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子化胡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子化胡經》

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子化胡經》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0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趙忠自從知道要輔助劉協以后,一直在患得患失,但已經由不得他。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小說

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再說,此前他都是趙家麒麟兒的鼓吹者。

此刻看到了《老子化胡經》,卻是不甚明白,究竟這部經書有何意義,還要交給皇帝。

公元前后傳入中國的佛教對中國人來說純屬異端,他們對宗教的理解僅限于天、祭祀諸神和神仙思想。

普通民眾對削發的外國僧人的異樣面貌和燒香誦經之類的佛教禮儀一定感到奇怪。

老百姓對解脫、徹悟、彼岸得救等佛教語言一竅不通,僅憑新鮮感和好奇心信仰如此奇異的宗教,簡直無法想象。

可以設想在傳播如此陌生的宗教時,定會遇到許多摩擦抵抗。

但是出乎意料,佛教在中國傳播異常順利,并無任何反抗和摩擦。佛教為何能如此順利地傳播呢?

一般來說,某種文化現象,無論是宗教的或是別的任何文化現象。傳入某地或外國,外來文化必須經過某種程度的改變,符合固有文化。

外來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為方便傳播起見,必須經過適當的改變,使之與本國文化相適應,否則很難理解。

當接受的一方感到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非常近似或有親近感時,方能接受,特別是自命中華的中國,這種傾向尤為明顯。

在中國,佛教剛被認識時,對佛教的信仰,也許被理解為近似對以天為首的諸神的信仰,首先是神仙思想、黃帝、老子的信仰。

于是民眾便把佛教當真一種神仙方術式的教義,把僧侶當作巫師或方士,把佛的存在當作近似于黃帝、老子,把禮拜、燒香之類的佛教禮儀當作方術來解釋和領會。

《莊子》的學說在某些方面與佛教學說有類似之處,可以想象對部分道家來說佛教較易理解。

他們在解釋僧侶和佛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歷來對方士、黃帝、老子等的認識和信仰,感到佛教中也有類似中國的東西,從而接受了佛教。

正因為如此,楚王劉英,他哥哥桓帝才把佛和黃老結合起來祭祀,此時的知識分子也許把佛典認作類似道書加以接受的。

老子化胡說簡稱“化胡說”。老子化胡說是巧妙利用《史記》老子傳中“西出函谷關而去,莫知所終”之句編造出來的。

它說,老子寫了五千余言后去胡,即印度,成為釋迦牟尼,或召釋迦為弟子,教化胡人,因而佛教是老子提倡的。

換言之,佛道兩教同源。

再則,老子去印度成為釋迦牟尼,從其轉生說看,自然佛教是道教的組成部分,至今有的書還這么說。

記載化胡說的是《老子化胡經》,通常認為《化胡經》是西晉祭酒王孚撰寫。

總之,化胡說也罷,《化胡經》也罷,后人普遍認為均是道教方面為了輕視佛教而編造的。

情況果真如此嗎?在《化胡經》出現之前早有老子化浮屠傳說,因此有必要弄清化胡說形成的時期。

在當時的中國產生如此看法和接受方式的原因,關于其背景,有如下解釋。

后漢時期人們之所以把佛教教義當作道家的,或者神仙方術式人物。

他們把佛當作老子式飛行自如的金色神仙予以接受,現在的大漢業已形成應當說是中國型的思想或者信仰,以此為媒介。

換言之即把外國的圣者及其教義納入中國人的思維型,同本來固有的教義、神、圣人加以對比進行解釋的緣故,的確如此。

佛教方面就把釋迦比作同黃帝、老子不相上下的神仙式的人物進行說明。

將該說明引申一步,便把釋迦同老子等同看待,或視為同一系統,若再將兩者結合起來,人們對釋迦便感到更為親切,同時也滿足中華意識,從而得以順利布教。

將兩者結合的最好媒介是《史記》老子傳“......而去,莫知所終”這句話。

因此認為化胡說是某位佛教徒提出的說法,作為順利布教是一種權宜之計。

也即是說,在佛教剛剛在大漢立足的時候,和尚們為了讓國人接受,從而出現了這種觀點,不然他們將在道教和儒家的打壓下寸步難行。

及至到了后來,特別是西晉立國以后,經過戰亂的老百姓沒有其他辦法,唯有信奉把希望寄托于來世的佛教才能聊以自慰。

那個時候,和尚們羽翼豐滿,根本就不需要老子、道教來襯托自己,就一腳把已經成形的老子化胡說踢開。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儒家經學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煩瑣粗俗。

東漢時期,讖緯流行,今文經學與讖緯合流,經學的讖緯迷信化,在嚴重的社會危機面前降低了束縛人民的力量。

漢桓帝在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是對儒術喪失信心的體現。

農民也唾棄官頒的《五經》不用,如黃巾起義是以《太平經》為經典,張魯的五斗米道是用《老子五千文》作經典。

經學已完全失去了作為統治工具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醞釀和流行著各種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先秦諸子學說再次興起,玄學也處于胎動之中。

由于儒術統治地位的動搖所帶來的思想文化領域的活躍氣氛,十分有利于佛教的流行。

劉宏是一個皇帝,同時也是普通人,看到宮中的浮屠之類,他有著對長生的渴望。

看到這一本《老子化胡經》,翻了一遍又一遍。

并沒有看到過原本,前世網絡上,各種知識泛濫,找一些相關的內容不要太多。

再說,所謂的經書都是人寫出來的,他寫經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把這種外來的教派從源頭上定死。

安世高在桓帝早年的時候,就進入中國,在白馬寺進行佛經的翻譯工作。

后來,看到老皇帝在宮中祭祀佛陀,他的心里直打鼓,馬上就借口游歷出去了。

桓帝終于還是去了,并沒有長生不老。

靈帝還是需要他,又回到了雒陽。

現在,劉宏召集的不僅有他,還有他的老鄉安玄,另一個從安息來的和尚。

兩人看到《老子化胡經》,面面相覷,想不到居然有人給自己等人送來了枕頭,顯然這本經書讓佛教本土化,有利于佛教的傳播。

當然,沒有這么膚淺,光是一部經書就夠了么?也太簡單了吧。(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33/33430/index.html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