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一百零四章 荀家到真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四章 荀家到真定

第一百零四章 荀家到真定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4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農歷七月,華北平原正是熱的時候,荀爽一行的車隊終于進了常山地界。

馬車的前后左右,把全部遮蓋物卷起來,馬兒一跑,風吹在身上還是熱烘烘的。

近鄉情更怯,三年沒回家的趙家兒郎歸心似箭,路上的歡聲笑語消失不見,只看到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盯著那一片綿延的恒山。

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一見馬車就開始議論什么的,常山人對馬車和馬兒已經免疫,最多就看看領頭的旗幟上寫的啥字,不認識的還問一下別人。

“好個常山,好個元氏!”常山郡就坐落在元氏縣內,荀爽忍不住贊嘆。

荀妮沒有說話,從進入到常山境內心里十分忐忑,要見公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一些故事里的刻薄形象。

常山的人富足,從他們的穿著就可以看出來,比臨近的巨鹿郡不知好了多少倍。

老百姓眼里那種舒適和安閑,是不可能偽裝出來的。

大路兩邊,有人高聲叫賣:“一斤、兩斤、三斤!”

郭嘉很是好奇,從馬車上溜了下來:“掌柜的,你們在賣錢?”

“客官一聽就是外地人!”賣水果的人哈哈大笑:“我們喊話是指一百錢幾斤。”

“我是本地人啊!”郭嘉眼珠子一轉,他跟著的時候,可是討教了好些常山官話。

“客官,你是本地人和外地人沒啥分別的。”水果商販耐心解釋:“這種蜜林檎最貴,一百錢一斤,金林檎一百錢兩斤。”

他把最貴的林檎擺在最中間的柳條筐子里,旁邊的筐子里是其他各式林檎。

有些看上去蔫吧的林檎,甚至達到了一百錢十斤。

“嘗嘗要錢嗎?”郭嘉躍躍欲試,此刻,戲志才也跟著下車。

他知道這孩子很有主見,也不答腔,在一旁笑嘻嘻地看著。

“嫂子,快來嘗嘗!”郭嘉見水果商販搖搖頭,趕緊招呼荀妮,他已經咬了一口:“好甜的林檎啊,比我們潁川的可甜多了!”

那些趙家部曲哭笑不得,在真定趙家,這些水果不計其數,卻又不好說什么。

荀妮很是尷尬,畢竟一個還沒過門的大閨女,被這小子當眾叫嫂子。

石榴可沒那么些顧忌,蹦蹦跳跳地跑過來:“郭奉孝,我先嘗嘗,要是不好吃有你好看。”

“我本身就好看!”郭嘉反駁一句:“怎么著,你還真把自己當成石榴讓我吃啊?”

石榴本身產于波斯一帶,隨著張騫通西域傳入我國,潁川地區早有栽培。

“弟妹,要不你先上車?”看到聚攏的人越來越多,兩個小家伙就像在給林檎商人打廣告,戲志才有些擔心。

“別的啊,嫂子,”郭嘉趕緊挑了一口最大的蜜林檎:“真的好甜,嫂子。”

那大方的動作,看得水果商販心里一抽,這些可都是錢啊。他雖然是小商人,眼力毒辣,早就看出是趙家的車隊。

“吃吧,小姐,就是你們不買也不要錢的!”商販故作大方。

荀妮抿嘴一笑,輕啟貝齒咬了一口,確實很甜,她沖石榴點點頭,轉身回到馬車上。

林檎商人的大方,讓他的貨物在下一刻鐘全部賣完,幾乎所有北遷的書院老師學生都買。

自然,這些錢都不會讓大家出的,趙家財大氣粗,隨行的趙仲早就找人付賬了。

常山的郡城叫元氏,所在的縣就是元氏縣,與其說是常山郡,不如說常山國。

永元二年,漢明帝封淮陽王昺之少子劉側為常山王,常山從郡變為國。

當今的常山國主劉睿,居住在元氏城內,元氏自古即為文明顯盛之地,山川秀美,鐘靈毓秀,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這里是楚漢名臣李左車的故里,美好的影響至今猶在;又是東漢第二代皇帝劉莊的誕生地,到處充滿著神圣、禮儀和美德。

漢明帝劉莊誕生在元氏這一偶然事件,給古縣元氏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廣告效應,元氏的形象進而放大,與神圣對接,便是情理之中。

在歷史上真定緊挨著元氏,打馬前行,也不過一兩個時辰,要不然常山郡尉趙孟也不可能時常返家。

其實,郡城一直在元氏和真定間換來換去。要不是因為漢明帝出生于此,真定就是郡城。

卻說在原本歷史中,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攻克后燕國都中山,滅掉后燕。

第二年,他來到常山郡城真定,興致勃勃地登臨北望,看到隔河相對的城市,聽到該城名叫安樂壘。他不禁贊嘆:安樂,多么美妙的名字。

心中不由一動,一個念頭冒出:將常山郡治移到安樂壘。

帝王一言九鼎,常山郡一下子就和做了數百年的中心城治真定揮手告別,渡河北去了,在安樂壘安營扎寨。

安樂壘不僅取代了真定城的中心地位,而且連城名也沿襲了去。

當然,如今的真定縣城還是在白洋淀的南面。

真定,千百年間一直是華北大平原中部最富饒最繁華的大都會。

后世有錦繡太原城與花花真定府的說法,系出于真定和太原這古來馳名天下的井陘口內外兩大都會,地理上恰恰處在一條東西平行線上。

趙家的崛起,把真定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許全國就雒陽比這里繁華。

看到大路上人來人往,荀爽誤以為到了京城,城市建設得井然有序,當年趙孟第一個官位,就是真定縣令。

如今,他已升為常山郡尉,縣令則由另一個趙家族人趙修擔任,縣尉也是趙家人趙陽。

一個家族的繁榮興旺,是各個家族成員競相出仕才能保證。

“親家,那里就是書院!”車隊根本就沒進縣城,繞城而過,趙仲指著不遠處延綿的建筑物介紹,那本是趙家族學。

荀爽自打到常山以后,驚喜不斷,顯示這里的生活水平明顯高于潁川,甚至可以比肩雒陽。

而燕趙書院的規模,更是永遠大于潁川書院,就是四五個都比不上這里。

一般的房屋,都是兩層建筑,還有一些則是三層。

荀妮見到書院后面那些連綿不絕的房屋,她知道,那里就是趙家,也是今后一輩子生活的地方,不由百感交集。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