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第二百零九章.戰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舊書大亨 >>舊書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九章.戰果

第二百零九章.戰果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7日  作者:鑌鐵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鑌鐵 | 舊書大亨 
正文

正文

三個不知從何處而來的書友,已經拔腿沖了上去,前面就是寶庫,前面就是寶藏,看他們架勢大有誰也不讓誰的意思。

林逸詫異了,原以為他們仨是朋友,看起來也是對手。就在林逸發愣的時候,老曹一拉他道:“還愣著干嘛,上啊。”

林逸這才想起來,自己也是來淘書的,不是來看熱鬧的。于是也就沖了上去。

已經多久沒這么刺激了,自從手里有了些小錢以后,林逸買書就沒這么拼命過,那都是風輕云淡,哪像現在,簡直像難民扒火車。尤其看到身邊老曹那一副齜牙咧嘴,誰也別跟我搶的模樣,林逸猶如又回到了從前。

那個“刀片男”端的是好手腕,只見他變魔術般從手里露出那鋒利的刀片,就這么一劃拉,魚皮袋的麻繩就被他搞斷,然后他直接探手進去,一招“夜叉探海”,就抓出一大把舊書來,眼神也厲害,電子掃描儀般一掃書脊,就知道哪些該要哪些不該要。要的,他留下放在腳底下,不要的隨地丟在一旁。然后再抓,再撿

另外一人眼見“刀片男”這么麻利,猴急的他解不開麻繩,就忍不住掏出打火機,想要把那麻繩燒斷,不遠處,做為“總指揮”的李老板立馬喝止他:“龜孫,弄啥哩,想把我這房子燒了呀?別那么粗魯行不?!”

那人就很不好意思地把打火機收起來,用手指甲使勁兒地摳那麻繩的死疙瘩。

其他人也都想盡辦法解繩子,有的拿出車鑰匙,直接當了小鋸劃拉,有的差點連牙齒都用上了

老曹這貨鑰匙鏈上帶有小刀,倒也省勁兒,一挑,麻繩就斷了。

見他這么輕松,林逸就招呼:“讓我用用!”

老曹嘻嘻一笑,就把鑰匙鏈丟給了他,還來一句:“用完還我。”

麻袋終于搞開了,林逸也伸出手往里抓,一本本舊書像池塘里的鯉魚般他抓出,翻撿,篩選

其他人也全都埋頭淘書,氣喘吁吁,大汗淋淋。

李老板就蹲在一旁,抽出一根小煙,吐口唾沫,瞇了眼很享受地看著如此刺激的畫面。

自從重出江湖,他李老板已經多久沒見過這樣的“盛況”了,只見眾人搶先恐后,拼命地劃拉,生怕錯過了最好的東西。而自己就是賜予他們寶物的上帝,這種滿足感是很多東西都無法代替的,甚至和老婆過性生活時,他也體會不到這種快感。

十三麻袋的舊書,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也就一眨眼功夫,就被這些老書蟲給淘了個底朝天。

那些做法細致的老書蟲,往往這時候會把自己淘的書再“過”一遍,免得有“漏網之魚”;更有甚者會施展“空空手”絕技,從書友背后,把放在地上的書“順”走。往往看到這一幕李老板也不吭聲,只是默默記下那本書的模樣,等會兒素要大價錢,畢竟人人都喜歡的書,更容易賣高價。

差不多一個小時,這沖鋒陷陣般的淘書運動終于結束。

大家各自找李老板拿書算賬。

“刀片男”買的最多,花了差不多五百塊,所以李老板優惠給他一個麻袋,幫忙裝書,又送了他一些不吃拉近的雜書,作為回賜。

另外兩個書友也分別花了兩百多塊,書少,犯不著用麻袋裝,就拿了塑料袋這一套,然后交錢走人。

李老板現在心里樂呵,三樁生意就賺了九百多塊,今晚該喝幾杯慶祝一下了。

作為林逸的親密戰友,老曹曹一刀在這兒收獲較大,淘了10本書

《還魂草》,巴金著,新文藝出版社1956年初版,定價0.26元,如今網上賣價大約15元左右;

《患難馀生記》,韜奮著,三聯書店1958年初版,定價:0.36元,如今網上賣價30元左右;

《水落石出》,峻青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版,版畫封面,看起來很漂亮,定價:0.17元,如今網上售價60元左右;

《奇怪的故事》,[俄]屠格涅夫著,蕭珊譯,平明出版社1954年初版,定價2,900元,如今網上25元左右;

其余的就是價值稍微小一點的書籍。

孫犁著《晚華集》、《尺澤集》,山東畫報1999年版;

《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王學典、孫延杰著,山東畫報2000年版,定價22元;

《猴與猿》,劉咸著,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4年初版,定價:5,000元;

《說愛》,埃弗洛姆著,王建明、胡曉春譯,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初版,定價1.75元;

《朝鮮戰場日記》,華山著,新華出版社1986年初版,定價:2.06元。

這十本書,李老板一口價要了100元,對于曹一刀來說“貴”了一點,就討價還價,最后80元成交。合計每本書8塊錢。

相對于老曹來說,林逸的收獲就很少了,他前前后后淘了三個麻袋,有點失望,只得了三本書。分別是《古醫籍詞義辨別法》,段逸山編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初版;《新官場現形記——內閣大臣的日記》,[英]喬納森林恩、安東尼杰伊著,劉庸安、楊百揆譯,新華出版社1986年初版;《香港淪陷日記》,薩空了著,三聯書店1985年版。

