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五天的休假結束,經過了長途跋涉之后,中尉白翟回到了自己服役的秘密基地。說是長途跋涉一點不虛,他先是乘坐基地的吉普車抵達柳州,然后轉乘長途汽車抵達玉林,然后在玉林轉車再到廣州。柳州至玉林段道路正在施工,這意味著目前的道路還很難走,過了玉林后水泥路修通,才不那么顛簸,他也終于可以在車上睡一會。
抵達廣州后白翟約了幾個好友,都是當年和自己一起南下廣東的好友,他們大部分都在政府部門工作,還有的進入學校進修,有的做了生意。本來白翟還想到惠州找樂非和董大山等人,可惜,來之前接到信,他們兩個的進修再次中止,進入新組建的陸軍第六軍擔任軍官。靠!革命政府這三省到處都缺人,不論是哪一個方面,就連自己的單位也在秘密招收人手,擴大規模。
就這么幾個好友,兩天就探完了,回家不可能,一是太遠,在北京呢!二是白翟現在還與北京的家人處于冷戰之中。沒辦法,熬到第四天,終于再次回到基地。這個位于廣西西北這人跡罕至、地形相對平坦的秘密基地,正是振*空軍的一處機場,作為試驗新型飛機的性能和訓練飛行員所用。
伸張了一下快散架的骨頭,先去銷假,然后回到宿舍,舍友沈嶺已經回到這里。白翟將行李包一把扔到半躺在床上的沈嶺身上,順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咕咚咕咚喝進去。
“我說,白中尉,不是休假嗎,怎么這么大火氣?”沈嶺笑呵呵的問道,他是惠州本土人,接受過一年多的文化基礎教育,進入陸軍后繼續學習,后來被選拔進入空軍后與白翟同寢。受臨時政府尊重文化的號召影響,沈嶺對這位有著不俗文化水平、少爺出身的同寢很是客氣,雖然同是中尉。
“老沈,怎么回來的這么早?”
“不是擔心著訓練嘛,再說回家也沒有什么事情。老家的水稻都種下了,這幾年一直豐產,家里也富裕了不少,老娘大魚大肉的伺候著,咱們再基地都吃膩了的東西,老娘還是一個勁的填我的肚子。后來我尋思繼續在家里呆著非長胖不可,到時候再進不了駕駛艙!后來就去廣州工商大學看望了我弟弟,然后就回來了。”
“早知道我也早回來!不過,基地趁這段時間到總部接受新飛行員,他們來了沒有?”
“還沒呢,要不我也不會這么悠閑。”
“靠!你說咱們空軍什么時候才能上戰場?每天都是訓練、訓練,殲一咱們都熟練掌握了,難道要我們訓練新兵嗎?”白翟口中的殲一是惠州飛機制造廠生產的第一代戰斗機,出廠型號是f01戰斗機,入役后改為“殲一”。
除了戰斗機型外,惠州飛機制造廠又相繼研制生產了偵察機型、轟炸機型、運輸機型,全部采用一戰最先進的機型為模板。沒有采用二戰時期的先進飛機是因為制造能力的不足,不僅僅是飛機制造廠,整個工業能力也需要繼續提升后才能生產更先進的飛機。在現階段,惠州重工業只能一邊仿造、一邊學習、一邊深化,即使有鋼鐵基地提供機器,也不能一步登天。
截止到1903年的五月,振*空軍已經有一個戰斗機大隊,每個小隊五架飛機,共九個小隊四十五架飛機。另外有一個轟炸機大隊,以dh。4轟炸機為原型的轟一型共五十架。一個偵察機大隊,五十架偵察機,同樣采用殲一型戰斗機。至于運輸機大隊,同樣采用轟炸機改裝使用。
與飛機數量的增加相比,空軍的短板很明顯,那就是飛行員的缺乏,目前,四個飛行大隊只有一百三十名正式飛行員,其數量無法滿足飛機的增加,出現了飛機等人的現象。為了彌補這個短板,空軍再次從陸軍中選拔符合條件的士兵,加入空軍并進行訓練。
另外一個需要加強的是機場,飛機需要機場作為載體,但目前空軍只擁有三個秘密機場,根本無法滿足空軍的訓練和新型飛機的試飛任務。可惜,空軍上層向呂梁爭取后被駁回,現階段并不需要大規模擴充,一段時間內也沒有空軍的作戰任務,只要繼續訓練飛行員、增加飛行員數量即可。空軍司令呂空當然無條件服從命令,但就苦了手下的飛行員們。
“白翟中尉,沈嶺中尉!基地命令,你們需要在半個小時內到基地指揮大樓三樓會議室集合,基地司令官將做任務發布說明!”正說著,通信員過來通報,兩人馬上整理著裝,向指揮大樓走去。一路上看到基地運輸客車接連駛入,兩人對視一眼,新兵來了,看來還真的是訓練新兵!
