,你也可以看看的。”

林逸就說:“不好意思,那些書我基本都有了的。”

書店老板就又說:“不知道先生對武俠剛不感興趣?以前有大陸游客來我這里,都要買一些武俠小說的。”

林逸一聽這話,就禁不住眼前一亮說道:“你這里也有武俠小說?我怎么沒看見?”

那書店老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以前不懂行情,不知道大陸朋友特別喜歡這些書籍,所以就進的少了,不過我可以介紹你去我朋友的一個書店,他那里可是全的很,只不過……”

書店老板欲言又止。

“只不過什么?”林逸忍不住問道。

“他那些書要價偏高,一般不對外售賣,現在恰好又在舉辦武俠展看,你過去看看倒是可以,能不能買到手就看你的運氣了。”書店老板實話實說道。

林逸就笑笑說:“這個無妨,能去見識一下也是好的,買不買倒是無所謂。”

見林逸心態這么好,書店老板就說:“那你等著,我拿他的名片給你,就在不遠的地方,掛著‘武俠文化展覽活動’的條幅,你走幾步一眼就能看到了。”

林逸非常感謝地接過了書店老板找來的名片,見那名片上寫著“春秋武俠書店”,鄧長波先生,后面還有一大串的名銜,什么“臺北武俠小說聯合協會”,“武俠收藏文化成員”等等,看起來是個專門玩武俠書的。

在大陸,因為某些原因,玩武俠小說的人并不是太多。第一,武俠小說以港臺版本為最貴,很多人沒這種渠道淘得這種舊書;第二,這種港臺版本的武俠一般價格都很高昂,一般人也玩不起;第三,大陸武俠迷一般收藏的都是一兩家大師作品,比較單一,比如金庸,比如古龍。

因此,在武俠小說收藏方面,整個大陸方面還不成氣候,比不過香港和臺灣的藏家。

畢竟人家占著天時地利,港臺版本的武俠小說隨處可見。

按照書店老板的指引,還有手中武俠書店名片上的地址,林逸很快就來到這家正在舉辦活動的“武俠春秋舊書店”。

書店場地不是很大,外面掛著橫幅,寫著“武俠文化展覽”字樣,活動形式看起來簡簡單單,唯一的亮點就是書店門口放著兩個大花籃,花籃上懸掛著兩條對聯。

上聯:一劍寒光耀九州;

下聯:只為紅塵癡癡守。

如果記得不錯,林逸印象中這首對聯應該是一本老武俠小說中的詞兒,另外還有“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寒光照九州”的說法,不過這兩句話雖然更加霸氣凌厲,卻不及上面那兩句來的深邃,因為“一劍寒光耀九州,只為紅塵癡癡守”恰好說出了當今臺灣舊書界的苦守狀態。

在門口稍作停留,林逸就徑直走進了這個小型的“武俠文化展覽”場地。

書店改成的場地畢竟不大,還好,參觀的人似乎不多,比起那些琳瑯滿目的舊書,人少的可憐,再次見證了臺灣舊書店的不景氣,和文化氛圍的衰落。

整個展區是一個有缺口的回字型,林逸走進去,迎面就是第一部分展區。

展區的名字叫做“筆生武藝”。

此展區以港臺武俠界的“江湖遺珠”為重點,向大家介紹很多不知名的武俠名家。

事實上,這里所謂的“江湖遺珠”大多是指在1950年代港臺武俠小說熱中嶄露頭角的作家,但因部分作品失于流傳,所以名氣不夠響亮。這些“江湖遺珠”包括曾擔任《武俠世界》雜志第一任主編的“蹄風”,代表作品有《血戰古兜山》和《勇闖十三關》等;以《大俠沈勝衣》成名的“黃鷹”;在《武俠小說周報》連載《沉劍飛龍記》的“張夢還”;以《雪刀浪子》成名的“龍乘風”;在《商報》創刊號刊登《山東響馬全傳》的“牟松庭”等人。

對于這些“江湖遺珠”,林逸比較熟悉的只有黃鷹。因為黃鷹除了是武俠小說家之外,還是著名的編劇,他編寫的《天蠶變》可以說是香港八十年代武俠電視劇時代的一個里程碑,后來還被大陸翻拍成了《金蠶絲雨》,好像是吳京主演的。不過林逸對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黃鷹編劇的《僵尸道長》,那絕對是電視劇中的一代奇葩,第一次將僵尸題材融入電視劇中,也成就了林正英這位老戲骨。后來聽說黃鷹投資拍攝電影,欠下高利貸,被人追債,砍死在家里,一代武俠怪才就此逝世。

除了黃鷹,林逸最熟悉的估計就是那位《雪刀浪子》龍乘風了。因為林逸看這部小說的時候,還以為是古龍寫的,里面的角色太像傅紅雪了,不過比傅紅雪帥氣風流一些。(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舊書大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