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晉末第528章 新長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求生在西晉末 >>求生在西晉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8章 新長安

第528章 新長安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求生在西晉末 
正文

太興三年,八月,隨著用以高原作戰的騎兵隊完成訓練,原已平靜了數月的西北,再次被戰火波及。

此次是遼東主動發起的戰爭,旨在鏟除割據西海高原上的吐谷渾政權。

在參軍司主持下,遼東軍拉開了征服西海高原的序幕,隨著一封封調令奔赴各地,大批廂軍開始往秦、涼兩州云集。

遼東軍的異動引起了高原上吐谷渾首領吐延震動,自插手涼州內亂失敗之后,吐延再也不敢走下高原一步。

好在吐延知道遼東人無法適應高原氣候,只要他一直龜縮在高原上,就不必擔心有性命之憂。

然而就在吐延認為可以高枕無憂時,遼東軍卻開始了大規模調動,這引發了吐延極大恐慌之情。

經張掖一戰讓吐延已看清楚了吐谷渾與遼東之間,存在著不可彌補的巨大差距。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東軍,吐延一方面派兵抵抗,另一方面則急忙向遼東派出使者表示臣服。只可惜對于志向遠大的遼東而言,他們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臣服,他們需要的是征服,征服所有胡虜。

雖然西北邊疆仍在混戰不休,但遼東各地依舊忙于經濟建設。而與此同時,新長安歷經三年多時間,終于完工了。新長安號稱天下第一城,耗資數百萬貫,其規模超漢長安的一倍,是名副其實的雄城。

因為有了水泥,所以擴建長安之時,衛朔特意下令盡量采用石料、青磚。以至于新長安建成之后,關中百姓彼此感嘆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放火燒長安。

歷史上華夏很多名城都因大火而毀于一旦,長安也不例外,而洛陽更是在短短近兩百多年內被縱火燒毀了兩次。為了防止新長安延續以往悲劇,遼東采用了大量水泥、石料、青磚等不易燃的建筑材料。

由于長安是未來四都之一,剛一竣工就有不少富商、世家紛紛遷居長安居住,雖還未徹底恢復秦漢時輝煌,但至少讓長安比司馬鄴在時還多了些人氣。

雍州刺史游子遠在長安竣工后,第一時間就是向遠在薊城的衛朔報喜。但很可惜鑒于路途遙遠,衛朔不可能到長安視察,為了讓遼東上下對新長安有更直觀認識,游子遠只能將一座新長安模型送到薊城。

這日,衛朔正在政事堂內與眾人商議西北戰事。隨著對吐谷渾戰事展開,遼東上下的注意力幾乎都被這場事關西北邊防安危關鍵的戰事吸引主了。

“主公,西北戰事已順利展開,秦州都督北宮純正指揮三萬騎兵對吐谷渾實施圍剿,那些騎兵全是由適應了高原氣候的羌人組成,再經過遼東嚴格訓練,戰斗力已完全不遜吐谷渾騎兵。”

“嗯,不錯,務必轉告北宮純,千萬不要大意。西海高原與其他地方不同,那里環境相當惡劣,除了當地的羌、吐谷渾部族外,遼東普通士兵上了高原就會出現不適。”

“請主公放心,早在前年遼東軍收復秦州之后,秦州都督府就著手準備收復西海。北宮將軍專門從歸屬羌人中挑選出數萬與部分當地晉人青壯混編,進行高原作戰訓練。眼下進入西海作戰的騎兵,基本上都克服了高原反應。”

“西北的戰事太真與景前就多費點心思,為今后西北邊防安全,千萬不能出差錯。”

遼東征討吐谷渾并未受外界關注,除了遼東外,也就成漢一家注意到了高原戰事,大多數勢力都不知道有吐谷渾這個部落。即便在遼東內部,除了軍方外,民間也未受到絲毫影響。

“西北戰事先談到這里,接下來昌之你來說一下江左情況。”

“諾!眼下江左波瀾頓起,之前襄陽之爭徹底引爆了天子與王敦之間的矛盾,雙方為了提升自身實力,可謂是爆發了數次沖突,有好幾次都差點兒擦槍走火。”

“嘶,這江左真是一天都不安穩,你們都說說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王敦鋌而走險?”

