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八十五章 《師說》問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 《師說》問世

第八十五章 《師說》問世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25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巫山哥書名:

甲字甲號,那是大漢朝最頂級的那一撮人,才有資格在那里講課,空間之大,簡直都有皇帝接待大臣的大殿一般大。

到目前為止,也就靈帝偶爾心血來潮,樂松召集全校的師生在那里聆聽圣訓。

其他人,都沒有那個資格。再說,三公之流,他們也不會自降身價,到鴻都門學演講或者給學生上課之類,那樣就會被別人認為是宦官一系。

到了三公的層次,位極人臣,是不會為一些風言風語所左右的。

不過他們自身,也確實沒有把此校放在眼里。

開什么玩笑,一個光靠著習字做詩詞畫畫的學子,今后真的能夠去為官治理一地百姓么?真要那樣,當官也太容易了吧。

一個個頂級官員,都是從處級官吏一步步爬到現在,沒有任何人一步登天。

就是帝師楊賜,當年不也是被竇家人看重么?不過也就一個縣令之類的位置。

樂松本人也經常召開全校師生大會,所用的地址,就是甲字乙號,乍一看起來,規格是最高的,今后也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柳七是學校平日里專門管理學雜的,昨晚自然也被通知了今天子龍先生的行程。

或許在別人看來無關緊要的事情,他看得很重,連夜去找那些住宿在學校的學生們,讓他們相互轉告,今天是趙先生的課。

不僅如此,今天一大早,柳七寅時許就起床,讓下人去通知人工,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凈凈,此刻都還在忙活,比平日里還要用心。

看到一大群人不時在進進出出,有些陰郁的心情好轉起來,自己來上課的事情通知的時間比較緊急,就是自己也是晚上才得到消息,他們就更晚了。

能在一大早就過來拾掇教室,還是很上心的,他自然而然就看到了不時吩咐的柳七。

“是哪一位在負責這邊?”趙滿囤趕緊擠過去詢問。

他身強體壯,硬生生地擠過去,引起幾個雜工的不滿,看到他那魁梧的體格,不由自覺地閉上了嘴巴,小人物應該有這種覺悟。

“我就是,”柳七眉毛一揚,抬起頭來,見到那一堆人簇擁著一個少年,不由恍然大悟:“可是子龍先生當面?小可柳七,把教室給你準備好了。”

“柳先生有心了,”淡然一笑:“不知學生可否已經通知過?”

名滿天下的趙家麒麟兒竟然稱呼自己為先生?柳七一愣,下人捅了他一下才驚醒過來,隨即滿臉堆笑:“回先生話,聽過課的學生都通知到,他們寅時末就已在此恭候。”

說著側過身子,往里面一指:“喏,到了三百五十二人。”

這么多?怔了怔,神態自若地往里面走。

經過北征的洗禮,經常在幾萬人面前訓話,委實說,他還真不怯場。

這個年代的教室,和后世相比大不一樣,三尺講臺倒是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塊,卻沒有黑板,有一個條案放在那里。

巨大的空間,自然需要柱子來支撐,后面的人恐怕要看清楚前面講臺上的動作,就比較吃力了。

暗自打量了一番,約莫二十米寬七八十米長的教室,墻兩邊,大約每隔一米左右就開一扇窗戶,整個教室里顯得很明亮。

窗戶上都是木條支撐,風直接從一邊吹到另一邊,沙沙作響。

也不知道冬天的時候是否有保暖措施,不然在滴水成冰的日子,在這樣的教室里上課就太遭罪了。

他在打量教室的時候,那些正襟危坐的學子們一個個睜著好奇的眼光,這就是新來的子龍先生么?

關于的傳說實在太多,有的說此人身高丈二,頭如巴斗大小,學子們不由失笑。

趙先生何許人也?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又不是項羽那種武夫。

看到真人,大家都吃了一驚,想不到先生竟然如此年輕,卻自有一番氣度。

不得不說,在任何年代,都有人渴求知識,就是在士子眼中不屑一顧的鴻都門學,同樣有這樣一批學生。

他們沒有顯赫的出身,知道今后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創造,獲得一個到皇帝親自設立的學校來求學,那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十分珍惜。

但是,這些人在眼中,和一般的腐儒好像也沒啥不同。

雜工們一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學子們沒有一個有幫忙的意識。

或許在他們看來,保持一個良好的坐姿,在大才趙先生面前表現出最美好的一面,應該從此就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

就是現在,學子們也能出去自豪地對別人講:“我是子龍先生的學生。”

然則,學生也分一個三六九等,就像武俠小說里面寫的親傳弟子與普通弟子的區別。

“各位早上好!”沒有其他儒生一般的開場白,沿用了后世的問候:“我就是學校新的博士真定趙子龍。”

一時間,整個本來就寂靜的教室里鴉雀無聲,這是怎么回事?啥時候先生還要給學生問好?一個個大眼瞪小眼,百思不得其解。

不就是想看我的笑話么?嘴角浮起若有若無的笑意。

盡管失去了內力,他常年鍛煉的基本功可不是白做的,聲音洪亮。

此刻,也不管學子們詫異的眼神,娓娓而談: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光和四年暮春,圣命余為鴻都門學博士。開講之日,值旭日東升之時,然弟子眾早到矣。屏氣凝神,執禮甚恭。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