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有晴天第四章 家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重活有晴天 >>重活有晴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家鄉

第四章 家鄉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5日  作者:貓素  分類: 言情 | 現代言情 | 都市生活 | 貓素 | 重活有晴天 
現言


禾源鎮地處閩省西北,建置始于唐朝,是國內歷史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建東西南北四個城門。

在林梓晴前世讀高中的時候,經過政府的開發,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

這里有近200間青磚琉瓦、雕梁畫棟、氣派非凡的明清時代豪華民宅,一條長達半公里的青石板土街和數10條卵石鋪砌的古巷道;

這里的書院曾培育出眾多位進士,鎮上有眾多的宗族祠堂、家廟也是古鎮的特點。

古鎮分布著近百條縱橫交錯呈網狀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長或短,或寬或窄,高墻窄巷,古樸幽遠。古民居鱗次櫛比。

林梓晴出生的村子就在古鎮上,村名跟鎮名是一樣的。

古鎮保留了完整的古巷,縱橫交錯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間鋪青石板,兩邊鋪鵝卵石,有的全部鋪河卵石。

林梓晴小的時候住的房子就在一個巷子內,這個巷子因為住了很多謝付兩家的族人,所以名字就叫謝付巷。

她們家住的是清朝期間留下的一個建筑,外觀為斗磚封火墻的四合院式,有徽派建筑特點,占地面積約600余平方米。名字叫“施宅”。

大門是隨墻門,里共3座院落,由前廳、過道、住所、閣樓部分組成,這個院子是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南側有木構二層護厝。

大院里現在留有6戶人家,是這巷子周圍其他宅院比較少戶人家的宅子。

里面住著她的三伯父一家,叔公一家,李姓祖孫三家,李家兩位老人帶著小兒子住在西面六間廂房。

前廳右手邊住的是他的女兒李秀蓮女婿王忠良一家,以及兒子李成貴一家。

現在這個宅院的墻面已經斑駁,大門也脫漆,門上的2個門環已經銹跡斑斑。

施宅的大門正對面跟是清朝時期的縣丞署,民國九年(1920年),基督教會在此辦起一所初級女子小學,1940年輟。現在里面大多住了付氏族人。

施宅的左邊是清朝時留下的提督府,“潘家園”里面住了10幾戶潘氏族人。

在施宅跟付氏族人住的宅子中間有一個曬谷場,往右下角有一個小一點,2進廳的院落住了兩戶黃姓人家。

施宅的正右邊,住的就是謝氏族人住的“謝氏莊園”。是一個占地兩千多平米的四進大院落,里面天井非常寬大,種了幾株百年老樹。

施宅后面的,是古鎮最有名的“李氏大夫第”。李氏家族“一門九大夫”,在宋朝更是出過一位“丞相”。

里面住著祖孫四代,李氏大夫第它的門樓磚雕精致細膩,人物形態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八字面的墻上有四幅《三國演義》里的典故,還有雕刻精美的松、竹、梅、鶴、鹿、麒麟等組合的畫面,大門口有兩只大青石雕刻的獅子。

林梓晴牽著媽媽的手走在巷子的青石板路上,眼睛看著腳下的石頭,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仿佛自己身在古時。

想想自己回到了小時候,又走上了這條熟悉的小路,還是覺得一切如幻似夢……

“到家了,還是家里好。”林文山深深的吸了一口空氣,大聲的笑著說。

林梓晴從思緒中回神也輕輕的跟自己說了一聲“家,是啊。一家人都在一起,在這個家,真好!”

