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風流第兩百二十一章 盡入舞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門閥風流 >>門閥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二十一章 盡入舞臺

第兩百二十一章 盡入舞臺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5日  作者:水煮江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水煮江山 | 門閥風流 
章節正文


歷陽郡原屬淮南郡,公元304年晉室劃歷陽縣與烏江縣,二縣獨成一郡,為歷陽郡。歷陽縣左倚大江,右控天險昭關,東依天門梁山,北環濠滁之水,地理位置獨享上天之賜。

由南入北進淮南,歷陽乃必經之路,是以便有‘淮南之藩維’一說。當然,由北入南,歷陽亦乃首當要沖,故而又為‘江南之屏障’。

如此南北中轉之地,理應繁華無比。

然,當劉濃與袁耽并肩行于歷陽縣城時,卻被眼前所見這一幕所驚愕。即便劉濃在進江北以前早已心有準備,也不禁呆怔半晌。

這便是歷陽縣城?

灰褐色的城池破敗不堪,坑坑洼洼的街面上污水橫流,隨處可見伏地而臥的爛布堆,袁氏部曲走上前一腳踢去,那些爛布堆一陣蠕動后,顯現出一張張麻木而茫然的臉。

街面兩側的商肆無精打彩的開著,不時有人進進出出,間或得見有人拉著小孩往商肆里一扔,商肆管事木然遞過一片巴掌大的肉脯,亦或幾枚五株錢。

那小孩站在門口,歪著腦袋看家人離去,眼睛沒有轉動,嘴唇蠕了兩下。商肆里的隨從走過來,“啪”的一耳光落下,小孩捧著臉,也不哭,默默的跟著隨從而去。

郭璞皺眉道:“按晉律,販奴需經公署草市,此屬私販,為何不禁?”

袁耽挑眉道:“殺之不絕,禁之何意?”

再往里走,黑壓壓的人群堵塞了道路,袁氏武曲抽出腰刀,對著人群一陣狂喝,人群如水而散,紛紛奔到樹下,藏在墻角里,躲在草叢中,探著一雙雙古怪的眼睛,看著劉濃一行人。

“仙人……”

“仙人也,夢中乎,可解苦難乎……”

當劉濃走過一群跪匐的人時,有人抬起頭來看著他,眼神帶著痛苦的掙扎,劉濃瞇著眼看去,此人渾身上下骯臟無比,面目被一層黑乎乎的,分不清是油漬,亦或灰土的物什掩蓋。但他的頭上卻分明戴著一頂儒冠,雖然那儒冠破破爛爛,仿若鳥窩,但依舊端正。

“唉!”

袁耽長嘆一口氣,本欲打趣劉濃,卻委實難以出口,悵然道:“此乃新入流民,豫州之戰綿延千里,歷陽接納流民過萬,早已不堪所負。”

郭璞看著四周人群,眉頭越皺越緊,沉聲道:“適才入城之時,眼見荒田無數,為何不事耕種?”

一名袁耽文吏,搖頭嘆道:“人心浮游,不事耕種。”

聞言,袁耽嘴角一裂,看向劉濃,故意問道:“瞻簀,可知何故?”

劉濃道:“想必有二,其一,荒田有主,其二,民恐春方播種,秋已逃,故而不種。”

“然也,瞻簀且隨我來。”

袁耽淡然一笑,卷起袍袖,大步而走。

百名袁氏部曲分作兩隊,一隊居前持刀排眾,一隊居后不時眼望四周,神情盡皆謹慎。郭璞忍不住,再次問道:“為何防備?莫非草民敢行逆上乎?”

文吏冷冷看了一眼郭璞,不答反問:“尊客可知,上任主薄與典臣,亡于何人之手?”

“莫非……”郭璞神情一怔,慢慢轉頭看向身后那些四下游離徘徊的人群,忽然間,恍覺那些麻木臉,瞬間一變,化作噬人兇獸撲來。

郭璞渾身一抖,打了個激淋。

文吏不屑的笑了笑,淡聲道:“尊客莫驚,那是一年前之事,自我家郎君來到此地,已無人敢行逆亂。”

郭璞卻仰天嘆道:“怪道乎,王處弘身為歷陽郡守,卻居豫章遙鎮而不臨。此地,近乎蠻夷也!”

這時,街道上迎面而來一群人,怕不有上百,盡皆束刀。

為首之人身穿寬衣錦袍,懷抱黃毛麈,待看見袁耽,那人快步迎來,揖手道:“見過,袁典臣。”

袁耽淡然還了一禮,并未作言,待與這群人相隔已有百步,袁耽看了看郭璞,突然問劉濃:“瞻簀可知,適才那人乃何人,去向何地?”

