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一百二十章 算盤和珠算口訣問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章 算盤和珠算口訣問世

第一百二十章 算盤和珠算口訣問世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1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科學家不管在那個年代,都是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卻做著一些驚世的工作。

劉洪此前盡管是一個谷城門侯,雒陽有十二座城門,說白了,他的位置與城門校尉趙延差不多。一個侯爺只不過以城門為封號,也能看出皇室對劉姓子弟的吝嗇與忌憚。

旁邊一個三十多歲的士子,趕緊攙扶著他。

這是劉洪的弟子徐岳,是太史慈的同鄉東萊人。

當他知道了子義的事跡后,和之間頓時有了共同話題。

至于劉洪,蔡邕老爺子盡管和他年齡相仿,也大不了幾歲,提攜之恩是抹殺不掉的。在這個年代,文人的地位比算學的人高了不止一分半分。

有了這層關系,去說的時候,他沒有絲毫遲疑,馬上就點頭答應了今天這場面。

“老朽劉元卓,承蒙子龍兄高義,為我算學一門發揚光大,我們義不容辭過來。”劉洪的聲音盡管還是有些顫抖,心情平復下來。

很是難為他了,這么大的年齡,還稱呼為子龍兄,卻又不得已。他為蔡伯喈舉薦,和同輩,這么稱謂看上去很怪誕卻十分中肯。

沒有一個人不想出名,劉洪也曾想過,自己有天大的名聲。

名聲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有想象不到的好處,譬如自己理論的推廣。

然則,他姓劉這一條就限制死了,皇室必然不喜。正如有個叫劉曄的,對自己的姓氏不屑一顧,成為曹操集團的重要一員。

很多時候,也感到很無奈,這個年代道家和儒家的影響力確實太大了。

譬如說,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不得不依托于這兩種學派的故事,要不然,自己“寫”的《老子化胡經》不可能這么快受到那些光頭們的接納。

按照具體的傳承,這位劉洪老兄弟子很多,能夠傳授衣缽的就是眼前看起來沉默寡言的徐岳,而他的徒孫則是史上大大有名的東吳名臣闞澤。

后世說他被孫權封為太子太傅、都鄉候,是因為其對儒學的勤奮鉆研。

但是,說起來十分可笑,他最出名的著作,是傳承師父與師祖的《乾象歷注》和《九章算術》,那與儒家有一毛錢的關系嗎?

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鑒了他的成果。

當然,今天自己和劉洪的相遇,還有對徐岳的尊重,相信會傳到有心人的耳朵里。

只要還存活著,并且價值與日俱增,相信他們師徒倆與歷史上會有不同的結局。

至于那個闞澤,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想著有一天是不是利用趙家的網絡對那孩子進行接濟,當然,也怕有拔苗助長的可能。

此刻,決定先把徐岳推出來,自己說了那么多劉洪的話已經足夠了。

相信講課的是他的弟子,靈帝知道后也不會怪罪自己。

設若還要繼續讓劉洪表現,他那同音字的劉家皇帝會怎么想,只有天知道。

反正目前的趙家還很弱小,皇帝那條大腿仍然結實,不能舍棄,且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看到了這位學子了嗎?”等劉洪的情緒穩定下來,馬上介紹:“此為元卓先生的弟子,徐岳徐公河。”

“正如在戰場上,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在科學的領域里,今日為師不說,你們清楚元卓兄嗎?不會,因為他們都在默默做著具體的事情。”

“元卓兄按數術成算創造了乾象歷,授于公河。此子潛心鉆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歷象端委,進一步完善了乾象歷。”

“歷法的鉆研為公河以后從事算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他搜集先秦以來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數學著作。”

“《數術記遺》以與劉老先生問答的形式,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未滿百言,而骨削質奧,思緯淹通,依然東京風骨。”

“謝謝子龍叔父的夸獎,”徐岳很是欣喜,師父怕出名他本人也不姓劉無所謂:“其實他老人家說的話往往讓岳茅塞頓開。”

我這就成了叔父了?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先前其師父管自己叫子龍兄還是平輩,一個自己年紀可以叫叔叔的人反過來管自己叫叔父確實難為情。

甲字乙號,頓時成為徐岳的舞臺,他本人也不咋怯場。一個對科學篤信的人,在他自己的領域,根本無懼。

“本來,岳之前還有所遲疑,《數術記遺》中第十三種算法定為珠算。”他侃侃而談:“經叔父提點,岳才下定決心,這種叫法沒錯,因為我們有算盤。”

他很是恭敬,對再次一揖到底。

畢竟算盤和珠算這種劃時代的中華算術工具,要是沒有穿越這種離奇的故事發生,至少要延遲六百年產生。

面帶微笑,坦然受了這一禮,知道這是數學狂人代表學術界對自己的尊重。

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里,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

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而它們的發明,同樣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它最早出現在何時,已經不可查考了,但至遲到春秋戰國,算籌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了。

可以說,用算盤來代替算籌,是一種劃時代的飛躍,劉洪與徐岳師徒,在拿出這種工具的時候,當時就傻眼了。

他們知道伯喈先生有一位很天才的女婿,一直都沒見過,只是聽說在詩詞上很有天分。自然,在云體和簡筆畫上的杰出成就也贏得了兩人的尊重。

對由衷地佩服,則是成型的算盤和那一套加減乘除的運算方式,就是所謂的珠算口訣。

劉洪的羨慕嫉妒恨是可以想見的,而徐岳則想把拉到算術界的陣容,在他看來,自己這位師叔,要來算術這邊簡直都沒誰了。

以前老是聽說某某人是天才,師徒兩人是不相信的,畢竟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偽。

這下,他們算是完全折服。(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m.aiqu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