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大亨第一百六十三章.拍賣界大地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舊書大亨 >>舊書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三章.拍賣界大地震

第一百六十三章.拍賣界大地震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6日  作者:鑌鐵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鑌鐵 | 舊書大亨 

上學的時候,林逸清楚地記得老師說的話,“在社會主義社會,人和人都是平等的,是沒有階級之分的”。下學以后,林逸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開始也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可事實是,人分三六九等。當你做服務員的時候,不能得罪客人,當你做保安的時候,還是不能得罪客人。大街上拉板車的人是一個等級,開轎車的人是一個等級。大熱天下田種地的人是一個等級,去掏錢去健身房鍛煉的人又是一個等級。

說白了,這就是個等級分明的社會,說人人平等的不是傻子,就是騙子;相信人人平等的,不是白癡,就是低能。

林逸不白癡,也不低能,所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比起“人人平等”這話,他清楚地記得老媽說過的一句話,“你的錢,他的錢,裝進口袋才是自己的錢!”

所以,林逸就很市儈地向海百川索要一百萬。

你不是說要聘請我嗎,可以,先拿一百萬再說。

對于林逸如此露骨索要,海百川有些走眼,在他心里也許把林逸當成了具有文藝氣息高級趣味高尚追求的小青年,可是這位小青年瞬間變得“愛財如命”,這讓海百川有些發愣。

幸虧這里是香港,香港本身就是萬惡的資本主義金錢社會,海百川在稍微一愣后,立馬拍板道:“好!”

一百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海百川也不是出不起,不過作為商人,絕對都是那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在林逸能夠拿到100萬之前,海百川海老板的要求是,林逸必須把他手中這幅王鐸詩稿交給他們來上拍。

在這之前,林逸也早清楚了這其中的貓膩,無非是新世紀公司拿了詩稿安排一個底價開始起拍,然后拼命炒作,自己找托把拍價提高,直到打破“歷史記錄”,“震撼香港”,就算成功了。

整個過程就是“左手倒右手”,新世紀拍賣公司無非付出一些宣傳費,得到的卻是“打破歷史紀錄”的好名聲。

林逸呢,也不吃虧,詩稿還是他自己的,還可以寄存在新世紀,每年可以收利息,另外,還有百萬年薪的崗位。

所以在接下來的兩天里,林逸就放開了一切,盡情地享受在香港旅游的生活,根本就不去管新世紀這邊拿了自己的詩稿如何去折騰。

內地人來香港,一開始全都抱著很多美妙的幻想,認為香港就是天堂。實際上真的到了香港,才發覺,這其實就是一座老城,香江并不是太大,高樓并不是太高,著名的金鐘廣場,時代廣場和上海,南京那種大地方的購物區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內地。

蘇雪,徐大少,岳漢,王振,以及江東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找自己感興趣的事兒去做。

徐大少去找傳說中的男人天堂“大富豪”,蘇雪去購買免稅商品,香水,衣服,名牌包包,三位老爺子則不約而同地鉆進超市大肆購買嬰兒奶粉,尿不濕。

林逸呢,唯一目標就是香港舊書店。

首先,林逸光顧了自己篩選后的第二家書店,僅次于“神州舊書店”的“新亞書店”。

新亞書店在港島也是大大有名的,1968年就成立了。老板蘇賡哲是個學者,據說和內地藏書家陳子善是好朋友。書店位于旺角的洗衣街上,林逸慕名而往,發現賣的大多是大陸書,有一點小小的失望。不過仔細挑揀,還是能找到一些喜歡的書。

林逸淘書的時候,蘇先生的母親在柜臺上打理,沒見到傳說中的蘇老板。于是林逸就挑了一些港臺版書,同時還買了蘇老板的著作《郁達夫研究新文學史上一個悲愴的回顧》,還有一本1959年新亞研究所印行的牟潤孫《注史齋叢稿》,據說這個新亞書店和新亞研究所還有些關系。他們的古書現在都拿來拍賣,一般都不會擺出來。

從新亞書店下來,西洋菜步行街人頭攢動,竟然讓人有些恍惚。

在香港淘書,馬不停蹄,第三家書店就是實用書局。

實用書局位于油麻地文明里的一座大廈里,林逸初次去淘書,很多規矩都不懂,比如說去那里的時候要跟底下看門的老者說一聲上實用書局他才會給你開門。

店主龍良臣先生已經95歲高齡,他一般都在椅子上昏睡,林逸也不忍心吵醒他和他聊天,估計他醒著時也聊不了什么,只能和看店的小姑娘聊幾句。幸虧林逸長得俊秀斯文,聊了幾句,那個香港小姑娘反倒主動起來,甚至問林逸什么時候有時間,可以做他的導游。見小姑娘眼神朦朧,林逸就知道要糟,自己是來淘書的,不是來泡妞的。于是就鐵著心拒絕了她好意。小姑娘眼神從朦朧變成了哀怨,林逸卻無可奈何,想必小姑娘一直在這書店打工,被拴在這個籠子里,難得遇到談心的同齡人,又情竇初開……唉,還是算了吧。