這三本書都不怎么值錢,擱到地攤上也是三五塊的大路貨,可要可不要。所以林逸就又把這些書放回了麻袋里。

“唉!”林逸嘆了一口氣,看起來邂逅好書猶如邂逅美女,什么都要講究緣分,強求不得。

實際上林逸之所以會這樣感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淘書的眼界提高了,以前被他當成寶貝的書,已經漸漸入不了他的法眼,對于書開始變得挑剔,所以才會感覺“無書可淘”。

這時候,林逸只得翻看別人淘剩下的那些舊書,一本人民出版社的《聊齋志異選》,貌似自己已經有好幾本了;《三百六十行祖師爺傳說》,作為消遣可以讀一讀,沒啥收藏價值;《寂寞讀書人》,乍一看名字以為很文藝,粗略一讀,稍微失望,私人雜談,營養不高。

就在林逸心灰意冷的時候,他的眼神觸到了一本厚厚的書,黃色封面,看起來很是古樸厚重,拿起來一看卻是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殿本《春秋三傳》。

林逸為何這么高興,因為加上這本書的話,他家中藏書儼然收齊了這一套“四書五經”!

這一套“四書五經”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據世界書局本(據武英殿本影印)影印出版的,共九種七冊,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書經》、《禮記》、《周易》、《春秋三傳》。淘到其它書并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除了《詩經》和《周易》分別花費25和20元外,其余幾種沒有超過15元的,有的甚至不到10元。

所謂的“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簡稱,因刻印書籍的機構設在武英殿而得名。

好書如美女,而殿本堪稱美女中的極品,唯一的缺憾應該是“整容”之弊有些古書上的文字被別有用心地改掉,清代文禁之嚴是歷史上有名的。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否定其“美女”的本質,因為這與那些因先天的丑陋而整容是截然不同的殿本所用的底本本就是玲瓏剔透的“美女”,刻工們只是略施刀斧,把她們打磨成稍稍不同的“美女”,清奇的骨骼是沒有變的。武英殿所刻圖書獨具風格,集中反映了當時學術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刻書質量高,開精寫、精校、精刊之風;書品寬大,墨色光澤盡善盡美。然而,在中華民族保守苦難的時候,武英殿也沒能逃脫它的厄運1901年,殿內版籍因兩次失火化為灰燼,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浩劫。

還記得前幾天,林逸翻過的廣益書局發行的《校正學庸章句》,初見之時也覺驚艷,比現代排印本更加悅目;可是與殿本相較,只能相形見絀,黯然失色了。廣益書局本《校正學庸章句》與殿本《大學中庸論語》都是朱熹章句集注的版本(前者少序言),都是楷字刊印,但兩相比較,一個如矮胖氣虛的粗婦,一個是高挑精神的璧人,不可同日而語。

此刻,林逸拿了這本《春秋三傳》毫不遲疑地問那李老板,“這本多錢?”

那李老板早關注林逸很久了,別人淘書都是一淘一大堆,偏偏這貨磨嘰半天才淘一本書,也太不給面子了;再一看林逸的模樣,哎呦嘿,認識,不是以前買了自己線裝書,被自己坑了一把的那個“二百五”嗎,聽說現在出了名,還是什么“撿漏大王”靠,這種人是怎么混出名的?那些人都瞎了眼睛嗎?于是就對林逸有些輕視,乜斜著眼睛瞅了瞅了那本書,翻開一看,繁體字,還是豎版的,就獅子大開口說:“一百塊!”

林逸:“……“

“老板,你看清楚,這本書沒有那么貴吧?”林逸雖然有錢,卻不是冤大頭。

“這書可是好書,‘春秋’懂嗎,關公讀的那種……別以為我學問少,這本書是古籍版本的,很難遇到……1987年,距離現在差不多二十幾年了,品相又這么好……”李老板裝作很在行地評價道。

林逸哭笑不得,像這種舊書擱在網上頂多30元就不錯了,就算搭上郵費也不過30幾塊錢,這李老板竟然開口要100,還真是想錢想瘋了。

就在這時,他鼻翼聳動了一下,忽然被一縷幽香吸引了,目光望去,卻是擱放在書架上的用報紙包裹著的一摞舊書,忍不住問道:“那些是什么?”

李老板嘿嘿一笑,眼珠子轉了幾下,說:“那就是我給你們說過的撿會來的那些民國書……不過可都貴得很,你買得起嗎?”眼神中充滿了輕蔑。

林逸沒發話,老曹可就忍不住了,“老李,你別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知道我們是怎么來的嗎?開車來的!開的什么車?路虎!”

原以為這幾句話就能把李老板震住,可是李老板偏偏是個“車盲”,別說路虎了,連byd是啥玩意都不知道,只知道電動車有幾個品牌挺厲害,什么小刀,小鳥,雅迪和歐派。

所以李老板就鼻子一哼,嘴巴一撇說:“別說那些沒用的!這些書總之很貴,不買就靠邊站!”

老曹氣得吹胡子瞪眼。

林逸則微微一笑說:“那可以看總可以吧?”

李老板狡猾地笑了笑,說:“成!”(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舊書大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