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第二百九十五章.古玩大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舊書大亨 >>舊書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古玩大會

第二百九十五章.古玩大會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2日  作者:鑌鐵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鑌鐵 | 舊書大亨 


一秒記住34,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洛陽牡丹甲天下。

只是可惜,林逸來洛陽不是看牡丹的卻是來淘書的。原來這幾天林逸在南都做完了姜立夫的專訪之后,就被姜立夫邀著來洛陽淘寶。用姜立夫的話說,你是一條蛟龍,蛟龍遲早要出海的,不如先去洛陽練練手,熟悉熟悉水性。這句話雖然玩笑,卻也真摯。

姜立夫本身是記者,門路多,耳目光,聽說最近洛陽要舉辦“古玩大會”,他就有意來這里轉悠一下,淘寶之余,順便找一些記者素材。

南都距離洛陽又不遠,姜立夫在專訪中與林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都有共同愛好,可以說是“臭味相投”,于是就成了莫逆之交。既然是好朋友,姜立夫得到消息后,就非常熱情地邀請林逸一塊過來,再說,兩人在一起也算是有個伴。

按照姜立夫的話來說,那典當行的鬼工作丟了正好,你本就不屬于那種規規矩矩的上班族,古玩淘寶的世界才是你生長的叢林。

林逸雖然不怎么贊同老姜這番話,不過自己也的確沒什么事兒可做,剛做過的專訪還要經過剪輯,才能播出,接下來的日子就是等待,林逸可沒那種閑工夫,于是就和姜立夫一起開車直奔洛陽,參加這里的“古玩大會”。

作為六朝古都,洛陽具有很濃重的古文化氛圍,尤其那些古建筑,更是一座挨一座,看花你的眼。

作為記者,姜立夫一直走南闖北,對洛陽也很熟悉,開了私家車根本就不用看汽車導航,直接就殺向了洛陽最大的古玩城,這次的古玩大會就是在這里舉辦的。

一到洛陽市中心的“天子駕六古玩城”,林逸放眼看去,首先就看見一座巨大的仿古牌坊,上面用金筆書寫“洛陽第一城”,再看周圍的門面,也都是仿古類型的,看介紹,“依托千年帝都的光輝歷史,匯十三朝古都精粹,聚大中國古玩贏家,贏盡天下。”

口氣蠻大的。

林逸對這古玩城不禁感興趣起來。

姜立夫把開來的那輛大眾朗逸停在了停車站,這才找到林逸一塊朝古玩城里面走去。

兩人剛進去幾步,就被一陣吆喝聲吸引住,只見一個賣甘蔗的小伙子,人長得精瘦,一車甘蔗有幾大捆。小伙子靠在三輪車前,抄起一只電喇叭,貼近嘴巴,說;“甘蔗粗又甜,越吃越喜歡!一根五元,十塊三根啦!”

吆喝要講究點藝術,另外對面擺著一個賣雜貨的攤主,他賣擦玻璃窗的刷子,邊演示邊吆喝:“一套住房幾十萬,玻璃不擦不好看。”“住七樓、住八樓,擦個玻璃不用愁。”押韻順口,擦玻璃的重要性講了,擦玻璃的便利不僅說了,而且還當面演示給你看。趕緊買吧。這樣的吆喝比“粗又甜”、“越吃越喜歡”之類要入耳。

不過這兩位還不算是高手,在兩個攤子的不遠處,還有一個賣菜刀的年輕人,他的吆喝是長篇大論,合撤押韻,字正腔圓,像是說相聲,介紹菜刀間雜著講述歷史評點時事,很快就圍上一圈人,男女老少大家或蹲或立。20元一把,立刻就有人買了。妙的是,年輕人又說出一套詞來,好像是替買方量身打造現編現說的,現場感覺挺貼切的。內容因人而異,贊人品,稱能耐,都不重復。這也算是吆喝,邊上的人聽著聽著,就心癢難耐,掏錢買菜刀,管它好使不好使,先讓耳朵過過癮。年輕人簡直要把買方往死里夸,“安邦治國”這樣的奉承話有的買家也笑納了。

見林逸似乎對這些叫賣的攤販很感興趣,見多識廣的姜立夫就笑笑說,“果然是高手在民間。”

林逸點點頭,表示贊同。不過這古玩城賣的東西也太雜亂了吧,什么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連菜刀都拿來賣,看起來還真是“大雜燴”,甚至不遠處還傳來非常熟悉的“江南皮革廠倒閉了,老板欠下了3.5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路了……”

林逸發暈,看起來這家皮革廠的存貨還真多,大江南北賣了三年還沒賣完。

林逸對這些雜七雜八的攤位當然是不怎么關注,基本上都是擦眼而過,直奔里面的古玩區。

不愧是古玩大會,只見里面的古玩市場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人群。或三兩個人一群或單獨行動。有的似漫不經心但兩眼不住的琢磨著路邊的雜貨攤位。有的大步流星的急走著,這樣的人一般有自己心中的目標。