“應是本地士族,前往方才途經之處,圈奴。”

“然也,民,臥于街,游于巷,不思種,圈之為奴,此乃下下策,卻乃不得不為。五載前,方才那人只是一名破落商戶,而今卻坐擁良田五千頃,皆屬私產且未行上報。袁耽睜眼復閉眼,縣中士族也競相圈田霸奴,糜亂若濤波。且待三年,三年后,嘿嘿……”

袁耽裂嘴一笑,朝著劉濃擠了擠眉,又伸出右手,淡然在左手掌心一劃。

劉濃眼底一縮,心中憂慮卻頓減,回以袁耽一笑。

方才,他一直在替袁耽憂心,現下卻知袁耽早非昔日,先積威,再安民,分化勢力,徐徐以圖他日,進退已然有據,事也有輕重緩急之分,袁耽已投水而攪水也。

穿過城北,來到城南,面前豁然開朗。

一群衣衫略顯整齊的人正在修補街道,其間有人走來走去,不時東指西點,辯其人模樣,應屬郡中濁吏。見了袁耽紛紛揖手,袁耽默然點頭還禮。

繞道而行,來至城南之墻。

一眼之下,心胸猛然大開,但見城墻上爬滿了人,上上下下一片忙碌,不時傳來陣陣吆喝聲。

一行人來到五丈高的城墻上,迎風而立,袁耽指著東面,笑道:“此城,昔日毀于胡騎之下,去年來時,此墻僅有丈高,城門不存,墻石藏于雜草。袁耽到此,首要之事,便是重筑此墻。”

郭璞問道:“役夫從何而來?”

袁耽背著手,笑而不語,劉濃也有心考究這文弱的郭璞,反問道:“依參軍之見,當從何來?”

當從何來?郭璞眉梢一拔,捋了捋三縷黑須,左右一陣顧,眼光忽然一滯,似有所得,笑道:“若郭璞所料未差,役夫皆來至本地士族。”

袁耽文吏道:“按晉律,每年夏冬行役,此乃春也,無役可發。”想了一想,又補道:“郡中存糧不足以納流民,是以流民不從。”

郭璞笑道:“此有何難,不過,暗置律,明換役爾。”

“哈哈……”

聞聽此言,袁耽與劉濃齊齊朗笑,二人常年書信來往,此策,正是劉濃與袁耽共出。

兩人走到一處墻樓前,劉濃輕聲道:“彥道,江北與江南大異,君行此道亦乃為時所迫,然,歷陽畢竟緊臨江南,恐惹人非議,可有想好應對之策?”

袁耽看著熱火朝天的四野,冷聲道:“欲有所成,必有所失。瞻簀勿需為袁耽憂慮,袁耽已有后謀。”一頓,挑了挑眉,笑道:“瞻簀,袁耽雖居江北,然,亦聞君之喜事連連,我家弟妹乃吳郡驕傲,江左畫魂,嘶……”

言至此處,一聲長嘶,嘖嘖嘆道:“袁耽常思,當是何等女郎,方可配得瞻簀。瞻簀,可有弟妹畫像乎?”

“彥道,何故打趣劉濃也!”劉濃半半一揖,嘴角上揚,忽然想起一事,笑道:“臨走時,無奕一再托我問彥道一事。”

袁耽道:“何事?”

劉濃正色道:“無奕問,彥道幾時成親,他好與彥道締結姻親。”說著,面色一沉,嘆道:“唉,君可知,無奕已醉后許諾,日后若得女,劉濃若有男,理當結為夫妻。苦也,苦也……”連連搖頭。

“啊?!”

“哈哈……”

袁耽神情一愣,俄而哈哈大笑,猛力的拍著劉濃的肩,一口氣咽住,順不過來,喘氣道:“瞻,瞻簀,君,君竟也學人打趣,此,此舉……”

劉濃笑道:“此舉何如?”

袁耽面上的笑容包也包不住,怪模怪樣的道:“此舉,仿若未出閨之怨女也!不適于君,不適于君……”笑得前仰后俯,笑聲朗朗而傳。

劉濃微笑,面上卻帶著苦惱,謝奕醉后所言并非為虛,醒后他尚一再強調,倆人相約,莫論前途幾何,日后斷不負諾,故而,劉濃心中陣陣悵然:莫非,我之子,將娶謝道韞乎?!嗯,兒啊,命好,父博聲名子繼承,取得千古奇女子……

半晌,袁耽直起身,看了看天色,一拍腦門,笑道:“險些忘了一事,瞻簀,且隨我來!”

劉濃道:“何往?”

袁耽甩著衣袖,頭亦不回地指了指城墻內外,揚聲道:“莫非,君以為,而此便是江北之風彩乎?來,來來,袁耽帶君領略,領略……”

江北之風彩!

再入城內,行往城東。

一路上,袁耽腳步飛快,劉濃恍然發現,他竟棄了木屐,穿著高邦步履。行進間,帶著風發意氣,眉骨間,更多幾許堅毅。匆匆一載逝去,莫論謝奕,亦或袁耽,身邊的人都在改變,便是身居廣州的祖盛,已非昔日戲水奪雞蛋的無憂少年,而自己,即將千里北上。

英杰,盡入舞臺。

燈籠,斜掛飛檐。

袁耽與劉濃并肩來到燈籠下,袁耽仰著頭,指著燈籠笑道:“一入此間,可舍繁華,可棄煩憂。”

與此同時,廣陵渡。

桓溫一步邁下高聳的兵船,回頭看了看南岸,但見紅日垂江,灑下鱗波汪洋,而江南則靜靜的臥在煙云之中,伴隨著萬道霞光,盡展美輪美奐身姿。

江山如畫,讓人情不自禁的發出一聲輕吟。

身側的近隨道:“郎君,入城否?”

桓溫注視著江南,眼神迷惑,默然無言。

近隨加高聲音,喚道:“郎君!!!”


上一章  |  門閥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