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第八十四章 大戰開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辛亥之鋼鐵基地 >>辛亥之鋼鐵基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 大戰開啟

第八十四章 大戰開啟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5日  作者:黑蘭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黑蘭度 | 辛亥之鋼鐵基地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黑蘭度本章:

相對于一戰時期歐洲戰場動輒幾千門大炮的對轟,樟木戰場炮戰規模小的可以忽略不計,但殘酷程度絲毫不弱。第二師團野戰炮兵聯隊擁有三個炮兵大隊五十四門野戰炮、一個重炮兵大隊十八門重炮(參考日俄戰爭時期數字)共七十二門大炮。這樣規模的炮轟對躲在戰壕之中的第二軍第一師的新兵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陣地在炮彈的洗禮下變得支離破碎,雖然士兵的損失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戰壕——這樣的幾率很低,但士兵的精神經受了巨大的折磨。好在防御工事的核心——重機槍都被鋼筋水泥的地堡型工事防護,即使被炮彈直接命中也不會損毀,這個時期的炮彈威力與二戰時期還無法相比。當然,這種情況下地堡中的士兵肯定不好受。

第一師當然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擁有更加強大的炮兵,根據日軍炮兵的炮擊軌跡和探測氣球上炮兵觀察員提供的數據,反擊立刻展開。

在戰前振**陸軍已經開始了新的整編,按照二戰時期德國步兵師的編制,取消了旅這一級作戰單位,步兵師轄師部、步兵團、炮兵團、通信營、工兵營、師輜重隊、偵察營,到戰爭爆發時第一軍已經完成德式整編。但第二軍和第三軍尚未開始,每個師擁有三個旅級作戰單位。第一師擁有105毫米榴彈炮48門,122毫米榴彈炮8門,92式步兵炮36門,再加上16門120毫米迫擊炮、24門60毫米迫擊炮,第一師擁有的火炮數量達到了132門。

炮兵開始反擊后立刻壓制住了日軍炮兵,更多的數量、更遠的射程、更強的威力、更快的射速,第一師的火炮領先日軍至少四十年,這不是一個世紀內的科技較量。炮戰在第一時間達到高峰,無數的炮彈從雙方士兵頭上飛過,落入炮兵陣地上,每一秒鐘都有士兵和大炮在這場炮戰中喪命。

“報告師團長,炮兵聯隊良田大佐傳來消息,我軍炮兵逐漸落入下風,截至目前已經有7門大炮被毀,而敵軍的火力絲毫未見消弱。”通信兵向西寬二郎匯報道。

“納尼!不可能!振**怎么會擁有如此強大的炮兵,命令良田不得停止炮戰,炮火的壓制是我們的步兵攻擊的最佳掩護,失去炮兵,我們怎么攻破前面的工事?”雖然有些不敢相信,但西寬二郎還是接受了現實,只聽聲音就能感受到炮戰的激勵程度,很明顯,振**擁有與日軍不相上下、甚至還有強大的炮兵。現在只能讓步兵抓住敵軍炮兵顧及不到正面戰場的機會猛烈進攻,不然損失會更大。

“板載!”戰場上傳來日軍士兵高呼的聲音,日軍炮火轉移目標之后樂非立刻帶人修補工事,雖然排里的士兵都灰頭土臉,但都沒有受傷,不得不說幸運,其他排里都有被炮擊傷到的士兵。很快敵人就進入了事先劃定的打擊范圍,步兵炮參與了壓制敵人炮兵的炮擊,各式迫擊炮成為攻擊敵人步兵的主力,一顆顆炮彈落入日軍密集的隊形之中——是的,這個時代密集沖鋒的戰術才是主流,直到日俄戰爭和一戰之后沖鋒的戰術才得以改良。

而促使戰術改良的,正是高射速的武器,尤其是作為戰術核心的機槍。近千名日本步兵dǐng著**沖到了鐵絲網前面,他們對這些奇怪的東西一籌莫展——鐵絲網一米多高,上面長滿了倒刺,就算是聯隊長也想不出辦法通過這些障礙。第一師士兵沒有給他們太多由于的時間,重機槍和輕機槍一齊開火,“噗噗噗”,子彈鉆進身體的身影不斷響起,近乎靶子的日軍士兵成片倒下,在這個還沒有經過大規模機槍戰斗洗禮的時代,士兵們無法想象步兵面對機槍時的脆弱。