林梓晴的家在院子里中間天井院里東面,有三間房,原來是林梓晴大伯父家住的。

大伯父一家搬到小學住以后,等林文山婚后分家時,這些房間就都留給了林文山。

大的一間帶有閣樓,林梓晴的爸爸媽媽還有弟弟住一起,林梓晴自己一個人住隔壁小的一間,她的房外連著一個過道,里面是一個放谷子的小房間,廚房就在隔壁。

林梓晴的光頭造型以及頭上的傷,引起了大院子里大人跟小孩的關心跟好奇。兩個堂姐來看她時還拿了一些山上采的野果子,她的三伯父林文南就拿來了一籃子新鮮的菜還有抓的一桶泥鰍,黃鱔。

“泥鰍黃鱔賽人參”可以滋補血氣,村子里的人都很喜歡吃,還有幾道本地特色菜是用泥鰍做的。

林梓晴上輩子就不愛吃泥鰍,這個事,也是等她再長大一點,三伯母才知道,后來每次去他家吃飯,做了泥鰍會特意擺在離她遠一點桌面那。

叔婆看到她受傷的腦袋,隔天就送了一罐燉豬腦。林梓晴聞不來豬腦的味道,沒有吃幾口,但是軟糯的豬腦口感居然讓林梓田很是喜歡,就都進了他的小肚子里。

回來兩天,林梓晴出門的時候,周圍鄰居跟各家的小孩子也就都知道了她腦袋被砸到的事,有跟林文山關系好的來看望了下,有些小孩子看到她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的光頭。

以林梓晴現在的思想,根本就不會介意那些小屁孩的好奇目光。她現在身體瘦小,為了不讓自己在一堆小孩子中不小心受傷,她這些天也很少找他們玩。

回到家以后,媽媽就跟以前一樣白天出去集市的街上賣一種仙草做的黑色涼凍,以及煎的小三角糕跟油炸春卷。

本地的仙草凍跟后世流行的“臺灣仙草凍”有點不一樣,吃的時候用竹篾劃碎,倒上用冰片薄荷配置的水,跟一點白砂糖。涼滋滋的很可口,現在一碗才賣2毛錢。

譚麗云用從娘家帶回來竹做的小背簍帶上林梓田去鎮上的集市,想著這次回娘家花費了不少,想補貼下家里用度。

林文山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9月開頭了,在這個地方稻子是一年兩熟的,現在二季稻已經到了收割的時候,走的時候讓他的三哥林文南一家幫忙,現在每天需要去曬谷子。

家家戶戶曬谷子都是叫的家里的小孩子看著谷子席,偶爾用木頭做的大耙子,耙一下。林梓晴會跟著到曬谷場那去看看,但是林文山不會讓她待太久,怕曬到她的頭。

在家休養的期間,隔壁付家院子里一個熊孩子付家寶,有一天看到她沒有戴帽子的樣子,居然給她起了個外號“破南瓜頭”。

被林文山知道了以后,單手拎住他的衣領放在他的父親面前,狠狠的批評了一頓。

付家寶的爸爸其實是林文山表姐夫的親弟弟,他們家開了一間服裝鋪子,在這附近也算是過的比較寬裕的家庭。

他過了一天就買了一斤糖果,還有10個雞蛋跟一袋面條送了過來。說給林梓晴補補身體,林文山推拒了一下,后來還是收下了。

林梓晴的左腦紗布除掉那天,她拿著鏡子照了照,鏡子里出現了一個長著白皙的小臉,彎彎的眉毛下嵌著一雙丹鳳眼,漂亮的眼珠黑白分明,睫毛很長,秀氣的鼻子,微紅的小嘴。

林梓晴看了看自己,臭美的想,還行嘛!還是滿可愛的。

她的頭皮上面有一彎像月亮一樣的傷疤,寬度5毫米左右細細的,用手摸摸疤痕那中間還有一點點凹下去,感覺有五毛錢硬幣大小。

這塊地方以前的時候都沒再長出頭發,心里想著以后技術發達了,可以去種植頭發。

現在因為才長出不到一厘米長,所以她還是整天帶著帽子。也不出去玩,只在大院里走動走動。

林梓晴回到村子里的時候幼兒園也早開學了,林文山就沒有先把她送去幼兒園,想讓她在家里多休養些天。

為了讓她多認字,算術,找他在鎮上幼兒園當老師的大姐林玉梅,從她那拿了幾本幼兒讀物回來……


上一章  |  重活有晴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