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十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十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8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10小說旗


光和四年春,時逢大漢靈帝辛酉年間。

正月初四立春,十九雨水。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在二十四節氣里面連雨水都早過了,根本就沒有半點春天的跡象。

天公作美,陰沉了好一段時間的天終于開了眼,居然大清早就能看到太陽,真定趙家人不由彈冠相慶。

五岳四海的族人,這些日子從全國各地趕到。

最遠的當屬本家南越武帝趙佗的直系后裔,居住在番禺一帶,他們的家主趙成反而是最早到的。

畢竟祖上是一家人,這樣的大事不管多遠,肯定是第一個到,來的時候剛好臘月初十。

第二到的那一支人是涼州代王趙嘉的后代,幾乎和南越趙家前后腳,家主趙寬須發皆白。老爺子代表天水、漢陽郡族人。

后面的就絡繹不絕,每一支人祖上都威名赫赫。

西漢京兆尹潁川太守趙廣漢名下有兩支人,一支在潁川本郡,家主趙厚;另一支在涿郡,家主趙立。

南陽郡族人,為涼州郡的分支,家主趙桑。

下邳郡那支人,祖上是秦末農民起義首領趙歇,現任家主趙青。

平原郡自然就是趙國時期平原君趙勝的苗裔,不過這支人如今很是落魄,家主名為趙天魚,顯然不得志,名都是兩個字。

其余的太多了,每天跟著父輩迎接,饒是他記憶超群,都有些記不清楚。

計有益陽、太湖、上湘、資陽、湘潭洄溪、衡山、玉川、濼陽、豐潤。

洪洞、陽林、南匯、大港、武進、錫山、丹徒、昆山、丹陽、句容、常熟。

武林、四明、余姚、姚江、紹興、諸暨、剡城、蘭溪、縉云、上虞、鎮龍、東陽、臨海。

漢末的地名與兩千年后差異很大,哪怕前世為考古系高材生,好多地名根本就不曉得在哪兒。

有些族人家里富足,何況本身就是舉全族之力來到真定參加祭祖大典,自然就帶夠了盤纏,在街上大肆采購。

有些族人就混得不如意,雙名的林林總總都有十好幾個。這些人,真定趙家人顯出土豪的派頭,全程資助。

其中,名望最高的是蜀郡趙家,家主趙謙趙彥信南陽太守在任,弟弟雒陽令趙溫趙子柔現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

當初就是他一聲“趙家麒麟兒”,讓名聲大噪。

至于趙忠那一支人,就算是他的四弟趙延目前主政常山,基本上都沒有人把他們放在眼里,甚至不屑一顧。

看到這種情況,心里也苦笑不已,人們對于聲譽的癡迷,超乎想象。

而在重生前的歲月,社會上流行有錢就是大爺,兩種情況實在有天壤之別。

前者過于嚴苛,后者卻越過了道德底線,都不是正常的思維模式。

盡管春寒料峭,這個年代的人飲水思源,沒有任何事情能比得上家族始祖。

更何況,真定趙家富甲天下,有錢人的生活,天天都比普通人過年還享受,何樂而不為?

趙家作為大家族,不管現在表現得多么妖孽,曾經世人都認為不過是武夫家族。

當然,這一支人或許受到南越武帝趙佗的影響,舉族尚武,在文事方面就偏弱了。

隨著的聲名鵲起,就沒有任何人來懷疑真定趙家的文化底蘊。

后世,人們認為真定地處平原,境內沒有山脈。

而歷史上曾先后稱:“恒山郡”、“常山郡”、“中山縣”。恒山、常山、中山三個名稱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見”之說。

應該是因為地殼運動日漸矮小,就是在兩千年后,還是有山的,譬如穿越前發掘的他老屋后的小山。

始祖的雕像,子龍結合記憶里的樂山大佛,給父親建議在莊園旁邊的恒山上。

這里的恒山是指古恒山,而不是五岳中的那個。

造父和他的馬栩栩如生,占據了山體三分之二的面積,花了趙家人六年的時間才完工。

據說始祖終老魯山,可惜生在真定,為了增加自己族人在趙氏的話語權不得不做假。估計自今往后,祭祀始祖沒魯山什么事了。

真定縣城,城門上的頭顱早就被取下來,畢竟是趙家雞猴通殺來立威的。

空氣中的血腥味隨著時間的流逝,早就沒有了蹤影。

整個真定縣城所有住宿飲食之所,都被趙家全部包了下來。

至于到趙家府上,那不是每一個遠道而來的趙氏族人都有機會的,需要巨大的名望。

好在他們的日子在縣城里也比較優渥,大魚大肉管夠,酒水更是天下知名的神仙醉。

盡管有些族人頗有微詞,看在如此待遇的份上,早就偃旗息鼓。

每個族人手上,拿著趙家趕印出來的小冊子,里面有趙家起源、趙家滅亡,隨后流浪遷徙的大致方向,應有盡有。

而書的最后面,則是親自撰寫的:

天下各家,每每有姓名相同之人,云不勝嘆息,蓋因彼此距離較遠,交通不便,聞名后只能以字與籍貫區分。

我趙家乃天下大族,設若叔與侄、爺與孫同名,圖招笑柄。

云拋磚引玉,如下:

子衿,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依?

山不厭高,海厭深。

從今往后,我趙家人只需姓輩分字即可,如我輩趙子龍,子侄輩,趙衿某。偶爾有字相同者,畢竟為同輩人,無傷大雅。

他這問題比較新穎,一個個趙氏族人深以為然。如今,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姓氏高大上,自不欲與等閑姓氏同款。

盡管趙氏族人都知道趙家麒麟兒為年青一代文學翹楚,看到上面的輩分字眼,總感到意猶未盡。

有些地方,磅礴大氣,明明就是一首詩歌。其他地方,看著又不怎么押韻,讀起來感覺十分怪誕。

趙二爺手里自然拿著一本,他滿含深意地問:“子龍,你又給二叔一個驚喜呀,能否看到全詩?這些年二叔也自看了不少書。”

無可無不可,把抄襲過來的孟德短歌行遞了過去。

趙仲拿著興奮地讀起來,看到最后一行字,不由心中一凜: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