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奉文留守防線完全是個意外,作為東條英機的副官,山下奉文在撤退前奉命到前線檢查防御情況,督促留守部隊堅決抵抗,為主力撤退贏取時間。在返回的時候山下奉文乘坐的吉普車為了躲避華軍空中威脅,離開道路后壓中地雷,山下奉文昏厥,等醒過來時大軍已經撤退,東條英機的命令是山下奉文率領留守部隊抵擋華軍——主力部隊不可能等著山下奉文回來再撤。
當華軍三輛坦克出現在陣地前面,主要的反坦克手段全部被摧毀后,山下奉文的指揮再也起不到扭轉乾坤的作用。擲彈兵伴隨著豹式坦克突入日軍陣地,精銳的擲彈兵用強大的火力沿戰壕清掃,坦克同軸機槍和航向機槍將子彈射入任何映入眼簾的敵人。
日本人的抵抗出乎意料的堅決,即使在陣地被突破都沒有后退一步,就在戰壕里和擲彈兵、豹式坦克展開近戰。不少日本兵試圖靠近豹式坦克,用手榴彈或者**包襲擊,坦克內緊張的機槍手時刻注意著四周,祈禱自己不要陰溝里翻船。
“敵人太多,我們的擲彈兵被糾纏在戰壕里,建議撤退!”113號車長不得不掀開頂蓋,爬在那里以獲得更好的視野,四周試圖攻擊坦克的日本兵太多,失去了擲彈兵的保護,豹式坦克目前的處境很不利。
“同意,必須撤退!”115號坦克車長也大喊道,通過候補通話器得到消息的114號車長李飛也表示同意,他正面的敵人同樣不少,日軍大約一百多名士兵躲在小樹林里,面對豹式坦克和后面十名擲彈兵死戰不退,坦克受到威脅,擲彈兵已經有兩人被擊中。
沒那么容易撤退,攻擊小樹林的李飛和后面的擲彈兵還好,分布在日軍陣地內部的擲彈兵們很難短時間內聯絡上。誰也想不到這么一個小小的村莊里竟然有如此多的日本士兵,他們像土撥鼠一樣鉆出來咬上一口,然后迅速退回去。即使沒有大口徑反坦克炮,**包、反坦克地雷、集束手榴彈等同樣可以對坦克造成不小的傷害。
可以說李飛的指揮出現了失誤,其實早在看到日軍三門反坦克炮時就應該想到,擁有這個數量反坦克火力的話,里面的步兵也不會少。長久持續的勝利讓華軍軍官和士兵們都帶著些驕傲情緒,輕敵的思想非常普遍,但殘酷的戰斗證明,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對手。
幸運的是一個連的擲彈兵及時趕來支援,營部接到李飛的求援請求,機械化的步兵乘坐裝甲車和卡車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殲滅這股日軍并拯救陷入危機的李飛等人。
不過沒人為勝利歡呼,三輛豹式坦克中,114號坦克最完好,只是車體上布滿彈痕,113號和115號坦克都被炸斷履帶,好在其他部位沒有受損,停在原地可以充當固定火力點,要是支援再晚一點,打光了彈藥的他們就要鉆出坦克像步兵那樣作戰了。
損失最慘重的還是伴隨攻擊的擲彈兵們,三十五名精銳擲彈兵傷亡十七人。輕敵和冒進讓華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一天的進攻中不僅僅是李飛一部,其余部隊或多或少的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雖然達到了戰役目的,但較大的損失本來萬全可以避免。好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華軍終于正視對手。
戰爭吸引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眼球,也與大部分人息息相關,在日本列島,政府已經發布了“全民******”,要求國民不分男女老少,皆需為帝國之命運奉獻一切。在歐洲,比利時、德法邊境、東部邊境和巴爾干地區的人民同樣切身體會到了戰火的滋味。在美國西海岸,人們為華軍的威脅膽戰心驚,逃亡東海岸的富豪越來越多。
只是能夠親身經歷戰火的普通人還是少數,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民還是享受著和平,比如在華夏,國土安全和良好治安讓他們可以在大后方享受不錯的安全感。就在世界大戰日益激烈的時候,華夏西部,一列蒸汽機車正在“況且況且”地西行,隨著鐵路周圍綠色越來越少,火車也逐漸進入荒涼的戈壁沙漠地帶。
