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CRTLD"將"傲宇閣"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太平經》卷六十九說:水王則火少氣,火少氣則化為灰,化成灰則變成土,便名為火,付氣于土也。
根據五行相生、相制的運序,火衰則土代旺,漢以火德王,漢運衰,代漢而興者當為土德,土色黃,故張角自稱黃天,所有起義道眾皆著黃巾,意即要代漢而立。
他選擇甲子年三月五日動起兵,提“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口號,也體現了太平道的宗教觀念。
《太平經》卷三十九說:甲,天也,綱也,陽也;欿者,子也,陰也,紀也;故天與地常合,其綱紀于玄甲子初出,……凡物生者,皆以甲為,子為本,攻以上甲子序出之也。
選擇甲子年起兵,是說將大吉大利,張角的黃天將取代蒼天,開創一個新的朝代。
舉事日期定于三月五日也有這層意思。漢代讖緯神學宣揚三五說,認為其相包循環意味著朝代興替。
所謂三五,是指天、地、人三正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太平經》說: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
在后世還有三綱五常的說法,就是起源于道家的三和五。
他們兄弟三人分別稱天公將軍、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其下依次為八神使、三十六渠帥,這些稱號是與神道信仰有關的。
天、地、人三正思想流行于漢代,也是《太平經》的核心觀念。
《太平經》說: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后跂行萬物治也。
又說:故天乃好生不傷也,故稱君稱父也。地以好養萬物,故稱良臣稱母也。人者當用心仁,而愛育似天地,故稱仁也。此三者善也,故得共將萬物,為其師長也。
在漢代,公往往指神,張角三兄弟自稱天公、地公和人公的將軍,是表明他們是黃天派下來的將軍,是神。
八使、三十六方渠帥與八卦神觀念、一年有三百六十天數有關,以體現太平道的宗教術數觀念。
當然,目前的三公并沒有在他們舉事前預料到的直搗黃龍,反而憋屈地呆在廣宗。
兩支強大的賊軍,由波才、張曼成等率領,分別戰斗在潁川、南陽等地區,互為犄角。
黃巾軍人數眾多,聲勢浩大,就像遍地的飛蛾一般,官方稱之為蛾賊。
由張曼成率領的黃巾軍,攻下南陽,殺死郡守褚貢;汝南郡的黃巾軍,在邵陵擊敗太守趙謙;誰知他們在進攻平輿的時候,突然出現了霹靂車,大敗虧輸。
此役過后,趙滿領著汝南軍,四處征戰,不到旬日,竟然把境內所有的賊軍趕出汝南。
消息傳到雒陽,連趙溫都大惑不解,自己的侄兒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當然很清楚。
然而現在根本就不是追究具體細節的時候,全國的形式唯獨汝南獨好,無論如何,也要為兄長請功。朝中失去了趙忠的奧援,好在真定公如同定海神針,等閑人不敢動趙家。
平輿城中,張燈結彩,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趙謙很清楚,皇帝現在還有些懵,即便今后的獎勵,大致不過是封侯而已。他肯定不敢讓自己再進入朝中,不然就像袁逢、袁隗兄弟般,趙家成為天下有數世家指日可待。
趙滿俘虜了一些人,而且明確告訴黃巾將領們,這些人會送到交州,鎮南將軍給他們減輕負擔。暗地里,用武器換了不少糧食,黃巾差點兒都把汝南給搬空了。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交易,就連他家老爺子都不知道。
畢竟的意思,孫堅等人已經很厲害了,光是南陽的難度不夠。要是放汝南的過去,即便荊州人勝利,最后也是慘勝。
“伯父大人,小侄今日就將離去!”荀彧歸心似箭,他迫不及待想要回到潁川,那里是生育他的地方。
家族對待的事情上確實欠妥,曾經預料的情況,一一顯現,就不知道那些迂老夫子們會不會認錯。但這些都不重要,關鍵荀家的根在潁川,他必須回去。
潁川與汝南都是屬于豫州的郡,兩個郡挨在一起,很難說明哪個郡更重要。
汝南西接南陽,南鄰壽春,東邊是高祖的起家之地沛國,北面為陳國,西北邊是潁川。
而潁川雖然地域面積還不到汝南郡的三成,可是西邊為大漢國都雒陽,位置相當重要。
黃巾一舉事,靈帝盡管在潁川到雒陽的關隘上增添了大量的人馬,先把朱儁派到潁川主持戰事,更是委派王允為豫州刺史,也是為了剿滅蛾賊服務。
王允甫一到任,馬上征辟孔融、李延、皇毓為從事,聯結因病從交州返回雒陽的五官中郎將楊彪改任的潁川太守,共同向黃巾步步緊逼。
有漢以來甚至從秦朝開始,一個縣長官的稱謂,不是以縣面積大小來稱呼,而是按照人口的。萬戶以上,不管地域大小,都叫縣令,萬戶以下,則為長。
潁川一郡,由北到南,依次是綸氏,就是董卓他老爸曾經當縣尉的地方,離著雒陽最近。
東南面是陽城,沿潁水順流而下,是潁川的郡治所在陽翟。其西南面是郟縣。
再往南,父城、襄城、潁陽、潁陰、長社五個縣幾乎在一條線上一字排開。
緊接著,又是舞陽、定陵、臨潁、許縣、鄢陵五個縣;孝光武帝動昆陽之戰的昆陽,位于西南面的父城縣與舞陽縣之間。
最后,一個郾縣擠進了汝南郡,另一個新汲縣擠到了陳國境內。
密密麻麻的十七個縣,每一個縣的長官都是縣令,可見人口密度之大。
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
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鄉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其鄉小者,縣置嗇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后,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盜。又有鄉佐,屬鄉,主民收賦稅。
亭有亭長,以禁盜賊。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惡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民有善事惡事,以告監官。
可以說,大漢的民間管理十分嚴格,而這些黃巾大部分都是其他地方蜂擁而來的。經過賊軍的沖擊,整個潁川郡的基層幾乎癱瘓掉。
本來,荀彧只想帶著一部分人馬北上,畢竟汝南的黃巾盡管被趕走,卻在隔壁的南陽郡。
可是趙謙老爺子大手一揮,不僅他與趙滿、趙義、趙禮、趙智、趙信從交州帶來的兵丁盡數前往,連汝南本地的郡兵都分了七成給他們。
老爺子想得很寬,畢竟汝南黃巾與潁川的黃巾,面和心不合,他們原本就是想與波才匯合,哪知道卻受到了冷遇,轉而在邵陵與汝南郡兵展開激戰,追到了平輿。
現在他們被趕去了南陽,設若再敢回來,大不了荀彧他們回軍就是。畢竟憑借著郡城的城墻與郡兵,還可以支撐十天半拉月沒問題。
最終,荀彧挑選了三千能夠騎馬的,帶領騎兵星夜馳援,在臨潁采用曼古歹戰術,一舉全殲零散黃巾。潁陰荀家聞訊,即刻前來把兩萬多的俘虜盡皆押送往交州之地。
接著,眾人馬不停蹄,趕往主戰場長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