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黎恩的組合拳下
類別:小說同人作者:爛衣奸少書名:
七曜歷月14日。㈧㈠%8⒈
一波大新聞以驚人的度席卷了整個帝國,除了在的掌控之下的傳媒企業,其他所有的報刊雜志電臺都緊急售了特刊。
特刊只有薄薄的一張紙,沒有附加任何評論,上面刊登了一份聲明,由帝國元尤肯特三世表的最新聲明。
聲明之中,尤肯特三世以帝國皇帝和亞諾爾家家主雙重身份揭露了凱恩“偽帝后裔”的身份,并痛斥了凱恩占領帝都之后種種罪狀。
目無法紀,起兵叛亂,霸占皇宮,驅逐皇室,假借皇帝之名下達旨意,擅自罷免政府官員等等。
每一樁每一件都是輕則終身監禁,重則直接斬甚至牽連家族的大罪。
羅列完這些罪狀,尤肯特三世對全國人民道歉,因為自己識人不明,被心懷叵測之徒所蒙蔽,以至于帝國內亂,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現在,他醒悟了,希望帝國的臣民們也能醒悟,不要再助紂為虐。
他會以帝國最高元之名,以亞諾爾之名保證——只誅惡,其余人等只要及時醒悟,與反賊劃清界限,一概既往不咎。
聲明的最后,尤肯特三世向全國出號召,無論是正規軍還是領邦軍,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請履行一個軍人,一個帝國子民的職責,保家衛國,驅除反賊,還帝國一個朗朗乾坤。
聲明一出,舉國嘩然。
上至公卿貴胄,下至販夫走卒,無人不在議論此事。
偽帝歐特魯斯,在帝國文化中已經被徹底妖魔化的存在,這樣一個終極大反派大魔王竟然還留下了后裔!更夸張的是,這個后裔竟然成為了之,凱恩家的當主身份,而且還效法祖先,讓帝國又一次陷入動蕩之中!
這怎么可能?
可能,因為表這份聲明的是那位帝國最偉大的中興之祖,那位討伐了“偽帝”的德萊凱爾斯大帝的直系后裔,現任帝國最高元,并以皇帝之名,以傳承了千年之久的亞諾爾之名作出雙重保證,這就足夠了。
哪怕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哪怕事情再荒誕,大部分帝國人民仍是選擇相信陛下,這就是統治這片一千年的亞諾爾家的公信力,也是黎恩敢于披露凱恩真是身份的底氣所在。
風向一夜之間生了轉變。原本與正規軍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的局面瞬間倒向了正規軍一邊。
占據了“大義”的正規軍氣勢如虹,失去了“大義”的人心惶惶,陷入分崩離析的邊緣,聯盟總帥凱恩公爵更是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這就是黎恩昨晚對克洛和薇塔說的“大新聞”,也是他計劃的最后一個步驟。
計劃一共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挑釁——轉戰各地,在克魯琴和諾帝亞搞風搞雨。
第二步,打臉——引誘凱恩集結高端戰力至悠米爾決戰,以先行披露“偽帝后裔”一事逼迫凱恩撕破臉皮,斷其退路。
第三步,掏心——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擊,救出皇帝一家,令敵人失去“大義”。
第四步,奪命——請皇帝陛下表聲明,直接摧毀敵人的根基。
整套計劃就如一套組合拳,環環相扣,一拳接著一拳,招招直至要害,打得凱恩與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招架?他們居然還能招架?
當然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這條蟲子還沒死,垂死掙扎也在情理之中。
凱恩公爵以及背后的凱恩家族能夠組見動叛亂,奪下帝國半壁江山,自有其獨到之處。
在得到黎恩重創大宗師,救走皇帝一家的第一時間,凱恩公爵——先了一通火,把桌子上的東西全給砸了。嘛,這也是人之常情,志得意滿地殺向悠米爾,到頭來不僅沒有達成目的,還反被人擺了一大道,大起大落之下,再深的城府也未必繃得住。
等心中的怒氣宣泄得差不多了,凱恩收拾心情,迅召集人手,商討應對之策。
面對危機,凱恩一系的辦事效率非常高。在皇帝被“劫走”的兩小時后,凱恩就以的名義布懸賞,通令天下:
悠米爾領主家養子,黎恩·舒華澤亡故皇恩,大逆不道,伙同一干逆黨劫持陛下,現懸賞一千萬米拉通緝此人及其同伙,生死不論。
另,如有人能提供此人與其同伙的情報,將視情報價值予以獎勵。
懸賞之后還附帶了一條公告:黎恩·舒華澤此人居心叵測,很有可能會假借陛下的名義表不實消息,希望民眾擦亮眼睛,不要被其蒙蔽。
此番應對不可謂不及時,不可謂不正確,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
一方蓄謀已久,另一方倉促應對;
一方陳述事實,另一方竭力狡辯;
更不用說一方奉迎天子,名正言順,另一方失去“大義”,只能走“曲線救國”的策略。
在絕對的優勢下,凱恩一方的應對不僅沒有取得他想要看到的效果,反而在陛下的聲明表后被說成“惡人先告狀”,被民眾戳著脊梁骨痛罵。各種抗議的聲音通過不同渠道傳到凱恩的耳朵里,令他心煩意亂。
更令凱恩不安的是,不僅是來自外部的抗議,內部也開始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某些先前被壓制的野心家又開始上躥下跳,陰謀奪取他總帥的位置。
就像黎恩對克洛說的那樣,凱恩根本沒有時間和力氣對他們火,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度過危機。
可惜,辦法還沒有想出來,卻等來了艾爾巴雷亞家,海恩斯家,羅格納家的質問。
另外三大名門要求凱恩家必須給出一個讓他們滿意,讓整個帝國滿意的說法,不然將遵照陛下的命令,與“反賊”劃清界限!
望著眼前加蓋有三大名門印章,措辭嚴厲的質問信,凱恩只覺眼前天旋地轉。
失去意識之前,他聽見了管家焦急的呼喊:
“公爵閣下!!!”8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