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接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辛亥之鋼鐵基地 >>辛亥之鋼鐵基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接收

第三百三十一章 接收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24日  作者:黑蘭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黑蘭度 | 辛亥之鋼鐵基地 

作者:黑蘭度書名:類別:歷史軍事更新時間:2016/05/2400:21:28字數:3200

南文博說的再簡單,黃世全等人也能想象到當地人會有什么樣悲慘的下場,不過臉上的驚愕不是因為可憐當地人,而是被華國上層的殺伐決斷而震驚。⊥這與標榜以儒治國的封建王朝截然不同,毫不遮掩的使用此等手段。

“南省長,恕我直言,按照這份產業振興計劃,政府完全可以拋開我等,單獨完成,并且肯定能完成。人力、資金、技術政府應有盡有,為何將這么大的蛋糕分出去呢?”

“哈哈哈哈,這個問題我也曾向大總統問過,國內三大財團頭人也曾向大總統問過。當年在惠州大總統剛剛起家,以棉紡廠股份換當地豪紳土地股份,現在那些豪紳已經發展成為華國大財團,而大總統得到的,以某種產業的出讓,換取惠州幾百幾千畝土地,你說大總統虧了還是賺了?放心吧,大總統的志向在于國家的命運,華國不可能單靠國家企業而富強,私營經濟應該成為主流,這樣的經濟體系才有活力。”

這次會談雙方達成合作意向,三天后菲律賓當地華人家族全部加入這個產業振興計劃,并于菲律賓省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書。美國人有所耳聞,卻對此毫無辦法,失去了行政方面的支持,單靠資本華國政府并不比他們差。

離開酒店后南文博、宋晨趕往馬尼拉港,他要和這里的駐軍商談港口事宜。迎戰遠征艦隊勝利后,華國太平洋艦隊一分為二,以泰山號為核心的南海艦隊和以華山號為核心的東海艦隊。東海艦隊以舟山軍港為母港,南海艦隊的母港在湛江,而馬尼拉也將作為南海艦隊的主要錨地使用。

因此,港口的擴建、軍民港口的劃分、港口的防御、倉儲區、補給區等等都需要抓緊開始。海軍少將、48歲的北洋降將薩鎮冰在惠豐海軍學院進修三個月后。被南海艦隊挑中,負責馬尼拉港的建設工作。

薩鎮冰少將是華夏少有的精通海軍、海戰的將領之一,出身雁門薩氏,第二次北伐期間薩鎮冰統領北洋海軍艦艇,其實主要工作就是籌建煙臺水師學堂。后來袁世凱的北洋在洋人支持下瘋狂擴軍備戰、后又在股票風波中損失大筆金錢,導致薩鎮冰統領的海軍和學校舉步維艱。第二次北伐還沒結束。薩鎮冰就主動投降華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華夏的氣運早已轉到呂梁身上,袁世凱不過螳臂當車罷了。薩鎮冰尤其眼饞華國強大的戰艦和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華國艦隊擊敗西方遠征艦隊后更是讓海軍的聲望達到頂峰,薩鎮冰再也忍耐不住,率領北洋海軍主動投降。

南海艦隊司令呂洋上將給了薩鎮冰兩個選擇,一是到惠豐海軍學院擔任教授,為華國海軍人才培養奉獻余生;二是到海軍學院進修三個月后到馬尼拉港負責港口修建,之后擔任南海艦隊巡洋艦分艦隊司令。他當然選擇后者。這個時代有血性的軍人都不甘心在學校度過余生。

南文博找到薩鎮冰時是在碼頭上,他正帶人迎接從國內前來的“黑珍珠號”風帆訓練艦的學員們。

一百多名海軍學員大多不到二十歲,最小的甚至只有十四歲,他們乘坐黑珍珠號,從上海出發,南下馬尼拉、北上鹿兒島、往西到天津、最后回到上海。溫帶、熱帶、亞熱帶環境都要經歷,各種水紋條件復雜多變,非常考驗這些年輕的水手們。好在沿途都有華國港口可以休整補給。相信這些體驗大航海時代經歷,清洗甲板、操縱風帆、與大浪搏斗的年輕人。在結束航程后會成為最合格的海軍軍官。

“海軍會在三天后運送修建港口設施的水泥、鋼筋等物資過來,與之一同前來的還有工程機械和施工人員,他們將按照圖紙開始作業,南省長的任務就是為這些人和機械提供后勤服務,如果能在這三天后準備好物資存儲和人員居住的房屋,我會請你到馬尼拉最好的酒吧喝一杯。”

薩鎮冰雖然是降將。但說起話來的口氣和軍隊那些軍官們一模一樣,南文博也不介意,和他簡單交流過后就帶著眾人離開。這位少將正滿臉喜色的迎接那些海軍小伙子,好像自己一省之長不存在一般。軍事優先,只能表示理解。

“將軍。這樣對菲律賓省省長沒事嗎?咱們海軍在這里的活動也得靠當地行政部門配合啊!”薩鎮冰的副官問道。

“我前半生蹉跎歲月,現在猶如新生,怎么能將時間浪費在官場寒暄上?”

