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平洋海軍基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辛亥之鋼鐵基地 >>辛亥之鋼鐵基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平洋海軍基地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平洋海軍基地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5日  作者:黑蘭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黑蘭度 | 辛亥之鋼鐵基地 

“二弟,咱們終于見面了!”武漢郊外的飛艇基地,李經羲早已等候在此,飛艇降落后就見李經方、李經邁等人顫顫巍巍的被攙扶下來,第一次翱翔天空的經歷對于新人來說都不好受,很少沒有不吐的,李家人從害怕到驚喜、再到置身空中的復雜情緒,最終全部轉化為腹部的翻江倒海。

李經羲緊緊握住家人的手,眼淚再次止不住的流下,一大群人就那么注視著,千愁百轉頃刻間煙消云散,一切盡在不言中。

從舒適的客車到武漢李經羲的居所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家人們身體不適,激動的話語只能等到回去之后再說。不過對于李經羲來說,這是李家新生的開始,他堅定李家這次選擇是正確的,而帶來這一切的呂梁,正是整個家族需要付出絕對忠心的對象。

奪回臺灣乃是華夏人的天賦使命,擁有臺灣,就擁有了通往太平洋的鑰匙,這個華夏第一大島的作用如何夸大也不為過。

而琉球群島與臺灣列島的關系,可以用唇亡齒寒來形容,兩者的戰略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在西太平洋,如果同時擁有臺灣和琉球,就意味著在這一地區擁有戰略先機。華國殫思竭慮、不擇手段的奪回琉球、臺灣,強行占領濟州島,在鹿兒島港駐軍,并在這幾處地方設置海軍基地,就可以將日本的海路大部封鎖,只剩下東北太平洋方向,而在這一側的戰略地位則要小得多。

華國崛起后,日本失去了大部分外貿去向,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要想打開局面,有三個方向。東西南,東邊是遙遠的美國,外貿需求很小,南邊需要繞過華國,去往南亞和歐洲航線,成本更高。所以,日本只能選擇西邊,從朝鮮和東北地區攫取利益,補充戰爭帶來的損失。

所以,琉球對于華國的意義就在于此,它是封鎖日本的鎖鏈,這里距離日本僅咫尺之遙,如果華國在群島北部設置飛艇基地和空軍基地,就可以直接打擊日本本土。而在戰爭時期。華國可以通過大隅海峽和宮古海峽前往太平洋,不怕被敵人鎖死。

早在18世紀,日本人就劃定了海外擴張之路,其中蝦夷、朝鮮和琉球就是必須要確保的地方,日本人并非看不到琉球的重要性,他們當初可以不計代價的強行侵占、吞并琉球就足以說明問題。只是華日戰爭給日本帶來的壓力太大,不得不將琉球群島拱手讓人。

對日之戰呂梁最驕傲的不是獲得了多少賠款,也不是提高了多少民族自尊。而是奪回了半個臺灣、獲得了琉球群島。

琉球群島呈東北西南向,散布在臺灣和九州島之間。像一串鎖鏈攔住華夏通往東太平洋的道路。它包括大隅群島、奄美群島、沖繩群島等,其中最大的島嶼是沖繩島。北端距離日本僅90多公里,南邊距離臺灣為80多公里,大小島嶼473個,總面積約為4800平方公里。

1906年1月1日,華國艦隊和運輸船隊抵達沖繩那霸港。并第一時間將其更名為琉球港。從日治琉球后,日本就實施強壓政策,當地人多次遭到日本人的屠殺,到現在大約只有二十一萬琉球原住民。隨日本人一起離開的有十五萬移民,大約十年時間。日本人就往琉球移民超過十萬,可見其對琉球的重視。

按照計劃,華國將向琉球群島移民一百萬人,分十年完成。這些人將以農業、漁業和旅游業為主要謀生方式,另外就是為當地駐軍服務的商業。琉球群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軍事。

在未來的兩年內,華國將把那霸港建設成為可以容納三萬噸戰艦的超級軍港,作為華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之一使用。包括沖繩島在內,琉球群島將容納超過一萬名海軍官兵、后勤人員,超過兩萬名陸軍官兵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如此大規模的駐軍,當然可以吸引大量的服務行業。

