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第四百一十四章.影印天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舊書大亨 >>舊書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四章.影印天下

第四百一十四章.影印天下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5日  作者:鑌鐵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鑌鐵 | 舊書大亨 

一棟房屋前面,林逸抬頭望著,幾名安保人員正在給這棟古樸的,以前從沒人去注意的房屋安裝各種防盜系統,還有安保措施。

不用說,這棟房屋就是蔣清平教授的故居,如今林逸已經把它買了下來,并且把蔣教授繼承給他的那些古籍善本等珍貴書籍全都放置在了這里,完全做到了當初的承諾,藏書屬于金陵,不離開金陵。

因此,林逸就把這里設計成了一個私人的古籍博物館,日后要對外開放。

作為金陵最大的一家私人古籍博物館,林逸的這一舉措,當即得到了市政府以及收藏界和文化界的重視。紛紛前來道賀,并且給與幫助。

不過想要維持和運營這樣一家龐大的古籍博物館,沒有資金支持是不行的。林逸雖然手頭有些錢,卻還沒到那種可以一年開銷幾百萬的地步,不過幸運的是,這個為錢煩惱的難題很快就解決了。

第一,銷售門票。門票收入是很多家博物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點沒什么可以詬病的。況且林逸覺得,這樣做能把真正愛書和喜歡逛街的閑人區分開來,那些喜歡蹭空調蹭暖氣的就甭進來了,喜歡做知識做學問的才會花錢買票進來參觀。按照初步估算,門票價位定的不是太高,一年收入可以達到30萬左右,對于博物館的運營來說,雖是杯水車薪,卻也有勝于無。

第二,林逸沒想到國內四大古籍出版社會主動聯系自己。這四家出版社分別是“中華書局”,“上海古籍”,以及“中國書店”和“齊魯書社”。按照這四家出版社的提議,林逸同意了他們借用藏品,影印出版的要求。為此,四家出版社將按照每出一本書,給這家博物館做出提成。比如說,一本書銷售100元,博物館將獲得68元的提成。不要小看這幾塊錢,按照出版書籍的數量,以及種類,林逸估算每年在這方面就能獲得五六百萬的收入。除了完全能夠應付博物館的開支外,自己本身還能獲得一筆價值不菲的額外盈利。

當然,林逸并不是稀罕那點錢,對于林逸來說,本身要把這些古籍放置在這里開設博物館,就是為了要把這些書籍保存起來的同時,能夠用出去,讓它們發揮余熱,而不是作為古董藏起來。

書,是要用來讀的,是用來看的,用來做學問的。林逸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四大出版社有影印出版的意向,自己何不成人之美,讓這些絕世孤本可以影印后展示給世人。

實際上,古籍影印由來已久。清末民初,因為長期戰亂與社會動蕩,國內古籍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流失與毀佚的命運。有識之士開始運用影印技術復制中國古籍,讓這些珍罕的文化遺產盡可能有原汁原味的復本存留于世。

最初的影印古籍,是以珂羅版技術為主導的。珂羅版是英文ype的音譯,又稱玻璃版,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藝的一種。珂羅版與現代膠版印刷的最大區別是:后者為平面印刷,印刷品圖像的層次是靠不同密度的網點構成的;前者則是無網點印刷,圖像的層次由不同厚度的油墨“堆積”而成,層次更加豐富細膩,質感也更強。當然,這種影印技術,前期投入與運營成本都是比較高昂的。在20世紀初,使用珂羅版技術影印古籍頗為“奢侈”。因為古籍頁面較多,影印成本自然也隨之提升。一些著名藏書家曾用珂羅版技術來影印極為珍罕的古籍,成書售價往往都超過了同時期的木刻精印本。這部分古籍影印本,如今已難得一見,身價百倍,實際的市場價值甚至可以超越明清時期的刻本古籍。此外,又因有些古籍影印本的底本已徹底毀損或散失,影印本反倒成了極為少見的“全本”,其市場價值、研究價值與歷史價值則更不可估量了。

譬如民國初年著名藏書家、版本學家、出版家董康,曾于19261936年,十年間四次東渡日本,以重金大量搜求中國珍罕古籍。但在日本被視為“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的那部分中國古籍,是無法購回中國的,有的甚至連借閱一次都頗為困難。在這種情勢下,他以珂羅版影印的方式將這些古籍復制下來。由于古籍珍罕、印制精良,這些古籍影印本在當年的售價,竟與同樣由董康本人主持、刻印極為精良的“誦芬室從刻”基本持平,有的甚至還超出。由于印量稀少、售價高昂,這些影印本令國內眾多讀者藏家望書興嘆、不易購得。