所以說有時候不得不敬佩日軍士兵面對死亡時的那種狂熱精神,掃射的子彈帶起一陣陣血雨,被擊中的士兵撲倒在鐵絲網上給了日軍靈感,很快就有日軍軍官組織著士兵將尸體拋在鐵絲網上,試圖鋪上一條可以通過的道路。當然,在這項工作進行時會有更多的士兵倒在那里,日軍步兵不斷在鐵絲網前匯集,并變成亡靈,然后被同伴當做鋪路材料扔到鐵絲網上面。一些日軍士兵躲在彈坑里開槍射擊,掩護同伴的作業,可惜的是這里是鐵絲網工事的最外圍,屬于迫擊炮、機槍的射程范圍,對步槍來說太遠了,并沒有對第一師戰壕中的士兵造成傷害。

日軍單發步槍的子彈超過兩百米就會飄忽不定,即使有效射程達到機槍的程度,步兵也無法在幾百米外準確擊中敵人,在不借助瞄準鏡的情況下,人的眼睛看到幾百米外的人體時相當模糊,而機槍不同,它可以肆意掃射,要的就是火力壓制效果,而不是精準射擊。更讓日軍絕望的是,敵人都躲在戰壕里,即使露出的也只是操作機槍的士兵。

“必須想辦法通過那片鐵絲網!”西寬二郎在后方狠狠捶了一下雙手,戰爭怎么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竟然出現了這種前所未見的防御方式,日軍對此沒有一點準備。要想通過那片恐怖的防御工事,就必須使用高強度的炮擊將其打破,可惜的是,一個不利的消息再次傳來——炮兵損失巨大,炮戰開始十五分鐘后日軍已經損失了二十一門火炮,占到了第二師團火炮數量的三分之一!

火炮的數量有差距,質量差距更明顯,采用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等先進設備,采用更先進的炮彈裝藥的第一師火炮集群在日軍十九世紀水平的火炮面前占盡優勢。炮戰已經呈現一面倒的局面,日軍炮兵再無回天之力。

樂非和排里的步兵觀看了一場屠殺盛宴,遺憾的是只有派里的機槍手親身參與進去,其余人激動的舉著槍,直到日軍下達撤退命令也沒有扣動步槍的扳機。相對于士兵們的遺憾,樂非反而長出一口氣,日軍的火力明顯不如自己這邊,這就意味著戰士們戰斗時擁有更加完美的火力掩護,損傷也會更小,他并不想看到戰斗結束后自己的排減員嚴重。

第一波攻擊結束后送到西寬二郎手里的戰損報告慘不忍睹,一個聯隊的步兵損失過半,炮兵損失三分之一還多。接下來的戰斗怎么打?要求戰術指導嗎,還不如等自己刨腹自盡后再請求呢!他看出來了,并不是自己的士兵不勇敢,也不是軍官不用心,而是雙方的火力差距太大。日清戰爭時期雖然也有裝備上的差距,但并不像現在這么明顯,這還是華夏的軍隊嗎?

零星的炮戰還在繼續,大部分日軍火炮停止了炮擊,并在炮兵和挽馬的帶動下進行了轉移——再這樣下去野戰炮兵聯隊很可能全軍覆沒,目前每一門火炮隊大日本帝國陸軍來說都是無比珍貴的。

現在只是下午三點四十分左右,離天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甘心失敗的西寬二郎再次下令組織第二次進攻。這些日本高級軍官和乃木希典長了同樣的腦子,好在西寬二郎還算靈活,組織第二次進攻的同時命令一個步兵聯隊從側后繞過去,企圖攻擊布置在觀音山上的第一師炮兵陣地。

樟木戰場正面足夠寬闊,容納兩個聯隊的攻擊波綽綽有余,而西寬二郎正是如此安排的,他認為敵軍火力密集,如果使用密集的隊形擊中攻擊一點,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傷亡,而且會成為敵軍機關筒的靶子(日軍此時稱機槍為機關筒)。而分散開來反而有利于減少傷亡,擴大攻擊面使敵人無法集中火力。他這樣安排的前提是因為第一次攻擊時曝露出來的振**機關筒火力不超過五十門,不可能照顧到幾千米寬的整個戰場。

攻擊再次開始,不同的是許多日本士兵肩上扛著木板、樹枝、帆布等,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在鐵絲網上鋪出一條道路。兩個步兵聯隊近三千人散在了整個戰場上,第一師的火炮全開,硝煙再次彌漫并遮擋了半個天空,一個個彈坑讓戰場變成了火星表面,血水和殘肢又讓這里堪比地獄。


上一章  |  辛亥之鋼鐵基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