對外口徑中,華國宣稱大規模建設琉球軍港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日本人再次發動侵略戰爭,但國際上一致認為,這是華國向太平洋地區進行擴張的開始。尤其是最敏感的美國,華國取代俄國和日本,一躍成為東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地區國家,而且還有很強的擴張**,這是對美國利益很明顯的威脅。

包括美國駐菲律賓艦隊、英國駐新加坡遠東艦隊、法國駐金蘭灣遠東艦隊、荷蘭遠東艦隊在內的列強勢力頓時緊張起來,從紙面上看,就算各國艦隊聯合起來,也不是目前華國海軍的對手。因此英法美等過開始加強遠東艦隊的實力,陸續向這邊排遣新式的戰艦,但是在找到應對華國超級戰艦的辦法之前,列強只能收起利爪,等待時機變化。

好在“邪惡的魔鬼、地獄的使者”華國總統呂梁沒有向東南亞伸出魔爪,他要盡快處理戰后瑣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統一大業。

那霸商人察度是琉球原住民,而且他的家族曾今屬于琉球王族,國家被日本吞并后家族成員不少被害,其余的隱姓埋名,茍且偷生。察度從小接受漢語教育,后來在日治下學會了日語,在琉球原住民中算是少有的文化人。他經營的商船隊主要從東南亞運送工業原材料前往日本,比較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教養使得察度很受日本殖民者歡迎,以此將生意做大,在琉球地區算是大富豪。

人心難測,表里之間往往存在巨大差異。察度明面上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其內心卻是個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他痛恨日本人占領自己的國家,欺壓自己的國民,從薩摩藩到倭寇,琉球王國被其一點點的蠶食。

不過,察度對華夏人也沒有什么好印象,琉球王國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從幾百年前的明朝就向中原遣使稱臣,從更久遠的隋朝開始就接受漢文化的熏陶,甚至琉球國名都是華夏所取,這種君臣關系足以證明琉球人的誠意。然而,在臣國遭受倭寇侵略時,君國不管不問,眼睜睜看著琉球被日本人吞并,因此琉球人有一種深深的被背叛之感。

更糟糕的是,華國擊敗日本后竟然沒有允許琉球建國,而是以一種更加粗暴的方式,直接宣布琉球并入華國。察度不像普通琉球人那樣覺得感情上受不了,經歷許多的他更能明白國家之間的關系。

像琉球這樣的小國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只能在大國之間左右搖擺,隨時都有被吞并的危險。國與國之間的感情不值一分錢,決定兩國關系的,只有利益。其實從幾年前察度就明白了這一點,借助生意,他開始秘密培植琉球復國組織,為了對抗當時的日本殖民者,察度認為手里必須有一支武裝力量,而不是單純的向華夏哭訴。

當緬甸獨立運動興起后,察度大感興趣,立即派自己的弟弟泰期帶領五百名琉球人前往緬甸,并秘密參加緬甸自由軍。隨后察度加大了往緬甸派人的力度,并打通了與緬甸自由軍首領雍籍米的關系,在之后一年多的戰斗中,共有一千多名琉球戰士在緬甸秘密作戰。

此時察度認為琉球獨立的時機已到,命令身在緬甸的一千多名經驗豐富的叢林戰士返回琉球,并趁著日本離開、華國未到的時候大力組織琉球本地勢力。

當華國艦隊抵達琉球港后,察度帶人秘密觀察了華國的動向。看到一艘艘戰艦和數不清的運輸船依次進入港口,察度甚至升起了放棄對抗的念頭,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大到讓人絕望。

首先下船的是華國陸軍第四軍第三師的部隊,他們將作為駐扎琉球的主力部隊,負責群島地區的安全。軍容整齊的華國士兵排著隊列背著槍支、背包等走下船只,鋼盔耀眼。這些士兵下船后首先散開,警戒在港口四周,微微抬起的槍口似乎隨時都能射出致命的子彈。

然后是更多的士兵、車輛、物資、大炮等等,從早上到中午,登陸還沒有結束,外面還不斷有運輸船抵達岸邊。察度命人觀察后自己先離開,這就是侵略者啊,和日本人一樣的侵略者!像這里的主人一樣趾高氣昂的登上自己國家土地的侵略者!(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辛亥之鋼鐵基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