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寧道:“明天……是姥姥的壽辰。”
二妞“啊”了一聲,“這個河三爺,怎么都不說一聲,我和阿歡也要去吃壽酒,怎好空著手去,怎么也得買份壽禮。”
“我備有壽禮,你們就不用再備了。”
阿歡嘟著小嘴,“老太太待我和二妞姐可好了,好歹是我們的心意,待我們吃了飯出門,也不曉得雜貨鋪子關門沒?”
一個多月的時間,因杏林、回春堂兩家收綠霉,平安村里已經有好些百姓開始收集綠霉送來售賣,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有小戶人家的下人也在收集綠霉賺錢。
江氏證實這消息后,第一時間就派了水柱去告訴河塘村的百姓。
次日一早,江若寧賞了二妞、阿歡每人一對銀花戴,阿歡的是蝴蝶銀花,二妞的則是一對桃花狀銀花,上面還戴了二寸長的銀鏈流蘇,將銀花插到發髻上,立時增添了幾分活潑。
二妞、阿歡非要給江氏買禮物,一人買了糕點,一人就買了蜜餞等物。
主仆三人隨江若寧回平安村過沐休日。
待她們到的時候,河家歡聲笑語。
江若寧拉了江氏進東屋,把自己添買了銀首飾給了江氏。
江氏卻提著包袱走到堂屋,“我這個外孫女,比三個孫子加起來還能干呢,瞧瞧,又給家里人買禮物了。”江氏心情大好,“寧兒,把你送給我的禮物,給姥姥戴上。”
不多會兒,原是鄉下老嫗的江氏,立時竟似年輕了十歲,頭上戴的是體面人家老太太才有的翡翠抹額,耳朵上的耳釘也換了,頭上還多了個漂亮的銀簪子。
河舅母迭聲道:“好看!”
江氏道:“是你給家里人買的禮物,都分給大家。”
江若寧一一分發了下去,男人們都是錦袋裝的,而女人們則得了一個錦盒,個個喜逐顏開。
江氏看著眾人得的東西,“寧兒,這次又花了不少錢吧?”
劉翠鈿捧著錦盒,啟開一看,立時喜上眉梢:一套銀頭面,一看這式樣別致,份量又足,許得好幾兩銀子。
“姥姥,掙錢不就是花的么?”
“胡說,你一年年大了,將來還要許人家,得給你自兒個攢嫁妝,你一掙了錢,就給家里人買東西,怕是也沒攢下來。這是最后一次,往后可不許再買這些貴重東西,你是家里最小的,原是他們給你買,現在倒反過來了,成了你給家里買東西。”江氏指點著兒孫、媳婦們,“待寧兒出閣的時候,你們幾個大的可要給妹妹添箱籠,誰也不許落空。”
土柱忙道:“祖母寬心,我們不會忘了的。近來大妹和三弟妹刮綠霉,前后都賺了近四兩銀子哩,家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江若寧在江氏身邊落座,“今兒祖母過壽,家里不辦壽宴么?”
“男做近,女做滿,我今年可是整整的五十九歲,今年不做壽宴,就一家人在一起聚聚,說說話兒。”
因為縣城的醫館、藥鋪收綠霉,家里有了一筆收入。
劉翠鈿雖是長嫂,可因為她是當年河家花了銀子娶進門的,一直得不到河舅母的喜歡,動不動就說“你是我家用六兩銀子買來的。”
三月初的時候,古屠夫、古大娘見大女兒、大女婿久久不歸,夫妻倆帶著小女古小妹尋到平安村大鬧,結果一看人家建得漂亮的新屋,又看人家那極好的良田,立時就失了底氣,又哭鬧了一場,說是自己的大女兒被河土柱給拐走了,往后他們可怎么辦。
古大妹氣惱地道:“你們不是還有小妹么?古家的家業我不要,你們瞧著辦吧。”
古大妹住了些日子,她覺得平安村好,上縣城方便,就是隨便刮點綠霉,種點蔬菜都可以拿到縣城換成銀子。雖然河家現在沒有余糧,都是買來吃,可人家占盡了地理優勢,賣菜得錢再買糧也餓不著。
古大妹還聽說,河塘村也有大嬸、姑娘刮了綠霉,也送到縣城來賣,卻被藥鋪掌柜給挑剔了“這綠霉不新鮮啊,刮下來后捂得發酸了,若是夏天怕是更不好……”原本該是上等的藥料,結果因為趕了大半日路,被捂得壞了,只評了個中等藥料,這上等與下等之間可是相差了十文錢呢,一兩就相差了一百文,怎不叫人心痛。
古大妹現在是看哪兒都覺得平安村好,任由父母哭鬧,就是不回古井鎮。
最后惱了,才拿了夫妻二人攢下的銀錢打發父母。
江氏一看:這怎么成?
江氏便拿了三兩銀子出來,“古大妹就算我們河家娶過門了,這三兩銀子當是我們河家給你們的彩禮。”
古大妹想到河舅母動不動就罵劉翠鈿是“六兩銀子買來的”,硬是不許江氏給他父母銀子,還嚇唬似地道:“你們若收祖母的銀錢,我便沒你們這樣的父母。土柱在我們家時,你們拿他當牛使,還不給他吃飽飯,而今我和毛豆在河家過得極好,與大嫂、弟妹也相處得來。我既然來河家,我就是河家的兒媳婦,哪有再回娘家久住的道理。毛豆已經改了大名,叫河存糧。”
古大妹堅持把夫妻倆存的銀錢給了古大娘,又好言勸了他們離去,還說“待我們攢了錢,自會再孝順你們的,你們回吧。”
古屠夫在古井鎮上橫,這會子換了地方,也不敢鬧事,又聽說河家的外甥女在衙門當捕快,生怕驚動了官府,只得帶了妻子、小女兒離去。
中午正要開飯,丁佃戶家的大小子跑來報信:“河大伯,你家有客人來了,乘馬車來的。”
“馬車?”江氏沉吟著,將自家體面的親戚都思忖一個遍。
土柱驚呼一聲,“會不會姑母回來了?”
提到河德秀,江氏猛然憶起年節前寫了一封信去,直到二月初六都沒個回音,后來又讓水柱給寫了一封寄去,依舊如石沉大海一般。
然,院門外車輪軋軋作響。
二妞跑出去瞧個究竟,大聲道:“小姐,是李公子和十六!”
十六就像是李觀的尾巴一般。
李觀手里提著一個方方正正東西,外頭用紫紅色的布料包裹著,正淺笑盈人的立在馬車前。
十六抱拳道:“聽說河老太太今兒過壽,我們公子就過來沾沾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