鐵軌兩側寬闊的風沙防護帶和鐵路一起延伸,不遠處工人們正在修建第二天鐵路,使這條連接東西的大動脈變成雙規鐵路。華夏政府對外的解釋是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華夏工業急需的東西,礦產、石油、棉花等等,因此需要擴大運輸量。這個解釋倒也說得過去,畢竟這幾年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以石油開采、礦產開采為核心,吸引了大量內地工人和技術人員前來就業。遍布天山南北的棉花種植園需要海量的勞動力,水利設施逐漸完善使這里成為華夏最大的優質棉花種植基地。
“華夏實在太廣袤了,和我們俄羅斯母親有的一拼,從哈爾濱出發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天了吧,火車還沒有走出華夏的國境。”火車某個車廂里,兩個鼻梁高挺、眼窩深陷的老毛子很是引人注意,好在呆在火車上的時間長了,人們的好奇心也逐漸淡了下去。
“還好吧,從西伯利亞大鐵路走耗費的時間更長,起碼長幾倍。不過我們的任務是到哈薩克草原,在那里呆上幾個月后再返回圣彼得堡,乘坐華國的火車更方便。”另外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對他的年輕助手回應道,不過他的心思似乎不在和同伴的閑聊上,眉頭緊皺的他看起來有不少心事。
“鋼鐵同志,有什么事情嗎?”另外一名華夏人同伴陳慶同心思細膩,向鋼鐵問道。
“呵呵,沒什么,就是擔心。擔心我的俄羅斯母親經受太大的苦難,現在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正在和我們的國家開戰,邪惡的沙皇帝國荼毒著俄羅斯母親、壓迫著我們的人民,很想加快腳步,將受苦受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有些話鋼鐵是不會對這個陳慶同說的,他一開始就不同意讓這個華夏人跟隨自己,不過那是武力揚諾夫的意思,自己不能違背。對于這個陳慶同,鋼鐵心里極端討厭,要不是他擅自在華夏國內張揚的開展工人運動,組織在華夏的小動作就不會被發現,能獲得的利益更大,說不定一舉推翻華夏資產階級統治,建立斯拉夫人在幕后控制的強大國家,那么以來依托華夏就能輕易推翻沙皇帝國的統治!
當然,現在那一切都變成了空想,而且還要歸罪與這個陳慶同,鋼鐵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不過這次倒是個好機會,武力揚諾夫讓自己到華國西部邊境考察軍事訓練營建設,之后潛入圣彼得堡繼續開展工人運動。路上他就與自己的助手商量過,一旦離開華夏國境,就找個機會將陳慶同干掉,省的礙眼!
長途跋涉之后,火車在烏魯木齊火車站停靠,兩個小時后再出發。鋼鐵和助手決定出去轉一圈,回來后兩人臉色都不好看。本以為地處華夏邊緣的新疆很落后,沒想到這里也變成了一個大型工業城市,鋼鐵廠、焦化廠、機械廠、石化廠、汽車制造廠和拖拉機制造廠等等非常齊全,而且規模大得嚇人,幾乎比得上沈陽的工業基地。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運輸網將新疆的資源匯總到這里,然后進入工廠進行加工,服務新疆經濟建設的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運往內地。
“華夏的工業實力讓人驚嘆,什么時候我們國家也能擁有這么大規模的工業基地啊!”助手一個勁的感嘆,年輕的他只是單純的羨慕華夏,不過鋼鐵想的更多。
他在心里想的是:資源這么豐富的土地,應該屬于斯拉夫人,而不是該死的東方猴子!只有偉大的斯拉夫人才配擁有這么多的鐵路,這么多的工廠和這么豐富的物資。另外,華夏根本沒有必要再新疆建設如此大規模的工業基地,也沒有必要再新疆建設如此完善的鐵路運輸網,他們完全可以將資源開采出來后運往內地,那里的工廠產能更大,建設這么大規模的工業基地,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華夏很有可能有其他的企圖,不過什么企圖鋼鐵還想不出來,他打算穩定下來后將沿途所見所想向武力揚諾夫匯報,看看自己的領路人對此有什么想法。
鐵路的盡頭是華夏與俄羅斯邊境地區的塔城,不過鋼鐵三人的目的地不是這里,抵達塔城后他們要轉乘軍方提供的車輛折向南方,塔城東南約四十五公里的一處隔壁山谷,這里正是華夏軍方與武力揚諾夫合作建設的軍事訓練營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