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四十九章 楊賜來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楊賜來訪

第四十九章 楊賜來訪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7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小貼士:頁面上方臨時書架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或許是故意為了在趙溫面前顯擺,都覺得好笑,趙忠這位皇帝身邊的紅人就像小孩子一樣斗氣,專門把他和趙滿留在府上。[隨_夢]小說w.SuiMеng.lā

趙忠一直都不遺余力地為搖旗吶喊,這點小小的要求,自然要滿足。反正剛剛來到雒陽,兩眼一抹黑,躲在他這里也能免去一些紛擾。

京城可不像真定,神通廣大的人比比皆是。盡管自認為做事低調,還是被有心人查出了他的居所。

趙滿囤前來匯報說,這兩天不下而是波人前來找自家少爺。

當然,賈護本人或許會刁難,賈萬一個管家而已,見到的下人真要走,趕緊就把一切手續給辦了,安排一個不大不小的院落。

要說東漢盡管后世的人吐槽不已,漢靈帝自己辦的鴻都門學,還是比較大方。

鴻都門周圍本來就是寸土寸金,只要是里面的博士,每個人都會有院落。

據說要是本人在雒陽沒有居所,也不喜歡在學校居住,還可以安排一套城中的院子。

當然,趙滿囤本人是不會去打理的,他靈機一動,讓趙得柱和他新婚媳婦王秋娘平日里就在那邊呆著,或許偶爾也會在里面歇息。

要說趙忠本人在雒陽都是跺跺腳都能引起風云的人物,他府上的人自然多了不少傲氣。

人都是這樣的,或許世人認為宦官去勢,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當這個宦官到了一定的地位,卻也不得不卑躬屈膝前來交好。

但是,他們在、趙滿面前表現,還不如趙滿囤等人,一個個戰戰兢兢,生怕引起兩位少爺的不滿。

在府上,不要說辭退,就是打死一個下人也根本就不會引起任何波瀾。

這人就是曹節?看到真人,也不勝噓唏。

曹節,字漢豐,南陽新野人。本籍魏郡,家族世代擔任俸祿二千石的官職。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名有字。

畢竟在這個年代,各個家族都發現皇帝身邊的人才是權力最大的,不少家族都會在家族中找一些后起之秀去勢入宮。

漢順帝初年,曹節以西園騎之職,升任小黃門。漢桓帝時,升任中常侍、奉車都尉。

建寧元年,因迎奉漢靈帝之功,封為長安鄉侯。同年與長樂五官史朱瑀等誅殺竇武、陳蕃等人,升任長樂衛尉,改封育陽侯。

建寧二年,曹節病重,漢靈帝任他為車騎將軍。不久病愈,免去車騎將軍之職,仍任中常侍,官位特進,不久調任大長秋。

光和二年,擔任尚書令。此刻看上去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風燭殘年,只不過下巴上光光溜溜的。

“老夫厚顏,”他呵呵一笑:“家族后輩老是在我面前說,要是不拿到子龍的手書,今后在別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楓葉離離承露垂,蟬鳴高樹換新腔。

詩懷不共林泉老,暗許輕風戲一龐。

醉筆常追云海去,顛傾濃墨涌三江。

侍龍心事終日忙,明月清涼溢我窗。

毫不推辭,當即揮毫為其寫下傳說中董小宛的詩句,只不過在其中選了幾句。

前面的他曹節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最后兩句簡直就說到了自己的心上。

盡管當初家族把自己送到宮里,還是留下了子嗣,心里難免有些怨恨。

高出不勝寒,到了他這樣的位置,才體會到雒陽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在他的堅持之下,家族后輩要么外放,要么就在老家呆著,都不許進京。

伴君如伴虎,天天都在皇帝身邊打轉,揣摩他的心思。每當夜深人靜,看著凄凄月色,不免滿是感懷。

這邊曹節剛剛走,下人忽報楊賜前來。

連趙忠都眼睛圓睜,安平趙家在他沒有入宮以前,連寒門都算不上。

今天和袁家、楊家為首的士子集團之間的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當下,他毫不遲疑,領著眾人大開中門前去迎接。

楊賜,字伯獻。弘農華陰人,出身“弘農楊氏”,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均官至太尉。

少時研習儒學,常隱居教授弟子,不應州郡禮命。

楊賜的祖父楊震、父親楊秉都以忠正而聞名,又精通儒學,因而有許多門生,擁有很高的名望。

后來,受大將軍梁冀的征辟,但他并不以此為榮,反而不大愿意。出任為陳倉令,因為疾病沒有赴任。

朝廷派公車特征也不到,又屢次推辭三公的禮命。后來才以司空所舉高第,遷為侍中、越騎校尉。

建寧元年,當時年幼的漢靈帝應當學習儒術,于是下詔給太傅胡廣及三公。

要求他們選精通《歐陽尚書》、《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

三公因此舉薦楊賜,于是以楊賜及劉寬、張濟于華光殿中侍講,教授靈帝。后遷任少府、光祿勛。

建寧二年,當時青蛇出現在御座,靈帝詢問楊賜緣由,他于是封書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內官,和趙忠等人結下梁子。

熹平二年二月,出任司空。同年七月,楊賜被罷免,改任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要知道光祿大夫原秩為二千石,此為加秩,是給他的特殊禮遇。

熹平四年,楊賜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人上奏。

他們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

靈帝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蔡邕等進行校勘,并將校正過的經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為經籍正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

要不然,蔡邕一個小小的議郎,他上書根本就沒有搭理。

熹平五年,楊賜代袁隗為司徒,當時朝廷授人爵位,沒有次序,而靈帝非常喜愛游玩。

楊賜因此上書勸諫,言辭懇切。后來因為征辟黨人而被罷免,又拜光祿大夫。

光和元年,嘉德殿在白天出現明暗兩道彩虹,靈帝厭惡這種天象,引見楊賜及議郎蔡邕等人入金商門崇德署商議此事,使中常侍曹節、王甫主持問詢。

楊賜仰天而嘆,答道:“我每次讀到張禹傳,沒有一次不感到憤怒嘆息的,張禹既不能竭力盡忠,暢言治國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讓他女婿由遠地調回近任。”

“朱游想得到尚方斬馬劍來處治他,確實有理由。我憑借淺薄學識,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寵,無以報國。學淺而以要事相問,想要死而后已。”

楊賜于是上疏極言陳說時事,彈劾受寵的樂松等人逢迎帝意,不務正業,并請求斥退妄臣。

奏疏上呈后,被曹節偷看,不和其意。事后,蔡邕因直言而被流放朔方,楊賜因帝師身份,得以免咎。

同年冬,靈帝前往太學行禮,以楊賜為三老。后再遷少府、光祿勛。

光和二年十二月,因司徒劉郃于十月為宦官誣陷下獄死,因此以楊賜再次出任司徒。

靈帝想造畢圭靈琨苑,楊賜又上書勸諫。但因侍中任芝、中常侍樂松認為可造,于是靈帝下詔建苑。

光和三年九月,楊賜因病被罷免。不久,拜太常,并賜御府衣一套。

難道他知道自己明年要死么?不由打量起這位老丈人蔡邕都十分敬重的老人。(未完待續。)

《》全文字更新,牢記我們新網址:

重要聲明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進行處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導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負任何責任。

admin#suimeng.la(替換#)

湘ICP備11006904號12015www.suimeng.la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