碼頭上,訓練艦學員、海軍學院六期畢業生沈紅烈少尉和唐向明少尉正在指揮清除艦底的雜物,刷上油漆,并從岸上搬運補給物資。

遞給沈紅烈一個熱帶水果,唐向明大口咬了下自己手里的,汁水四濺。兩人趴在甲板欄桿上享受停泊后的幸福時光。

“工作快完成了,你不下去喝一杯放松放松?看到沒?薩鎮冰少將在岸上迎接我們呢,現在混個臉熟,說不定會對以后有所幫助。”外向一些的唐向明問道。

沈紅烈搖搖頭,似乎有些心事,面對好友,他還是決定主動開口:“我有點擔心咱們結束訓練后的分配去向,海軍學院每年都有幾百名畢業生,可是海軍現在沒有那么多的軍艦啊!”

“海軍沒有新的造艦計劃嗎?連續兩年沒有新艦下水了吧。”

“誰知道呢,咱們的戰艦數量和英美等國比起來還是太少了,現在海軍需要控制的海域又那么大,這么點戰艦可控制不過來。”

幾名海軍學院畢業生都能注意到這個問題,海軍上層不可能沒有考慮,事實上海軍有完整的造艦計劃,呂海上報給呂梁的海軍五年計劃書中明確說明,要在五年內擁有五艘航空母艦、四艘戰列艦、三十五艘南海級巡洋艦和七十艘廣州級驅逐艦。如果這個計劃完成,以航空母艦為作戰核心的艦隊完全可以控制現有海域,并有限度的遠洋作戰。

現實是,目前只有一艘戰列艦、三艘南海級巡洋艦和三艘廣州級驅逐艦正在建造,其余都停留在紙面上。

華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湛江造船廠,海軍少將、裝備部部長陳清正在和湛江造船廠廠長蘇振磨嘴皮子。

“陳將軍,你在這里和我磨沒用啊,湛江造船廠雖然是目前最大的造船廠,但建造戰艦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造船廠就可以完成的。我們也得按照上面的指示行動,總參下達造艦文件、撥款,然后匯集各方面資源、整合大小工廠,最后一步才輪到咱們造船廠。你不可能拿著海軍造艦文件就讓我們造船廠開工啊!”

蘇清不管那么多說辭,振振有詞道:“海軍造艦計劃是大總統親筆簽字批準的,我們海軍不管造艦流程,只要看到戰艦走上你們的船臺。再說了,諾大的湛江造船廠,竟然只有兩艘海軍戰艦在造,我看其余船臺全部爆滿,全都是你們接的私活!”

“什么叫私活,我們是軍民兩用造船廠,承接民用船舶訂單難道不合理嗎?”

雙方的爭吵根本沒有任何結果,雖然通過了海軍造艦計劃,但全國統一后新占領地區的建設消耗了大部分資源,南方現有工業實力很難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每年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鋼材、石油等資源。

現階段以服務經濟為主線,這也是呂梁說的,在北方經濟重建完成之前,各軍種注定要過一段相對艱苦的日子。不但海軍戰艦建造緩慢,陸軍和空軍的大換裝計劃也被人為的推遲。這種情況直到1908年初才得到緩解,北方幾大工業基地初步建成后,華國工業迎來爆發期,北方各種礦產和菲律賓地區礦產的開采緩解了原材料壓力。

海軍不知道的是,在湛江造船廠、汕頭造船廠、上海造船廠三個大型造船廠的秘密船臺上,四艘大型戰艦已經接近完工。

而在這三個造船廠之間,一個名叫雷德爾的德國海軍上尉東奔西跑,作為德國海軍情報處第一科科長,他在華國的主要任務是監督四艘戰艦的制造,因為這四艘戰艦,都是華國和德國簽訂秘密合作協定后的產物。也就是說,它們將進入德國海軍之中服役,在雷德爾看來,它們還將成為德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辛亥之鋼鐵基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