那些攤主們有的在嘮閑嗑兒,有的四處張望等著主顧上門,甚至有的在攤子上擺放一個大紙板,上面寫著“有事兒請打手機,十分鐘后就到”;很多小販盤腿坐在一塊破布前,兀自哼著小調,對人視而不見,就像從來沒指望能賣出去一樣。

如果說這里的攤販和其它地方的攤販有什么區別,那就是天南海北,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怎么區別?看他們穿著的衣服,新疆,藏族,甚至連苗族的都有。

姜立夫喜歡買一些民族特色的飾物,于是林逸就跟著他認識了一位女攤主,她叫潘玉珍,是來自貴州的苗族婦女,她身著民族服裝,還戴巨大的銀耳飾,這一身打扮本身就是個廣告。

她性格開朗活躍,姜立夫買了她一套銀手鐲,她就揮舞著一個大銅錢給看,說是剛買來的,可以用來刮痧。她說今天生意一般,不過有人定了50套侗族服裝,比不上賣銀首飾的,她今天賣了7000多元呢!

卡毛是位藏族美女,專賣藏族服飾。她披著披肩,活脫脫一個來自那遙遠的地方的好姑娘。她說自己小時候跟著家里游牧,養了30多頭牦牛,200多只羊。做攤位前在青海一個民間藝術團當演員。后來見身邊的朋友擺地攤蠻賺錢,于是就入行也做起了生意。她做生意到處跑,不過一般都是在北京潘家園那邊,地方大,銷路也多。只是偶爾哪里有了大的集會,比如這一次的洛陽古玩大會,才會趕過來湊熱鬧。然后她又說,今天自己賣了8000多元。

姜立夫說他去過她的老家青海黃南州,她問那你覺得北京好還是青海好?

姜立夫略一沉吟,反問道:你說呢?

她說當然是北京好了!

姜立夫說各有千秋。

她笑了笑:你還挺會說話的。

林逸不知道姜立夫找到記者的素材沒有,不過通過姜立夫的牽引,林逸也開始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南來北往甚至浪跡天涯的“攤販們”,以前林逸只是把他們當成是做買賣的對象和對手,現在才明白,他們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

人的故事,有時候比書還多。

好不容易等到姜立夫在這些古玩區找完記者素材,林逸這才有機會和他一起步入舊書領域,一到那買賣舊書的街道,林逸就看見一個鄉下老者面前有一堆破舊的字畫,圍著一群挑選的人群,挑好了的在討價還價。

依照林逸現在的眼力,只看了一眼就知道那是一堆假的不能在假的東西。畫面上的題字東倒西歪,根本就是個沒拿過毛筆的人寫的一般,丑陋得很。只是畫兒經過了做舊。看紙張倒也很能唬人。

有兩個挑選好了攔腰一刀,要三百多的畫兒給人扔下一百就跑。看臉色跟撿了天大的便宜,鄉下老人無奈的嘆著氣:看這是怎么檔子事兒啊,這不和白給一樣嗎。但眼角分明透著一絲外人無法察覺的笑意。余下的人變得更沉不住氣,紛紛上手,不一會那一堆破舊字畫竟賣出了大半兒。

兩個六十多歲的買了一張,在請教邊上一個年紀差不多但穿的很像個有身份的行家一般的人。那人侃侃而談:東西錯不了,關山月的,我玩這個幾十年了,這點還敢肯定。樂的那兩個一個勁兒道謝:多謝多謝,幾百元不多,只要東西是真的就好。殊不知一幅關山月的畫沒個百八十萬能拿的到手才是拙拙怪事。看著兩人那滿足的表情,林逸實在不忍心告訴他們什么,資當幾百元買了個夢吧。

一會人走光了,過來一個操著和鄉下老人一樣口音的人:今天賺了。

老者:咱們該回去了。

細細一想這堆破舊字畫就得搭配著這樣一個土得掉渣的鄉下老人,就好比在陜北的荒原上趕著驢車的必定是一個裹著破舊的皮襖頭上圍著變成黑色的白羊肚手巾的老漢,要是趕車的是一個穿著綾羅臉上抹著厚厚胭脂的小媳婦那就徹底不對勁兒了。

買了假東西的以為撿了漏兒,心里憋著樂去了。賣了假東西的掙了錢也回家樂去了。想想好像誰也沒吃虧,因為好在心里都美的很。

林逸不禁感嘆:在我們眼里對方是傻子,那在對方眼里呢,我們肯定也是傻子。說到底所有的人都是傻子,再說到底:要快樂就不要太精明,當一個把對方當傻子的傻子也是一種快樂。

就在林逸為此感嘆的時候,和他一起來淘寶的姜立夫已經在一個舊書攤前出手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m.34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本文網址:/book/3/3286/2586985.html,手機用戶請瀏覽:m.34xs享受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相關小說: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郵件至:admin@34xs,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上一章  |  舊書大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