另一方面,隨著影印技術的逐漸成熟與普及,進入上世紀3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社及相關機構也將中國古籍的系統整理與規模影印提上議事日程。與董康等藏書家追求珍、罕、孤、絕的個人行為不同,為廣大讀者、學者和研究者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優但價格相對便宜的古籍影印本,是這一時期出版社的主流訴求。

這一時期,以《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叢書集成》等為代表的古籍影印大型叢書,應運而生。僅以《四部叢刊》為例,所謂“四部”,即按中國古典圖書分類法,將所有的古籍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門類,《四部叢刊》就是一部匯集中國古典文化必讀書、必備書的小型《四庫全書》,是中國讀者的“文化頂配”。從1922年起,到抗戰爆發為止,《四部叢刊》由商務印書館編輯,共出初編、續編、三編,共計達502種,分裝成3100多冊,可以說是20世紀我國新出的規模最大的叢書。這是在著名出版家張元濟主持之下的商務印書館,耗費巨資廣搜各史的宋元善本,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制版技術,嘔心瀝血十余年方大功告成的一項巨型出版工程。為便于不同階層、不同消費能力的讀者購讀,《四部叢刊》推出過線裝本、縮印本、精裝本等多種裝幀方式,售價也因之有所區別。在發售方式上,也分為預約整售與單行本零售相結合,讀者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購買方式。當年,著名學者魯迅、胡適、陳寅恪、趙元任、林語堂等,都購讀過不同版本的《四部叢刊》,足見這部古籍影印大型叢書的影響力之大。目前,整部全套《四部叢刊》已極其稀有,拍賣成交價格已超越百萬元。

如今,林逸同意國內四大古籍出版社將自己收藏的蔣清平教授藏書全部影印出版,對于藏界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轟動。

為什么?

要知道藏書藏書,就是以藏為主。何為藏?就是揣在家里,藏在箱底不讓別人看到。孤本,善本,就是這類的東西越少越好。別說影印了,就連隨便照個相都不可得。

中國藏書界的老思想,老傳統在那兒擱著,家寶不能外露,何況還是藏書這種很有內涵的東西。如果都像林逸這樣,把那些孤本善本全都拿出來影印銷售,沒錯,那些喜歡做學問的人是好了,有了便宜廉價的資料可以查究,可是對于藏家們來說,無疑是五雷轟頂。

有了廉價的影印版本,誰還稀罕過目你那價值連城的真本?尤其那些捂在手里等待著藏書漲價的古籍書販們,他們可就悲催了。市場上沒有的,那是寶貝,市場上泛濫的,那是白菜。

說白了,林逸就等于是把武俠小說中的各種武功秘籍翻印出來,并且進行大甩賣這還了得,江湖還不亂了套?

因此,當林逸一有這樣的舉動,立馬就遭到了金陵藏書界的口誅筆伐。

當然,大家不能說得太直白,大罵“斷我財路”“絕子絕孫”,而是用義憤填膺的口氣說,林逸這樣做屬于對古籍的肆意“破壞”,古籍是寶貴的,是珍貴的,是不可以隨便翻動影印的……總之,林逸這樣做就很不對,是對古籍的不尊重,是對各個藏書者的侮辱,精神上的侮辱!

林逸,暈菜!

沒想到自己區區一個讀書郎,竟然再次轟動金陵。

也許,該離開了。

林逸默默地想,尤其他不敢去想那個人……那個女人。離開也好,忘記一切。他對自己說。

酒店內,老曹已經準備好了回去的行李,還有他在金陵買的各種“土特產”,“南京板鴨”,“桂花糕”什么的,張羅了一大袋子。

看著沒心沒肺的老曹,林逸羨慕,真好。

可就在這時,有電話打了過來,看了看,卻是市醫院孔教授打來了的。

孔教授電話里第一句話,就是:“林逸,你還好吧?”

林逸苦笑,因為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到底是好,還是壞。

失眠,睡不好覺,總是夢到她……時不時地在睡夢中醒來,自己手持針灸,將她“灰飛煙滅”。

她再也回不來了。

似乎讀懂了林逸的心事,孔教授在那頭嘆口氣,然后說:“林逸,有人想要見你!”(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舊書大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