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九十九章 至秣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九章 至秣陵

第九十九章 至秣陵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4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說起來挺可笑的,吳國、越國巴掌大的國家,竟然有些史家還把他們評為春秋五霸。

占有天下近一半的楚國,只能欺負下弱國,就像蔡瑁等人的先祖蔡穆侯,連其父親都被楚人抓住幽禁。

吳國軍隊在伍子胥的帶領下,直接打到了楚國的都城,連已故楚王都被懷恨的老伍鞭尸。

最后更是被白起追著跑,國都都換了好幾個,直至滅國。

江南人自己不爭氣,也無怪乎中原人看不起。

因此在揚州,確實也不怎么想露面,除了來到船上的廬江周家。

原本的歷史中,周忠帶著24歲的從侄周瑜回到老家廬江舒縣,是在19年后從兄周異病逝,自己當太守讓侄子做居巢長。

兩千年后的眼光,真算不上顏值有多高。可現代人的評判標準,就是這種國字臉型,濃眉大眼,看上去很man。

眼前的周瑜,難怪人們日后會稱呼他美周郎,才五歲的年紀,長得很好看,像一個女娃娃一樣,粉妝玉砌,十分可愛。

在打量著周氏叔侄的時候,周瑜也毫不露怯地看著眼前的趙家麒麟兒。

“你就是常山趙子龍?”小周瑜歪著腦袋,滿是好奇。

“如果沒有別人也叫這個名字的話,那應該就是我咯。”蠻不好意思的,被一個小孩子當面質疑,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瑜兒就是要跟著來,”周忠作為家長也有些難為情,還不好責備周瑜:“兄長原本想回家見見子龍,惜乎事務繁忙。”

世家對小孩子的看重很正常,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代人早慧,展現出過人之處,就被家族拿出去宣傳博得名聲。

日后長大,就憑著小時候的名氣獲得孝廉,再入朝為官,就是一條康莊之路。

“你是周瑜吧?”黃旭本身不是很活躍,可能刁珍在教他,從人群里出來牽起小朋友的手:“我叫黃旭,走,我帶你去看好東西。”

或許周瑜的前途不可限量,畢竟一個五歲的小孩子,在黃旭的引、誘之下,欣然而去。

“周兄回來得正好,”不是客套:“揚州江東這邊一盤散沙,周兄來了,才能壓得住,不然其他家族誰都不服誰。”

“子龍過獎,”周忠面有得色:“江東都會給我周家一絲薄面。”

說起來,世家的人都很奇怪,每一家都把自己的子弟派到不同的勢力中。

譬如周忠和周瑜,叔侄倆一個為漢獻帝效力,另一個是孫策的連襟。

然則,漢獻帝那丫本身就是一個傀儡,追隨者自然就受到了牽連。

周瑜跟的是孫策,兩人先是兄弟一般親密,后來一同迎娶了大小喬。一個是主子,另一個是臣。

孫策英年早逝,可他的位置再怎么也不會給周瑜,傳給自己的二弟孫權。

這樣一來,周瑜的位置就尷尬了,在從龍之臣中,他的威信甚至超過了繼承人。

沒辦法,干脆跑到外地安心當自己的水軍大都督,遠離權力中心。

誰知他就比孫策僅僅多活了十多年。

隨著周郎故去,廬江周家在江東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終至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就在浮想聯翩的時候,蔡瑁等人簇擁著周忠,在一旁閑聊。

盡管年齡差不多,可在雒陽當過官和江陵城里掛名是不一樣的。

天子腳下,競爭激烈,哪怕就是微末之官,也不是小地方的官員能比擬的。

周忠盡管做過京官,現在辭官歸隱,但他的文名不顯,比起來差了好大一截。

要不然,他一過來,說不定就喧賓奪主,成為一群人的中心。

一路行來,從不結交當地官員,身后有趙忠的影子,他還沒進入官場,根本就不清楚哪些人是宦官集團哪些又是世家的。

說不定隨便見一個就會惹出大、麻煩,根本就沒必要。

我從你這里經過,給你送一匹戰馬,三十萬金的東西要不要,不要我自己牽走。

汝南太守趙彥信,那可是蜀郡趙家人,自己的本家,在成名的過程中,其弟趙子柔一路吹捧,這個人情不得不接受。

南郡蔡諷蔡子平,目前手下的軍師徐庶他老丈人,能不見嗎?

至于張泉,誰管你是誰呀。張允既然和水匪勾連,一樣滅了他。

此次揚州世家豪族的聚會,沒有安排在任何一個郡城,到時候去拜會太守就成了兩難。

江水之濱,丹陽郡中寧鎮山脈以南,橫山以北,茅山以西的廣大區域,始皇帝建秣陵縣。

秦始皇統一六國,為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曾經五次出巡,其中有兩次路過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歸,至金陵時,幾個陪同的望氣術士見金陵四周山勢峻秀,地形險要。

他們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

秦始皇一聽大為不悅,命人開鑿方山,使淮水流貫金陵,把王氣泄散,將金陵改為秣陵。

始皇帝以后,秣陵縣城從來沒有今天這么熱鬧過。

揚州稍微有頭面的世家,都派了自己家的繼承人趕了過來。

江東盡管偏居一隅,消息卻并不閉塞。趙家麒麟兒聯合各地家族要進行海商的訊息,早就通過各種渠道傳遍全國。

作為一個縣城,秣陵是水陸要沖,城市規模比一些涼州的郡城都要大上好幾倍,就是本州的豫章都比不上。

江水與秦淮河的交匯之處,有一座建筑物是本地的地標。

當初,趙家在揚州的負責人趙青松見秣陵繁華,自然準備開一家燕趙風味。

想不到,江東勢力十分排外,據說還發生了好幾次沖突。

聞訊后,讓他與幾大世家合資,建起了如今的望江樓。

相同名字的樓閣,在有江河的地方很多,可目前也就秣陵望江樓最為出名。

當初隨口一句: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竟然成為了今天各地來此的文人墨客瞻仰的地方,然而印月井究竟在哪兒,秣陵人都打了好幾架,最后終于由官府指定了一口古井。

沒有楹聯的歲月,的做法每每引領時代風潮。

今天的望江樓賓客盈門,他只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露了一下面,就當起甩手掌柜。

徐庶完全可以代表拿主意,蔡瑁蒯良等人輕車路熟。

江東魯家雖然是揚州造船業的龍頭,卻壓根兒就沒有地位。其他世家都是小本經營,沒必要親自拋頭露面。

不曾想后世中山陵的地方,連影子都找不著,四處溜達,來觀賞著名的六朝古都。

秦淮河邊,迎面一個比自己還小的少年拱手行禮:“是子龍師兄當面嗎?”

一行頓時石化。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