“公開向朝廷捐獻部分軍械如何?”莫含突然建議道。

“嗯?世容這主意不錯!”衛朔頓時眼前一亮。

眾人剛剛議定江東,卻見皇甫真拿著一封文件匆匆闖了進來,他來到衛朔跟前道:“主公,雍州刺史游子遠急報。”

衛朔一聽連忙接過文件,拆開匆匆一看,臉上頓時浮現一片驚喜之色,他將急件隨手轉給其他幾人,同時說道:“諸位,游刺史急報,長安完工了。”

眾人聞言張紛紛圍了上來,每個人臉上都是驚喜之色。自收復雍州之后,遼東上下就一直在關注新長安的建設情況,如今數年過去,長安終于擴建完成,其規模遠超前朝。

“另外,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為了讓大家對新長安有個直觀感受,雍州刺史游子遠已派人將新長安模型運了過來,如今正在偏廂大廳內放著,大家隨我前去看看吧。”

說著衛朔領著眾位心腹臣屬從政事堂轉移到偏廂,只見大廳中央一座巨大的模型矗立在那里,四周還有幾個侍衛守在一旁,眾人看到大司馬來了,紛紛放向衛朔請禮問安。

負責解說的人指著模型向衛朔等人一一介紹道:“主公以及諸位大人請看,這個模型就代表整個新長安。這里是居住區,西邊這里,還有這里全是商業區。那一片密集建筑群全是各大學堂,看到那個最高建筑沒?那個就是闡教道觀!”

“按照規劃,未來整個長安的總人口可容納高達百萬人!”

“百萬人口?呵呵,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將長安填滿。”

衛朔一想起破敗的關中總是唏噓不已,自前漢王莽作亂,關中地區就不復興盛。再加上后漢末軍閥混戰,關中地區愈加破敗。雖說這些年遼東不斷勵精圖治,但要說關中就此恢復了元氣,恐怕得打個折扣。

“主公,新長安容納如此多人口,未來僅靠關中一地怕是養活不起啊,不說別的,光是吃飯就是個大問題。”

“太真言之有理,由于關中地力疲憊,牧府早已下達了限耕令,以限制農業發展。眼下關中產量僅僅能滿足當前人口所需,一旦人口繼續增加,必然要從外部調糧支援關中,這就看關中交通能力了。”

“渭水至黃河間的水運情況疏通的怎樣了?”衛朔隨口問旁邊的裴嶷。

“回主公,渭水達黃河上的水上運輸路線已經運行一年,每年可以運送的物資高達數百萬石。將來隨著陸上運輸投入使用,足以滿足數百萬人消耗。因此,諸位不用太擔心未來長安物資供給問題。”

“嗯,如此最好不過。”

衛朔微微頷首,表示對牧府工作十分滿意,隨著關中農業地位下降,必然要依賴外部物資輸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道路運輸狀況好壞。長安作為未來四都之一,肯定不能出現物資供應不足的問題,不然定要影響長安的地位。

要說對新長安竣工最為興奮著,自然非關西世家莫屬,他們認為這是重振關西世家,拿回曾經榮耀的時機,因此有不少關西世家一直慫恿衛朔移鎮長安,尤其是隨著新長安完工之后,關西世家的心情更加迫切,只是衛朔卻對此并不積極。

不是衛朔不想立都關中,而是他非常清楚關中已不再適合作為一個國家的都城,只能作為陪都存在,不然會因聚集海量的人口,從而徹底壓垮整個關中。


上一章  |  求生在西晉末目錄  |  下一章