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黑鍋上
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考慮角度是不同的,作為鄰縣分管交通的常委副縣長游小紅,對于李家明的計劃考慮的首先是財政壓力,然后是投資與回報;而同古的書記和縣長考慮的是這事是李家明想辦的。
基層為官難,副科病、副處病是病,正處病其實也是病。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都是底座,越往上爬越難。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無人莫作官,即使你做得再好,朝中無人幫你說話,那又有什么意義?
李家明不是官員,但他與省委、市委的主要領導關系不錯,還在京城有深厚的人脈,這就是眾多官員夢寐以求的貴人。為了結交貴人,多少官員上當受騙仍然趨之若鶩?
輕車簡從而來的兩位主官,在清幽的聽雨軒喝了杯茶,便決定陪李家明這位首富先生博一把。成了,留下一份響當當的政績,又有李家明這樣的人搭橋牽線,自己的仕途光明一片;失敗了,無非是幾年之內財政壓力大一點,以同古的財政狀況,即使暫時財政緊張一點,也沒有窮了方丈的道理。況且首富先生以仁義聞名,大家與他齊心合力干事,不管成與否總會幫忙去上級那說說情。
想得也沒錯,李家明對如何結交官員非常有心得,而且明白對方要什么,所以給兩位主管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旅游嘛,無非是游覽、觀光、娛樂,老家的環境好、風光也不錯,對于大城市里的人有吸引力,再結合現代農業搞采摘、觀光,怎么可能做不成?
“老黃、老孫,你們要有信心。現在的旅游市場只集中于名勝古跡,那是因為大家還處于久貧乍富的階段,僅僅滿足于我到過這的心理需求。等大家看多了、玩多,旅游就會回歸瀏覽、觀光、娛樂的本質,大家才會享受旅游而不是拍照留念式地證明我來過。”
有道理,兩位主官連連附和,這些理論已經被很多專家論述過,只不過那些專家說的沒有李家明有說服力。專家不過是提出一種理論,或許是正確也或許是錯誤的,都需要用實踐用證明;但眼前這位不但是理論家而且是實踐家,而且正準備投入巨資建設。作為一種常識,沒人會拿數以十億計的財富開玩笑,那就證明了這位大人物是有相當把握。
三人喝完一壺好茶,年紀比李家明大了一輪的黃書記,也順勢將項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交予他去找人。
“老弟,不是老哥和老孫信不過那些干部,而是老弟手下的精兵強將甚多,能找到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找人進行可行性研究有多難?這分明是想扯虎皮當大旗,李家明也笑著推辭道:“老黃,你這可就謙虛了,誰不知道人才都在體制內?”
扯虎皮是一方面,想把這事做成是更重要的原因,黃書記也不避諱道:“老弟,不是老哥自曝家丑,這事要是交給旅游局那些人去做,報告肯定會很漂亮,但只會僅僅是報告。”
這倒也是,外行領導內行是體制內的常態,迎合領導更是基本原則。如果讓旅游局那些人去找人進行可行性研究,指不定又是一篇讓領導滿意的報告,偏偏沒多少實際價值,因此李家明也愉快地答應下來。
那這事就說定了,李家明拿起放在茶幾上的黑色iPhone4S,打電話讓毛伢派人送飯菜來。一大家子人都回了崇鄉準備過年,要不是家里太鬧騰不好談事,他也不愿意還呆在這。
沒一會,毛伢便親自推著餐車來了,從車里拿出各色菜肴和酒,招呼這兩位父母官共進晚餐。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總是抓住機會顯示他與李家明的關系非一般,以便于他在生意場上能得到眾多的關照。
這個無所謂,只要不是打著他的旗號干壞事,李家明不介意一干發小沾他的光。只是毛伢擺好飯菜后,扯出來的話題讓李家明微微皺眉,這個半文盲居然會關心正在籌建的職業學校?
“家明、書記、縣長,我是這么想的。既然我們要搞旅游業,就要培養自己的人才,我現在算是明白了以前家明說的‘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
“不是我說的,那是電影里說的。”
“呵呵,反正就那么個意思。”
“對對,就那么個意思”,黃書記連忙接過這話題,聊起了正準備引進師資的職業學校。
同古職業高中以前確實不怎么的,也就是一個響應上級號召辦的半吊子學校,但現在不同了。一個人口突破三十萬的縣城,雖然行政級別仍然是縣處級,但有李家明這桿旗和現成的路子在,就不能將職業學校建成職業學院?
況且有漢華系在,那些學生畢業后也不愁就業,招生范圍也可以不僅于本縣,完全可以面向全省甚至全國招生嘛。
哦,這是為了政績。如果治下有所職業學院,文化教育方面的文章便好做了,再加上學生可以去那些電子代工企業實習、就業,不難把學校辦出名氣。估計胡師公一直堅持專業設置傾向于工業,就是打得這算盤。
后知后覺的李家明不禁啞然失笑,自己怎么沒想到這一層呢?可這哪行,哪有在山里辦一所這樣的技術學院的道理?
“不不,這不行。我掏這筆錢就是為了搞現代農業,要是想搞電子類技校,完全可以選擇在潯陽之類的地方,起碼可以就近實習。”
毛伢向兩位領導露出個愛莫能助的眼神,退而求其次道:“那旅游專業呢?”
“你不懂,學習除了學習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開拓視野。我們這太偏僻了,即使再好的師資,也沒辦法讓學生獲得更寬的視野,這也是我們這些三線、四線城市最大的不足之處。”
那就是真不行了,兩位主官也不提這話題,聊起剛才的旅游業。雖然他們決定和李家明冒一次險,但畢竟要投資數十億資金,光靠縣里的財政贏余那是杯水車薪,重點還是這位首富先生能給予什么樣的幫助。
這倒沒問題,李家明認定了旅游會成為未來的熱點,當然就不怕先墊付這筆錢,何況縣里有足夠的抵押品。當然,這是自己老家,不能完全按生意場上的規矩來,李家明沉吟道:“要不這樣吧,我們按照以前修太陽嶺隧道的先例,政府把旅游公司的股份、我們旗下的企業稅收作抵押,利率就按美國的計算,不再按國內的商業貸款利率算?”
這倒行,但該爭取的總要爭取一二,一直沒怎么說話的孫縣長猶豫道:“家明老弟,不怕你笑話,要是你們的廠子稅收沒了,縣里的日子會很難過。”
這可就不對了,山里人家和華居交的稅是不少,但去掉這兩家企業的稅收,縣里至少還有四五億的稅收。放眼全市,除了袁州那個市府所在地外,還有哪個縣區有這么高的財政收入?
“老弟,我們每年要上解資金三億多,剩下一兩億連工資都不夠了。”
那就跟自己沒關系了,當年老曾和岳父修隧道時,能在上解資金的問題上硬頂,你們憑什么不能?
兩人互看一眼,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