林逸在這家書店淘到了錢鋼的《舊聞記者》,因為原來在網上看到說大陸版的有刪節,在那邊的書架底層看到港版,小小的開心了一下。更高興的是買到了彥火(潘耀明)送給詩人犁青的簽名本《彥火散文集》,還買到了小思教授的《香港故事》和《香港文學散步》,曾敏之的散文集《聽濤集》,還是有一些收獲的。

香港淘書第四站,梅馨書舍。

該書店位于旺角鬧市一座大廈的六樓,林逸去的時候因為沒有抄下地址,還是問了附近的人才找到的。店內非常溫馨,有沙發可以讓人坐著閱讀,書也是堆得很多,林逸在那里買到了余世英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等書,但沒和老板聊過天。后來林逸從網上看到梅馨書店老板鄭廣文的自述文章,知道他也是一個愛書人,因為喜歡買書于是干脆就開了家舊書店,將職業和愛好結合在一起,平時沒事也就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書,但是在旺角這種寸土寸金之地能否經營得下去倒是個問題。

就這樣,一眨眼三天時間過去了。

就在林逸樂不思蜀地在香港瘋狂淘書的時候,香港拍賣界卻發生了大地震。

拍賣界崛起新秀“新世紀拍賣公司”,祭出稀世珍品王鐸贈湯若望錦綾詩稿真跡!

經過若干專家學者鑒定,此詩稿誕生于清康熙年間,乃神筆王鐸為一位外國來華傳教湯若望所書寫的一卷詩稿。

湯若望(字道未)于1622年抵華,稍后,在徐光啟的請求之下,獲朝廷征召參與歷局的修歷工作,開始其在中國明、清兩代政府中長達三十八年的服務生涯。康熙元年,湯若望在管欽天監監正事十八年之后,終獲敕封為光祿大夫,并得以用一品頂帶、著繡鶴補服,成為歷史上在中國任官階銜最高的歐洲人之一,并為極少數獲封贈三代以及恩蔭殊遇的遠臣。

王鐸于順治二年在南京降清,并隨清軍將領多鐸抵達北京。或因聽聞舊識湯若望已于前一年十二月接掌清欽天監,乃決定手書一卷相贈,內容則選擇他在崇禎年間贈給湯若望的七言律詩四首。雖然在此詩稿中從不曾明白指出他書寫的目的,但因王鐸當時貧病交加,他顯然希望此一舊作能令新貴湯氏憶起兩人先前的交情,而加以周濟。

不過以上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卷詩稿本身的“故事”,按照王鐸自己所說,“道未先生(湯若望,字道未)學通天人,養多玄秘,心服其為人中龍象也。予曾書一卷,被盜竊去,因再書此,今裱成,再奉以贖遺失之愆.……”

這里所謂的“再書此,今裱成”,就是書畫界珍貴藏品,大名鼎鼎的《贈湯若望詩冊》,而被盜去的初始詩稿,無疑,就是這卷即將上拍的“詩稿真跡”!

因此,當這卷“錦綾詩稿真跡”即將上拍的消息一經傳出,立馬就轟動了整個收藏界,不管是香港的,還是內地的,臺灣的,東南亞,甚至美國,英國,法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凡是喜歡書畫收藏的大家名人,全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香港這個小地方,想要一睹為快。

可以說,這次新世紀拍賣公司,靠著手中這卷詩稿法寶,給收藏界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

短短三天,新世紀拍賣公司附近的酒店基本上都住滿了客人,甚至連稍微高檔一點的大酒店也被包了下來。

那些收到新世紀拍賣邀請函的大佬們,全都嚴陣以待,思忖著用什么價位該怎么把這件珍品拍到手。沒資格參拍的書畫愛好者,則無不挖空心思想要搞到一張邀請函,目的很簡單,只是想要看一眼這件稀世珍品。

而作為這件寶物的持寶人,林逸卻還在悠閑悠閑地翻弄著自己淘來的那些書籍,也許對于他來說,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寶貝,不過就在這時,咚咚咚,有人敲響了他的房門。(未完待續。)愛尚


上一章  |  舊書大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