因為空軍需要的飛機數量多,戰時消耗大,所以必須從工廠里生產。海軍的情況有些不同,他們的兩艘南海級巡洋艦都是從鋼鐵基地中生產,只有驅逐艦是從造船廠生產,但負責生產軍用戰艦的惠州造船廠里也有一半人屬于基因人,這才保證了先進戰艦的制造進度和質量。戰艦不同于飛機,他不是新生事物,外界擁有的強大戰艦數不勝數,振*海軍必須擁有領先時代的戰艦才能取得海戰優勢。
即使到了現在,惠州造船廠、包括整個工業系統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仍舊不能完全使用普通人生產那些先進的戰艦。在惠州造船廠的船臺上,第三艘巡洋艦正在舾裝,第四艘正在建造。還有三艘驅逐艦、五艘近海巡邏艇、五艘魚雷艇在建。惠州造船廠不斷的擴充規模,在自然條件并不優秀的情況下,仍舊把所有的軍艦放在這里建造,就是為了安全、保密和靠近工業中心和鋼鐵基地。
不過,如此龐大的制造規模,里面仍舊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基因人,這是無法避免的。要想快步超越,只能用基因人填補高級技術工人的缺口,加上汕頭造船廠、湛江造船廠,已經培養了超過五萬名造船工人,這個數字對于雄心勃勃的呂梁來說還是太少。
除了造船工人外,水兵的訓練同樣效果顯著,采用一崗雙人的制度上艦訓練,使合格水兵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一艘巡洋艦需要的水兵人數就在一千人以上,還有尚未下水、在鋼鐵基地離正在建造的第一艘戰列艦,同樣需要海量的水兵。
看似強大不少的振*海軍與空軍一樣,被呂梁的命令壓制在近海地區無法動彈,最遠的訓練也只是在南海而已。不過,呂海知道,首長的禁令會在一年多以后解除,到時就是海軍爆發的時候!
海軍中還有一批人,與戰艦上的水兵和軍官不同,他們意氣風發,雖然每次訓練結束后都顯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他們還是受到了所有水兵的羨慕嫉妒恨。他們就是海軍潛艇大隊。
潛艇大隊擁有四十艘潛艇,出海訓練的時候只要事先注意,就不會引起外界的懷疑,所以他們的訓練顯得有些肆無忌憚。貴重的魚雷和廢棄的靶船被他們當做玩具一樣,這讓所有的水兵憤憤不平。與潛艇大隊的訓練強度相比,戰艦水兵的訓練強度明顯低一個檔次,受制于保密需要,所有的巡洋艦和驅逐艦需要在夜間通過繁忙的水道才能不被人察覺,開始訓練時還得戰戰兢兢,生怕被不明身份的船只察覺導致泄密。
空軍和海軍的中下層官兵不知道上級的戰略,一個勁的叫屈,但基因人上層知道,首長這么做,一切都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全殲那個敵人。甚至現階段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那次戰斗做準備,陸軍的擴充同樣有這樣的考慮,呂梁甚至希望在1904年初開始第七軍的組建。對馬海峽和海參崴啊,這將是打破遠東亂局,順利崛起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